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為什麼沒有靠譜的音樂獎項?

2020-12-05 虎嗅APP

文 | 李禾子

「第一屆唱工委音樂獎(CMA)的入圍提名名單日前終於出爐了!小弟我百感交集,感慨萬千。」

早前,身為唱片工作委員會(簡稱唱工委)主任委員的宋柯發布了一條名為《光榮,艱難與夢想》的長微博,對本月20日舉辦的第一屆唱工委音樂獎,從籌備到揭曉提名的過程進行了一番總結。末了他不忘重提自己的「小目標」,「讓音樂回歸音樂,讓好音樂得到應得的尊重,找回我們這些音樂人失去多年的榮譽感。」

如果回頭看看過去20多年來中國大陸音樂產業的發展,會發現這片土地竟然缺少一個具備權威性和公信力的專業音樂獎項。那些曾試圖成為「中國格萊美」的音樂獎,最終不是淹沒在觀眾的口水中,就是迷失在種種金錢誘惑裡。

無論如何,這都與當下中國音樂產業的巨大體量顯得極不相稱。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的報告,2016年,中國錄製音樂收入同比增長20.3%(流媒體收入上升了30.6%),全球排名第12位,較2015年上升了2個名次。國內外不少從業者認為,中國將是下一個全球機遇,甚至可能與世界上最大的音樂市場比肩。

「我們的行業獎不能再缺位了。」唱工委音樂獎評委會主席徐毅如是說。3月末,這位原索尼音樂娛樂大中華區主席兼CEO剛剛宣布獲得唱工委理事會全票通過,正式出任唱工委音樂獎第一屆評委會主席。唱工委隸屬於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是一個二級法人單位,包括三大在內的100多家唱片公司和工作室,都是它的會員單位。

「徐毅曾歷經音像製品成品進口、唱片版權貿易、藝人經紀及國際公司跨區域運營等幾乎所有音樂產業的進程與環節,也是內地唯一一位有跨國音樂公司管理經歷的資深音樂經理人。」這位新晉主席屢屢見諸報端的簡歷,加上宋柯等老炮兒的「左右護法」,自然讓人對這個一誕生就頗為莊重的獎項多了幾分期許。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有必要往前回溯一番,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因限制了「中國格萊美」的產生。

中國大陸曾有過哪些音樂獎項?

從表格可以看出,自90年代以來,大陸音樂獎項的主辦方有從媒體向音樂平臺轉移的趨勢。這在很大程度上與近十年來網際網路及數位音樂的發展有關。隨著大量用戶的積累,音樂平臺在舉辦音樂獎項方面也越來越有話語權。

這裡同樣有必要重提一下受到業內關注的唱工委音樂獎。從公布的提名名單來看,唱工委音樂獎更明顯地具備「大陸性」和「行業性」,其中薛之謙、趙雷、上海彩虹合唱團、陳粒等對於大陸觀眾來說更為熟悉的名字,也都紛紛獲得提名。同樣,一些較為重要的獎項也給了大陸許多小眾音樂人以關懷,譬如獲得年度樂隊提名的竇唯+譯樂隊以及杭蓋樂隊、獲得年度新人提名的陳鴻宇等等。

相比之下,上月24日剛剛結束的臺灣金曲獎則更注重臺灣的本土性,不論是年度專輯獎的得主桑布伊,還是獎項設置中對於臺語、客語和原住民語等細分列別的設置,都還是體現出金曲獎對本土音樂的支持與保護。

獎項有媒體的、平臺的、行業的,宋柯對音樂財經表示,「我們CMA獎現在其實和格萊美是最接近的,因為美國它叫美國錄音工業協會,比我們發展早。」在宋柯看來,雖然很多人打著做『中國格萊美』的旗號,但並不名正言順,「你得先有一組織,這組織都是從業人員,你知道麼?這是最重要的。」

世界其他地區的著名音樂獎項:

舉辦音樂頒獎禮有什麼好處?

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促進音樂產業的良性循環。優秀的作品和創作者付出的努力需要得到認可和激勵,過去20多年來,由於版權不規範等等問題的存在,音樂行業從業者的積極性曾長期受挫;雖然獎項並不能成為音樂人創作的唯一理由,但卻是必要的。這也是為什麼行業期待一個權威性專業音樂獎項的出現。

既然如此,大陸的音樂獎怎麼越辦越糟?

