影迷圈中流傳著這麼一個都市傳說:
只要你一集不差地看完了《瑞克和莫蒂》第一季,你就會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控制,在所有打分平臺上情不自禁為它的每一季都打上五星好評。
古往今來,破咒者寥寥無幾。
從2013年《瑞克和莫蒂》第一季播出到現在,這股神秘力量已經在各大打分網站上持續締造了一段傳奇。
豆瓣評分未曾跌破9.7,最新的第四季甚至達到了驚人的9.9;
爛番茄每一季皆是90+新鮮度,無一季例外;IMDb近30萬人評分,四季總評高達9.3分,比《肖申克的救贖》還高0.1分。
在全民交口稱讚的情況下,那些違反規則,給《瑞克和莫蒂》差評的陳獨秀們,成為了這段神話中最神秘的傳說。
《瑞克和莫蒂》每一季的討論中也都會出現這樣的疑問——誰在打一星,誰殺死了《瑞克和莫蒂》的滿分神話?
在刷完了這部動畫每一季的數萬條評論之後,我們為大家揪出了這些潛藏在人民群眾當中的差評師。
讓我們一起揭開他們的虛偽的面紗,一覽《瑞克和莫蒂》的差評史。
第一季:階級鬥爭
6年前,《瑞克和莫蒂》從天而降。
爺爺瑞克,智商冠絕宇宙,孫子莫蒂,是個二百五,倆人之間卻存在著互相鄙夷又過度依賴的複雜情感。
這對爺孫倆的旅程,從開始就註定了與「主流」二字背道而馳。
他們的冒險範圍從時間隧道到平行宇宙,從外太空到內子宮,上天入地,無遠弗屆。
劇情浪出天際,只有你想不到的,根本沒有這劇玩不到的。
承載著這些劇情和元素的是《海綿寶寶》式的畫風,以及與前者極具反差感的暴力、血腥、情色等404畫面。
《瑞克和莫蒂》憑藉著瘋狂的設定迅速走紅,從第一季就吸引了一大批死忠粉。
但如果你問一個看過《瑞克和莫蒂》第一季的人:這劇究竟好看在哪?他們往往只能從牙縫裡擠出那麼幾個詞——牛逼、腦洞、神奇。
於是他們給這部動畫的複雜觀感發明了一個新的形容詞——「嗑藥感」。
美帝電視迷說這劇適合每一個抽過大ma的人,就算你只是聽說過大ma,也能在《瑞克和莫蒂》裡感受到飛grass子是什麼感覺。
中國劇迷也聲稱自己能在《瑞克和莫蒂》裡嗅到大ma味兒,還有人覺得看這劇比睡漂亮小姑娘帶勁,甚至能治療疑難雜症。
有內味兒了
然而這種「嗑藥感」顯然並不適合每個人。
於是《瑞克和莫蒂》第一季的豆瓣短評頁面,呈現出了意識形態的激烈衝突,76條差評也是全系列最多。
差評理由基本可歸結為三類:太噁心、太吵了、看不懂。
愛它的人為它忘記姑娘,口味不合的人則貢獻剛吃的午餐
觀念上的差別在《瑞克和莫蒂》的觀眾中凸顯,因此大多數劇迷都應該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安利史,深感絕望的劇迷甚至到知乎上提問究竟該怎麼賣出這枚安利:
轉自知乎用戶「我愛學習」
按照這份安利指南,我向當時的舍友大黃推薦了這部動畫,官居團支書的他在我的監督下面色凝重地看完了第一集,此後再也沒有理過我。
第一季以平行宇宙莫蒂的覺醒結束,瑞克和莫蒂之間的「階級矛盾」似乎也正在走向爆發。
第二季:內外交困
在第一季的鋪墊過後,《瑞克和莫蒂》第二季迎來了各種元素的大爆發,堪稱封神一季。
分裂的平行時空、瑞克與Unity甜性澀愛、無限套娃般的嵌套宇宙電池、跨維度電視節目、外星清除計劃……這一季成了各種名場面的出處。
就算你沒有看過這部劇,你也會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時不時刷到這一季的經典對白,因為它已經像《馬男波傑克》一樣成為了情感博主的靈感源泉。
本季播出後,《瑞克和莫蒂》妥妥地站上了亞文化之巔,成為了象徵個性和叛逆的一種價值符號。
前幾天滑板上還貼著大衛鮑伊的街頭青年,這會兒就換上了《瑞克和莫蒂》。
YouTube博主Spencer Barton
普通青年換上了《瑞克和莫蒂》的微信頭像,好讓他們在普通的生活中顯得不那麼普通。
到第二季還留存著的文藝青年們也非常上頭,每一集都能引起他們的大討論,每一個畫面都能找到深度解讀。
不過別以為還在追劇的人都是《瑞克和莫蒂》的粉絲,在豆瓣評分僅剩的32條差評裡,仍然有不少連看兩季仍然表示愛不上的觀眾。
這並不難理解,大眾點評裡的高分網紅店同樣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口味,但總有人在給了第一次差評之後,會選擇再去一次,試圖繼續探索這家4.5分店鋪的正確打開方式。
正如這些食客的追加評論大多數還是差評一般,強忍不適觀看《瑞克和莫蒂》第二季的觀眾也仍然無法愛上這部與他們三觀不符的動畫。
《瑞克和莫蒂》的小眾性質和邪典畫風在趕走愛好不符者的同時,也催生了在影迷圈、亞文化圈都普遍存在的「優越粉」。
他們自認看懂了《瑞克和莫蒂》,以此為豪,對不理解或不喜歡這部動畫的人發起群嘲。
