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漯河氣象,了解官宣天氣
洋藍洞是地球罕見的自然地理現象,從海面上看藍洞呈現出與周邊水域不同的深藍色,並在海底形成巨大的深洞,被科學家譽為「地球給人類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後遺產」。此前世界上已探明海洋藍洞深度排名為:巴哈馬長島迪恩斯藍洞(202米)、埃及哈達布藍洞(130米)、宏都拉斯貝里斯大藍洞(123米)、馬爾他戈佐藍洞(60米),西沙永樂藍洞深度大幅刷新世界海洋藍洞新紀錄。
「三沙永樂龍洞」有著悠久的傳說,海南 漁民稱此處是定海神針所在,孫悟空拔去定海神針做如意金箍棒,留下深不可測的龍洞;也有 漁民說龍洞是南海的眼,藏有南海的鎮海之寶。
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西沙航跡研究所通過使用聲吶旁掃設備、電子計數鉛垂、深海海流儀、深海水質分析儀、水下機器人、水下攝影攝像設備等器材裝備,採用科學器材探測與人工潛水觀察測量相結合的方法,成功探明藍洞深度和基本形態。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為組長的專家組認定該探查結果可信。
經過探查,西沙永樂藍洞基本為垂直洞穴,藍洞口徑為130米,洞底直徑約36米,尚未觀測到藍洞內與外海聯通,洞內水體無明顯流動。通過目測,洞內上層發現與周邊海域相似的20多種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
經海南省三沙市和專家組評審,三沙航跡珊瑚礁保護研究所宣布,西沙「永樂龍洞」探明深度為300. 89米,超過巴哈馬長島202米的海洋藍洞,成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
三沙市政府指出,「三沙永樂龍洞」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中國政府和人民長期堅持生態環境保護的真實見證。
自古以來,人們對藍洞有諸多猜測,這些猜測給藍洞披上了神秘的面紗。那麼,藍洞究竟是什麼,裡邊到底有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秘吧!
藍洞是怎麼形成的?
據中國海洋大學楊作升教授介紹,目前海洋藍洞的成因有兩種類型,即石灰巖溶洞成因與珊瑚礁生長結構成因。
所謂石灰巖溶洞,即冰川時期因海平面降低,石灰巖受到溶蝕作用,在下部發育成為大型的空洞(類似溶洞),當溶蝕空洞越來越大,就造成了頂部塌陷而形成一個邊緣陡峭的大洞,稱為落水洞。當冰川期結束之後,海平面上升,海水重新灌入這個落水洞,便成了大家看到的「藍洞」。這一類型的藍洞存在大量石筍、石鐘乳等,裂隙發育,往往形成若干個與外海水相連的通道,洞內水體與外海水存在一定交換,洞底還可能有石灰巖壁或洞頂發生侵蝕坍塌掉落的大量產物。著名的貝里斯大藍洞就屬於這種類型。
貝里斯大藍洞是因石灰巖溶洞而形成的
珊瑚礁生長結構型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提出的,其中最典型的為澳大利亞西南外陸架的豪特曼-阿布羅爾霍斯珊瑚礁藍洞。自距今1萬年的全新世以來,該海域的珊瑚礁生長迅速,許多快速生長的較小尖礁形成棘狀突起並聚集在一起,最後形成近似圓形的洞。洞的內部水環境對珊瑚的生長有顯著影響,而外部的水環境則有利於珊瑚生長,逐漸發育成水深較大的藍洞。這類藍洞內沒有觀察到石筍、石鐘乳等產物,洞內沒有和外海水發生交換的通道,底部存在珊瑚砂。
來源:漯河氣象 編輯: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