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能 文| 薛晗】這個夏天,臺灣在接踵而來的「缺電」危機中度過。
上月29日,颱風「納沙」來襲,花蓮民營和平電廠輸電塔倒塌,「行政當局」發言人徐國勇31日呼籲大眾節電。
屋漏偏逢連夜雨,緊接著,臺中火力發電廠機組連接故障,新機組未調試好就強行上線。再加夏季臺灣高溫天氣持續不斷,用電量衝擊新高,全臺範圍出現了限電危機。
「本月8日,全臺用電量達3626.6萬千瓦,
創歷史新高,備轉容量率也掉到1.72%,
離限電只差一步。」
——《今日海峽》
而本周二下午,臺灣更是爆發了大規模的無預警17縣市輪流停電事故——「815全臺大停電」。事故波及約668萬戶,每輪停電1小時,部分用戶停電兩輪。截至目前,臺電尚未公布此次停電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數字,但僅媒體報出的臺中市一個逢甲商圈的損失就高達3000萬新臺幣。臺灣當局經濟部長李世光因此「跳電下臺」,臺灣中油董事長陳金德和臺電董事長朱文成,則目前先以善後為主要工作,後續究責,留待臺「行政當局」裁定。
等一下,民進黨不是曾經說過……可以「用愛發電」?怎麼還會有無預警的全臺停電呢?
「反核」,一直是民進黨對抗國民黨的一張政治王牌。
2012年,還在野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吶喊:「我是人、我反核!」
蔡英文上臺前,民進黨向國民黨不斷施壓,要求「封存」第四核電廠,日夜期盼「核電長辭」,擁抱「非核家園」。每年一度的反核大遊行愈演愈烈,發展到最後,竟然變成了一場「愛」的傾情演出。
反核遊行隊伍在臺北、臺南、高雄三地高舉「用愛發電大隊」、「用愛發電、有愛無限」的「愛」字標語,希望臺灣可以「終結核電、幸福無限」。
愛在臺灣,可以排除萬難
「愛才兼備」的反核人士在大街上開起了移動版告別核電演唱會。
告別核電演唱會「移動版」
民進黨提出,到2025年,將建立「非核家園」,屆時核電發電設備將全部停止運轉,而可再生能源將取而代之成為臺灣電力供應的新支柱,在發電結構中佔比20%。今年年初,相關法律條文已經獲臺灣立法機構批准。
但才立法沒多久,因受悶熱天氣影響,夏季用電高峰屢創新高,擔心被罵執政無能,6月6日,蔡英文當局不堪壓力,決定重啟核二廠1號機運轉,隨後又接著宣布重啟臺核三廠2號機。自己打了自己的臉。而在重啟前,僅有核三廠1號機組正常運轉。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趁機在臉書上諷刺蔡英文,稱其只有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才反核。
一切都是「呵呵」。不過,不談政治,就用「愛」發電,臺灣夠不夠呢?
臺灣的電力供應結構以火電為主,擁有全球最大的在運燃煤電站臺中火力發電廠,裝機規模5.78GW。
據臺灣經濟部能源局公布數據,2016年火電對臺灣發電量的貢獻高達76.8%,其中燃煤發電46.9%、燃氣發電45.6%、燃油發電7.5%。而其他能源類型中,核電貢獻17.5%、水電貢獻5.3%、風電和光伏合計不超過1%。而民進黨提出的「用愛發電」,拋棄核電,用「愛電」取代「綠電」,相當於砍掉了臺灣電力供應的五分之一。
臺灣當局核定的備用容量率為15%。據南方電網技術情報中心,自2015年起,臺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已經跌破安全線,僅在10.4%左右。一旦一個大型發電機組跳機,就會發生大規模區域施壓、甚至限電。臺灣電力吃緊,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狀況。
而815全臺大停電發生時,由於臺灣大潭燃氣電廠6臺機組全部脫網,系統損失負荷約4200MW,佔總負荷的11.6%,遠大於系統備用容量,必然導致全臺灣地區輪流停電。
據臺灣經濟部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臺灣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僅有1210MW,而陸上風電裝機規模更低為682MW,海上風電更是今年4月才有了第一個商業運行的項目,合計對整個臺灣的發電量貢獻不足1%。
數據來源:臺灣經濟部能源局
對於一個四面不靠的孤島地區,真要棄核或者大規模發展光伏風電,操作起來其實很難。(參考:無所不能此前文章「德國為什麼敢於棄核?」)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政府將核電定位為「為能源供求結構穩定作出貢獻的重要基荷電源」,即便在經歷了311福島核災之後,仍因國內資源缺乏,停用核電後貿易赤字大增,二氧化碳排放居高不下,堅決重啟核電。
臺灣特殊的電源結構,決定在供應緊缺情況下燃油燃氣電站將作為基荷電源使用。今年上半年,由於核電發電量減少,臺電調度燃油燃氣機組填補供電缺口,額外增加了128.7億新臺幣的成本支出。據公開數據顯示,臺電在今年上半年虧損近71億新臺幣,成為「經濟部」管轄的四大公營事業中唯一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高達1010億新臺幣。
臺灣工商界不堪忍受缺電危機,揚言「非核家園」已經影響了投資信心,將會加速臺灣產業出走。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早在2015年就曾經放話,稱2017年可能要限電。他認為,假如沒有備用電,停電一小時,對臺積電的影響幾乎是不可估計。隨後,臺積電於去年斥資30億美元在南京建設了一座12吋晶圓廠以及一個設計服務中心。
企業怨聲載道,業界要求蔡英文當局延長核一、核二和核三廠的使用年限,並重啟第四核電廠。
本月11日,臺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向蔡英文提出重啟核電的建議。會後,林伯豐轉述了蔡英文的話,說一旦電不夠,用核電是考慮選項。
但已經在「用愛發電」道路上走了很遠的蔡英文似乎仍然沒有忘記「初心」。近日,據臺灣媒體報導,蔡英文表示,核四不會是臺灣的選項,「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是」。所有核電機組將在2025年如期退役,「不容許一個意外就放棄非核家園的目標。」
只依靠「愛」,臺灣的缺電問題,還將存在。
版權聲明 | 稿件為無所不能原創
如需轉載或合作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1111
直接報名:長按識別上方圖片中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