《瑞克和莫蒂》第二季有不少3至4星中評,這是劇粉們新鮮感褪去之後的合理給分。
但就算你言之有理,這些評價也不會被「原教旨粉絲」所理解,他們認為這部劇就不應該存在五星以下的評分。
優越粉們的態度讓路人頗為惱火,他們開始了自發的差評行為,於是《瑞克和莫蒂》第二季成了該系列爛番茄得分最低的一季,僅91%新鮮度。
在Google上搜索「Rick and Morty Fans」,路人們對優越粉們的不解和憤怒簡直要溢出屏幕。
第二季的結尾,瑞克告別了與自己靈肉相交的Unity,主動走進了複合宇宙中最森嚴的監獄,片尾曲《Do You Feel It》仿佛就是取向不同的觀眾之間互不理解的隔空喊話。
第三季:最後的絕地武士
如果說第二季是《瑞克和莫蒂》的封神一季,那麼第三季就讓《瑞克和莫蒂》在位列仙班之餘還晉升了職級。
本季中,編劇再次將平行宇宙的概念玩出了花,成千上萬個瑞克在多元宇宙裡遊走,瘋狂的多線敘事之後又巧妙地回歸了主線。
名場面數不勝數,醃黃瓜瑞克、瑞城故事、Jerry的時間幻覺……
劇集中出現的川香醬更是引起了美國劇粉的盛大狂歡,所有人都奔向麥當勞購買這種醬料,川香醬全美缺貨,逼得麥當勞叔叔連夜趕製。
國內麥當勞也借勢上架了這款醬料,吸引了全國劇粉品嘗打卡。
我朋友說很難吃
經歷了兩季洗粉,《瑞克和莫蒂》第三季的打分頁面中,興趣無關者誤入後留下差評的現象已經幾乎消失,留下的只有打趣給一星的和些許惡意差評。
在零星惡意差評中,我發現了兩位給三季《瑞克和莫蒂》都打了一星的豆友,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看完了三季,但他們無疑就是這段差評傳說的核心人物。
第一位——紀田正臣,他聲稱《瑞克和莫蒂》是達不到「中國的高度」的「資本主義的泥垢」。
但不知這兩年發生了什麼,這位紀田正臣竟然給另一顆資本主義的泥垢——《去他*的世界》——打了五星好評。
第二位——法爾加·羅,他對一部影視作品優秀與否有著獨到的見解。
這幾年來,他還在試圖完成一件偉大的創舉——憑一己之力改變豆瓣top250的名單,宛如當代唐吉柯德。
讓我們祝願他有朝一日擊敗風車
法爾加·羅讓我相信了理想主義還沒死透,但激動的劇迷顯然不會放過這些無理差評者。
有人先我一步挖出了差評師,對他們大加指責。
好在上述僅是極個別現象,這些爭議也並沒有像飯圈撕逼一樣持續發酵。
繼續縮小的《瑞克和莫蒂》劇迷圈子漸漸趨於和諧,也有不少人開始呼籲:「是時候原諒《瑞克和莫蒂》的狂熱粉絲了」。
《瑞克和莫蒂》第三季結尾,一度打亂時空線搞砸全宇宙的瑞克回到了主世界的家中,一切看似歸於平靜和正常。
第四季:硝煙過後
第三季完結後,《瑞克和莫蒂》事實上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圈地自萌的亞文化現象。
劇迷們在無數次安利無果之後漸漸放棄了對外輸出,與同好抱團取暖,祈願這部動畫永遠小眾。
由於三、四季之間有長達兩年的空窗期,難耐寂寞的劇粉們自發地在第四季的短評頁面抒發起了自己的期待之情。
有那麼一會兒,我甚至以為自己誤入了「孫笑川浮生日記」。
在劇粉們的花式期待中,《瑞克和莫蒂》終於在本月回歸。
第一、二集剛剛播出,劇粉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佔領了評分頁面,用滿屏的五星將本季推向了豆瓣最高的9.9分。
但是9.9分?竟然到了第四季還有不給五星的人?
點開差評頁面,法爾加·羅們果然再次不請自來,他們的評語仍然無比犀利,但已經無法引起更大的波瀾。
回顧整段《瑞克和莫蒂》差評史,「瑞克式優越感」無處不在。
劇中的瑞克是個天才科學家,全宇宙無人能望其項背,但孫子莫蒂並沒能繼承他的智商,於是他對莫蒂的傲慢、鄙夷態度幾乎伴隨著四季全程。
優越粉與法爾加·羅們的優越感像極了瑞克,他們仿佛將對立者視為莫蒂,趾高氣揚地對著對方指手畫腳。
但另一方面,瑞克和莫蒂之間也有著謎一般的相互依賴關係,他們是旅途中缺一不可的黃金搭檔。
正如瑞克和莫蒂之間的依賴關係,優越粉們與法爾加·羅們一樣互相依存,沒有一方的存在,另一方的優越感便無從體現。
優越粉與法爾加·羅們的極端表現,仿佛主動堵在了編劇密集諷刺的槍眼上。
看《瑞克和莫蒂》時,人們往往很容易將自己代入高喊「人生無意義」的天才瑞克,與他一起嘲笑著莫蒂的種種愚蠢行徑。
然而回到現實中,大多數人仍在為種種無意義的事情煩惱,誰都沒辦法拯救、毀滅世界。
早該發現,我們都只不過是普普通通,容易被七情六慾左右的一個個蠢莫蒂罷了。
人人都笑莫蒂蠢,人人都是蠢莫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