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已經到手的一切轉而開闢一條新的道路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人往往很難做出取捨,無法拋棄原有的身份和財富。
有一位全球知名華人企業家、科學家,11歲開始美國留學,擁有歐巴馬的大學同學、33歲的蘋果副總裁等光環。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精英,毅然放棄美國綠卡,並將自己在美國的投資全部轉到中國市場,最終給美國造成了1300億損失。
這位影響力甚廣的華人企業家就是李開復。
李開復生於1961年,在臺灣就讀小學。
家庭富裕的他在1972年便隨哥哥去了美國讀書,而他也不負眾望地考上了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1988年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學位的同時,即被《商業周刊》授予「最重要科學創新獎」。
此後一路開掛,在大學做了2年助理教授便投身IT行業,並先後在蘋果微軟擔任要職,負責多平臺、網際網路三維圖形和多媒體軟體的研發工作,在2002年獲選為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會士(Fellow)。
他還帶領微軟在中國創建「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為首任院長,張亞勤為首任首席科學家並接任第二任院長,事業如日中天。後來的研究院如外界所見,因為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已經成為微軟內部最為重要的研發機構。
但在2005年7月,微軟卻將李開復和谷歌告上法庭。
微軟的說法是李開復背叛了他們,因為李開復剛從微軟辭職就轉戰谷歌,負責該公司在中國的研發中心運營工作,兼任副總裁,微軟許多工程師紛紛跟隨他跳槽到谷歌。證據是谷歌中國研發高管名單中,不乏履歷中有微軟亞洲研究院曾經的骨幹。
不願承受美國的歧視和故意抹黑,2009年的秋天,李開復宣布從谷歌辭職,並將自己的投資全部轉到中國市場。
隨即很多人跟風轉投,此舉令美國公司直接損失達1300萬。
原本李開復在美國的投資能夠帶給美國非常多的就業崗位,然而美國公司卻故意惹惱了李開復,這才使得李開復將所有的精力轉移到中國市場,美國公司的一番操作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谷歌和矽谷積累出來的經驗和敏銳的眼光,李開復意識到中國經濟發展缺失的部分——智能科技,於是決定敲開中國AI智能科技的大門。
沒有資金?這一點李開復似乎並不需要擔心,他早已提前做好準備。在谷歌任職期間,李開復並沒有斷開在國內的人際關係,長期關注著國內的發展動向,這為他的創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資金和人脈。
作為彼時中國網際網路最具影響力,甚至某種程度影響力遠超馬雲、李彥宏、馬化騰的個人品牌——李開復的創新工場,不僅從一開始就得到了柳傳志、郭臺銘、俞敏洪、徐小平等人8億元的啟動資金,也毫不誇張的說,開啟了此後持續多年的國內創業孵化熱潮。
在創新工場內部,由一支專業團隊幫助創業者處理財務、法務、人事、公關等日常事務。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這些創業團隊會得到李開復、汪華(曾是Google中國戰略發展總監)、陶寧(前Google中國運營總監)、蔡學鏞(前支付寶架構師)等創業導師們的指點。
在創新工場早期創業項目中,最出名的項目是豌豆莢,2016年它以不到2億美元價格賣給了阿里巴巴。
李開復的出現,不僅僅開創了中國經濟市場的全新領域,還更激勵了千千萬萬的中國年輕人走上創業之路,給中國帶來了更多就業崗位。
2013 年9月至2015年2月,李開復因患淋巴癌離開創新工場日常工作17個月。
這17個月,恰恰是移動網際網路大爆發,湧現很多新商業模式和商業趨勢的時期:
這同時也是大量跟創新工場類似模式的創業孵化平臺湧現的時期。
根據IT桔子數據,創新工場2009年至2019年共參與437起投資,共管理四支美元基金和三支人民幣基金,總規模約150億人民幣,通過併購、上市退出案例已有22個,其中上市退出5個,併購退出17個。
不管從哪個角度而言,這10年中,李開復都已經徹底變為一個投資者,一個商人。
過往,李開復頭上諸多光環——33歲的蘋果副總裁,微軟的全球副總裁、谷歌中國的創始人、無數中國學生的青年導師、數千萬粉絲的微博大V,都正隨著時間推移消失不見。
當然,這個時代,某種程度上也不需要青年導師,甚至微博大V了。
曾經,李開複寫了一本《微博改變一切》,但現在,李開復的朋友圈和最新微博,部分內容是宣傳《AI·未來》各版本出版情況;部分內容,是他對AI時代的觀點看法;還有部分內容,是曬揚州紅樓宴、日本料理美食,以及現烤的美國深海魚。
這個轉變,或許來自2013年8月下旬,網絡推手「秦火火」和「立二拆四」因造謠被抓3天後,《新聞聯播》報導稱,大V的轉發「加劇了謠言傳播,謠言的副作用被數倍放大」,同時一個標誌性微笑出現在屏幕上——李開復微博主頁的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