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著名粵劇醜生)偕妻子及三個兒女從香港遠赴舊金山唐人街演出粵劇。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出生於舊金山唐人街東華醫院。1941年,李小龍跟隨父母返回香港。李小龍自幼身體孱弱,其父為了兒子體魄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以鍛鍊身體。圖為童年時的李小龍(右)與兄長李忠琛習武遊戲。
1955年16歲時,李小龍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李小龍還練過洪拳、白鶴拳、功力拳、蔡李佛、太極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節拳等拳種。葉問試圖讓青少年們參加有組織的拳擊,以此阻止他們參與街頭幫派的衝突。作為葉問為數不多的親授學生,李小龍1957年奪得香港校際拳擊比賽少年組冠軍。
1941年,李小龍僅3個月大就在粵語片《金門女》中亮相。1948年,李小龍以「李鑫」的藝名,客串參演了俞亮導演的《富貴浮雲》,很快李小龍就成為一名頗具知名度的小童星,影評人曾在《文匯報》撰文,指李小龍「配稱粵語片『天才童星』,粵片工作者應該好好重視他。」。圖為1953年李小龍參演的《慈母淚》。
1959年5月,家人決定將李小龍送往出生地美國。李小龍於1961年考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主修戲劇,並副修了哲學、心理學及其他學科。1962年4月,李小龍大二期間租用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在振藩國術館中,他主要教授他在當地的朋友。
隨著李小龍武術聲名日漲,逐漸為各界所知,前往武館求學者絡繹不絕。並被電視劇《蝙蝠俠》製作人威廉·多茲爾賞識,邀請試鏡。1966年4月30日,李小龍與美國廣播公司籤訂了30集電視劇《青蜂俠》的演出合約,擔演配角「加藤」。1967年7月9日,李小龍正式在洛杉磯中國城的振藩國術館(Bruce Lee Martial Arts Studio),確立其武道哲學截拳道之名稱。
1970年代,香港邵氏兄弟影業邀請李小龍回港拍片,但當時李小龍提出影片製作成本不能低於60萬港元、要擔任影片的武術指導、有權修改劇本,以及由他邀請的外國演員要以美金支薪等要求,令邵氏高層無法接受,最終合作未能成事。其後,邵氏執行長鄒文懷因不滿薪金制度離職出走,另組嘉禾,並邀請李小龍回港發展。此後,李小龍在嘉禾留下了《精武門》《猛龍過江》等經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