主辦方的屬性。從前文表格也可以看出,主辦音樂獎項的有很多是媒體,媒體的本質訴求是具備傳播力和影響力。在舉辦頒獎典禮時,為了能獲取更多關注,這些媒體主辦方常常需要一些高人氣的藝人來撐場面。因而一些唱片公司會向主辦方提出,要求必須有獎項頒發給自家出席的藝人。這種利益交換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行業裡公開的秘密,受到唱片公司等利益相關體左右的主辦方,其評獎公信力也必然會下降。

缺乏嚴謹的評選機制。以光線傳媒主辦的音樂風雲榜為例,早期的音樂風雲榜曾因其公平公開的評獎機制在業內樹立了不錯的口碑,但到2007年舉辦第七屆之時,主辦方卻遭遇了自創辦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信譽危機。

首先是有粉絲質疑「最受歡迎男/女歌手」的評選是主辦方在圈錢,當年的「最受歡迎男/女歌手」是由觀眾票選產生,而非由專業人士決定,主辦方會與音樂平臺及電信運營商合作,從中收取一定分成。這樣的評選方式非常容易導致作弊行為出現,樂評人崔恕因而在當時的採訪中表示,「靠群眾投票的得獎都不會做到百分百真實。」

其次,崔恕當時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沒有格萊美》的博文,來抨擊音樂風雲榜評選過程中的缺陷。譬如評選規則中有一條規定,「選擇評分的評委,可以對參賽者或者參賽作品打分,打分最高5分,最低1分。」作為評委之一的崔恕表示,「這個分數完全依靠評委個人的心理判斷,是沒有具體指標衡量的。比如,如果某個歌手很優秀,但沒什麼知名度,很多評委根本沒聽過他的歌,就不會給這個人一個客觀的分數,這樣真正好的音樂可能就會被埋沒……」

除此之外,很多評委並沒有足夠的精力將全部的參選歌曲都聽完,加上每個評委所擅長的領域不同,評選在某種程度上很可能變成了「填字遊戲」。

限制音樂獎項發展的客觀因素是什麼?

目前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階段可以說是最大的限制因素。與歐美相比,現階段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還處在一個非常初級的水平,這也體現在獎項的劃分上。除了像中國搖滾迷笛獎和阿比鹿音樂獎這樣偏小眾和獨立的音樂獎項外,國內很多音樂獎項都是針對流行音樂,且獎項設置上也少有細分音樂類型的空間。這一點上,唱工委音樂獎可以說做了表率,譬如設置了搖滾、民謠、舞曲、說唱、爵士、古典及影視/遊戲原聲等細分類別。

中國大陸音樂獎項和格萊美存在哪些差距?

差距主要體現在評獎程序上。

第一是對於提名作品的審查。這一步驟即是根據提名作品不同的音樂屬性進行分門別類,如分成搖滾、鄉村、拉丁、古典等,此時並不做任何藝術與技術層面的判斷,只是純粹給提名作品「找個家」。在格萊美的作品審查中,不會出現將「最佳搖滾單曲獎頒發給胡彥斌」這種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現象。

第二是評委資格的認定。格萊美由美國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創立,按照規定,能夠獲得評委資格的人,名字要作為創作者或者技術人員至少在公開出版的發行物上出現過6次,這意味著評委可以是歌手、製作人、詞曲創作者、樂隊經理甚至音響工程師等等;同時為了保證不出現前文崔恕提到的那種「填字遊戲」,葛萊美獎的評選更看重「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如在第二輪投票時,所有評委在各自專業領域內的投票權利會受到限制。

第三是獎項的保密情況。格萊美最終的獲獎者名單,事先只有Deloitte & Touche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管理信封的工作人員有機會知道,直到頒獎典禮當天,獲獎者才會公諸於天下。但在國內,主辦方為了能夠爭取藝人出席,常常會在頒獎典禮開始前便公布獲獎名單,這也是為什麼看起來國內的音樂獎「一般都頒給到場嘉賓」。

不同的評獎機制方面是否存在優劣?

