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根竹蜻蜓遨遊世界,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
若說孩童時期最大的夢想,除了不寫作業之外,莫過於飛上天空了。

哆啦A夢的竹蜻蜓滿足了孩童最天馬行空的幻想,它外形極小,沒有能源裝置,也沒有多餘的發動機,從外表來看只是一個小小的螺旋槳,而使用的時候又沒有任何噪音,可謂居家旅行必備之良品。

都說哆啦A夢裡的很多科技都已經實現,那麼從1970年哆啦A夢誕生算起也已經有將近50年了,這個竹蜻蜓實現了麼?答案是肯定的,經過了人類在材料、機械和動力方面的多重進步,人們終於造出了竹蜻蜓的原型。
二、從生理上來說,竹蜻蜓等於上吊
其實從生理上來說,竹蜻蜓等於上吊。

這是人體最脆弱的神經中樞「走廊」,一旦嚴重損傷即可致命。頸椎損傷並發脊髓損傷率死亡率可達15%—20%,頸椎損傷也易造成氣管受傷,容易造成窒息。雖然頸椎能夠負擔人類頭部的重量,但是反過來則不行,人類的頸椎根本無法承受全部身體的重量,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按照竹蜻蜓安裝在人的腦門的情況,那是十分慘烈的自殺行為。

除此之外,根據空氣動力學的原理,哆啦A夢竹蜻蜓的漿葉長度太短,根本無法製造足夠的上升拉力,所以即使真正的竹蜻蜓製造出來了,也會是遠超動漫中的大小。
三、人類為了飛天的夢想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其實飛上天空這個夢想似乎是被寫在人類基因裡的記憶,古老的埃及王國法老的自述中就以近乎夢囈的口吻描述了飛上天空看到大地的那種驚訝和欣喜,還製造了現在看來也十分符合科學原理的飛機模型,很多時候甚至被間接懷疑這是古埃及史前文明已經掌握了UFO的依據。


從古至今就有各種各樣的人嘗試過飛上天空,有記載最早的飛行員當屬明朝一名叫做萬戶的人,他用一把八仙椅,一堆烈性炸藥和一場絢爛的殉爆平息了一代人躁動的心,直到1903年萊特兄弟第一次創造了能夠飛行在空中的飛行器,人類飛行史正式拉開序幕。

人類的飛行器從螺旋槳式進化到噴氣式,從羅盤進化到陀螺儀,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二戰對於飛行技術的強力推動,飛行器開始更加普及,高到空天戰機,低到直升機,大到大型客機,小到單人直升機,可以說人造飛行器的進化迅猛,工業革命、信息革命、光纖和雷達技術,每一次新興技術的出現都推動著人造飛行器技術的一次長足發展。

如果說超音速飛機和超大型飛機是追求人類整體的科技進步,那麼竹蜻蜓就是專注於個人追求和夢想的單人飛行器,單人飛行器到底發展的怎麼樣呢?
四、小型化便攜飛行器的研發從未停歇
人造飛行器逐漸發展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快的時候,飛行器的製造也逐漸脫離了個人的範疇,個人越來越沒有能力和財力構建一臺自己的飛行器,而有能力和財力進行單人飛行器研發的公司和組織也逐漸將單人飛行器推崇到富豪的玩具的層次。

目前研發中的單人飛行器包括噴氣動力和螺旋槳兩種,其中噴氣動力的類比噴氣式戰機,由於噴氣式燃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問題而困難重重。由於噴氣口太過於靠近飛行員,容易對飛行員造成傷害,而且由於燃料密度的問題,一般這種飛機造價昂貴且行程較短。

螺旋槳式仿用氣墊船的思路,使用電動機帶動風扇帶動人飛行,在體型上可以說比竹蜻蜓大了不止十倍百倍,這才堪堪達到了提升舉力的要求。


上圖這三家帥氣的單人飛行器是來自Trek Aerospace公司開發的單人飛行器Springtail Exoskeleton Flying Vehicle(以下簡稱SEFV),目前來看可能是最像竹蜻蜓的單人飛行器了,由於需要支撐正常人類的重量,螺旋槳被加大到了合適的尺寸,同時採用了腳蹬的方式增加了安全係數,為了保證飛行員的安全,其實飛行器還進行了很多設計,正常使用場景下的SEFV是這樣的。

哆啦A夢隨手掏出的竹蜻蜓,過去了50年,全世界也只是仿照出了一個雛形而已,科幻想像是人類科技發展的動力,如果不是一代有一代勇敢去做夢的科技人,我們作為地球人依然被困在這顆行星的表面,也不會繁衍出如此繁榮昌盛的人類文明。相信有一天,我們總能實現哆啦A夢中提到的技術,願你我保持童真,永遠不忘記努力追求兒時的夢想努力追隨。我是時時科技,一個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一個試圖分享給你最深邃和有趣的科技視角的小編,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