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納斯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北部,距布爾津縣城150公裡,處於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四國交界。喀納斯旅遊以喀納斯湖為中心,稱為喀納斯湖旅遊風景區。風景區集高山、河流、森林、湖泊、草原等奇異的自然景觀和成吉思汗西徵軍點將臺、古代巖畫等歷史文化遺蹟,以及與蒙古族圖瓦人獨特的民俗風情於一體。特色景點有:喀納斯湖(變色湖)、駝頸灣、神仙灣、月亮灣、臥龍灣、觀魚臺等,具有極高的旅遊觀光、自然保護、科學考察和歷史文化價值。
1.喀納斯湖
喀納斯湖是經第二次大冰期的巨大複合山谷冰川掘蝕而形成,面積45.73㎞,是中國最深冰磧堰塞湖。喀納斯湖雪峰聳峙綠坡墨林,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被譽為"人間仙境、神的花園"。喀納斯湖有四大奇觀,一是千米枯木長堤,因湖中浮木被強勁谷風吹著逆水上漂,在湖上遊堆聚而成;二是湖中巨型"水怪",常將湖邊飲水的馬匹拖入水中,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三是湖水會隨著季節和天氣變化而變換顏色,稱為變色湖。變色湖位於喀納斯湖中央。從每年4、5月春曖花開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季節呈現出不同的色彩。5月的湖水,冰雪消融湖水幽暗,呈青灰色;到了6月,湖水隨周山的植物泛綠,呈淺綠或碧藍色;7月以後為洪水期,上遊白湖的白色湖水1大量補給,由碧綠色變成微帶藍綠的乳白色;到了8月湖水受降雨的影響,呈現出墨綠色;進入9、10月,湖水的補給明顯減少,周圍的植物色彩斑斕,一池翡翠色的湖水光彩奪目。四是雨過天晴時才有的奇景~喀納斯雲海佛光。
2.駝頸灣
駝頸灣位於喀納斯湖南面一公裡位置,是喀納斯湖的入水口,位於喀納斯河發源地。喀納斯河在這裡形成了一個恰似駝頸的大拐彎,由南東轉向南西,後又轉向東。河流彎急谷深,水流湍急。在第一拐彎的起始處有一梭形的河心洲,第二拐彎處形成急流灘。河東岸為草甸,河西岸為原始森林,森林密布,夏天清澈的水,綠綠的樹,秋天的樹有綠色轉變為金黃色,樹影、水影波光瀲灩,這裡是喀納斯內秋色最美麗的地段之一。
3.神仙灣
神仙灣是喀納斯湖在山澗低緩處形成的一處淺灘,喀納斯河流經此處變得緩慢,河水將森林和草地分割成一片片小島嶼,有淺草灘涂和樹木,滿目的綠色。神仙灣常有雲霧繚繞盤旋在上空,山景,湖水,樹木相映,被霧氣籠罩,忽隱忽現,仿佛是騰雲駕霧的仙境一般,神仙灣由此得名。神仙灣的日出是最美的,陽光照射下來,整個河面流光溢彩,閃著細碎的光芒,連樹上的葉子都隨風搖曳在閃閃發光,乍看去就仿佛有無數的珍珠在此任意撒落。太陽一點點升起,一點點地改變著大地的色彩,那極富感染力的景色,真的令人忘卻身在何方。
4.月亮灣
月亮灣是喀納斯河的一個河灣,風景區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色之一。由於湖底高差和上遊來水量的變化及光線影響,月亮灣呈現出瑰麗而多變的色彩。月亮灣夾在東西兩山之間,河道隨山勢迂迴,形如一彎新月,故名月亮灣。月亮灣迂迴蜿蜒於河谷間,水面平波如鏡,在上下河灣內發育兩個酷似腳印的小沙灘,很是奇特,被當地人稱為「神仙腳印」。關於這兩個「腳印」,有著不同的傳說:有的說是西海龍王收復河怪時所留,也有說是嫦娥升天留下的,還有一說是成吉思汗西徵追擊敵人時留下的。無論哪個傳說都給喀納斯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月亮灣兩側峰巒疊嶂,原始森林密布,古木參天,林下河灣半島狀平臺上是綠茸茸的大草坪;站在高處望去像一輪彎月一樣在陽光的照耀下,河裡的水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很美很美,有種非常壯觀的感覺。
5.臥龍灣
臥龍灣是喀納斯湖的排水口,是由喀納斯河在此長期側蝕衝刷而形成一連串岸線曲折的河灣組成,面積約9公頃,河流在此流速減緩,水面柔波浮動,河灣中心是一塊植物茂盛的沙洲,俯視全景,恰似一條蛟龍盤臥嬉水,非常的生動,臥龍灣由此得名。湖水碧藍潔淨,清澈透明,熠熠閃光,四周森林茂密景色迷人。湖進水處巨石抵中流,湖的洩水口有座木橋飛架東西,站在橋上向北是如鏡的臥龍灣向南是奔騰的喀納斯河。獨特新穎的龍灣,很有氣勢,很迷人,讓人一眼就有感覺,很奇妙的地方,讓人陶醉其中。
6.觀魚臺
觀魚臺臺高19米,位於喀納斯湖西岸的駱駝峰上,距湖面高差660多米,需沿著棧道走1068級臺階才能到達。因為這裡是觀察喀納斯湖水怪的位置,故得名「觀魚亭」,後改為觀魚臺,觀魚臺頂部為半圓球狀,有四個對稱的類似於翅膀的奇異造型,是湖怪尾巴和雄鷹翅膀的寓意。在山底湖面之中仰望觀魚臺,它正像是一個端然坐於西山之上的香火臺。如遇天空有雲霧繚繞或晚霞夕照的景象,香火臺上則雲蒸霞蔚,滿眼祥雲仙氣瀰漫其間。這裡也是僅有的一個能夠飽覽喀納斯美景的好去處,在這裡,可鳥瞰喀納斯湖,四分之三的粼粼湖面盡收眼底;同時,可觀覽湖周層巒疊嶂、翠峰倒影、雲起波濤的秀麗山色;如果舉目北望,從南向北蜿蜒而上的喀納斯湖水被群山阻擋,山巒之中可清楚地看到阿爾泰山的高峰~白雪皚皚的友誼峰。將美景盡收眼底,胸中豁然開朗!
7.吐魯克巖畫
吐魯克巖畫位於喀納斯湖一道灣東岸的變質千枚巖上,基巖經古冰川作用形成一種特殊的地貌景觀~羊背石,巖畫即附雕其上。巖畫地理位置優越,迎面俯視湖面,背後依傍著優美壯麗的夏牧場。現巖畫共分為兩處,間隔50餘米。第一處巖畫在羊背石背面磨光的刻石槽內,巖畫面積3平方米,巖畫面大部模糊不清,只有少許圖案可見刺蝟、野豬、山羊、雪雞等動物造型。第二處巖畫在羊背石背面的小陡坎上,面積110乘94平方釐米,圖案多清晰可見,分上下兩排,上排8個圖案,下排9個圖案,內容是以馬、羊、狼、狗、鹿、雪雞等動物為主,最大的一幅為梅花鹿圖案,其尺寸為23乘10乘8釐米,鹿角向上,眼睛俯視前方,悠閒自得。整個巖畫雕刻手法細膩、樸素,造型優美,是遊牧民族生活的真實寫照。畫作純天然,造型迥異有點看不懂,據說是遊牧民族交流方式,很有趣!
神奇的新疆喀納斯湖風景一塵不染,美麗壯觀,您是否想去揭她的神秘面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