只能說任何頒獎禮都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審美,並不存在真正的優劣。與格萊美的「普選」機制不同,被認為是華語樂壇最具分量音樂獎項的金曲獎,採用的則是評審團制,兩者的差別就好比是電影界奧斯卡和坎城的區別。

格萊美所有的評委都必須是美國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的會員,但會員並非全都是評委。儘管格萊美一直沒有公布評委人數,但據分析,人數應該不少於10000人,因此格萊美也成為了世界上涉及評委人數最多的音樂獎。當然,格萊美的評獎機制也建立在美國這個音樂產業發展成熟的市場之上。

採用評審團機制的金曲獎涉及的評委人數要少很多。曾擔任金曲獎評審團總召的臺灣「搖滾教父」倪重華,把金曲獎的評選過程比作是拍「間諜電影」:「文化部會和所有評審約在一個不尋常的地點集合,比如某某捷運站,然後把所有人用巴士載到事前不知道的地點開會。所有評審都會沒收手機,連上廁所都會派員隨同。」評審團成員會通過電腦投票,且所有評委直到頒獎前都完全無法知道投票結果,只有不能參與投票的評審團總召可以看到結果。

總之,兩種評獎機制各有各的優劣,譬如格萊美式的評獎能夠在最大程度降低評委個人審美對於結果的影響,相反金曲獎式的評獎則可能會受到評審團成員個人喜好的左右,但出於金曲獎的嚴謹(評審團成員的決策從頭至尾都會受到監督),其結果往往更加不受外力影響。

找冠名商是不是一個音樂獎明智的選擇?

可能不是。贊助商對於一個音樂獎項來說是必要的,但冠名商卻不一定。

一旦取得冠名,就意味著一個音樂獎的標準將很可能被外部商業力量、媒體導向和大眾喜好所左右。正如宋柯在被問及為何將「永遠不允許冠名」作為唱工委音樂獎的原則之一時,他所回答的那樣,「當你拒絕了外部力量的時候,你的權威性才可以建立。」

標準和權威性建立之後,一個音樂獎才真正有可能去考慮其他讓自己可持續運作的路徑。

相關焦點

  • 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虎嗅網
    早期的華語金曲獎,還是偏向於香港地區歌手的獎項,評選出的歌手大部分都是在大陸沒有巨大影響力香港歌手,直到6項大獎都由陳奕迅一人包攬的2012年,華語金曲獎才真正在大陸有了一些聲音,該年頒獎禮也找來了周筆暢,胡彥斌、劉惜君、黑撒樂隊等內地音樂人也出現在了頒獎禮上。
  • 世界音樂新視野:目擊大牌國際音樂獎項
    全球著名的音樂獎項包括:美國的格萊美音樂獎,全美音樂獎,公告牌音樂獎是美國三大著名音樂典禮,格萊美更是屬於音樂屆的奧斯卡。之外還有MTV音樂錄像帶大獎。MTV EMA歐洲音樂大獎,全英音樂獎,加拿大的朱諾音樂獎,法國NRJ音樂典禮等。
  • 首屆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落幕 頒布六大類音樂獎項
    騰訊新聞作者熱內 出品 | 深網·騰訊小滿工作室 12月8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上市一周年之際,在中國澳門舉辦2019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
  • 中國有沒有類似於諾貝爾獎的國際獎項?
    近些年,中國本土的一些科學家,例如屠呦呦,莫言(文學獎)相繼獲得諾貝爾獎。然而,中國科學家獲獎的次數依然屈指可數,這就引起了國內一些人的討論。有的人就說諾貝爾獎是西方的,外國人不懂中國文化,自然不會給中國人頒獎,這顯然聽起來有一股濃濃的醋意。而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為什麼中國不能舉辦一個像諾貝爾一樣的獎項呢?
  • 槍花樂隊為什麼不來中國大陸巡演
    你沒有看錯,是美元,單位是億。他希望拿出一部分錢讓Guns N' Roses(槍炮玫瑰)樂隊再重組進行一次表演。還有一位葡萄牙頂尖經紀人拿著150萬美金現款到倫敦洽談2016年夏天的音樂節表演,並且希望是Guns N』Roses的經典組合演出兩小時。雖然這兩個新聞聽上去像一個傳說,但是也能看到大家對槍花重組有多大期待了。
  • 吳亦凡獲美音樂獎 這個獎項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吳亦凡獲美音樂獎,這是在用實際行動粉碎謠言?但是就算是吳亦凡獲美音樂獎,大家對於吳亦凡這個獎還是有很多質疑的。首先就是這個獎項的含金量了,這個獎項到底是什麼獎,獲得這個獎在國際上意味著什麼?
  • 同日獲得「靈眸獎」、「金河豚獎」4大重磅獎項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作為中國在線音樂娛樂服務領航者,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憑藉旗下全景音樂現場娛樂品牌「TME live」、「TME「新賞」特別企劃之『如初之光』」、旗下音樂平臺QQ音樂在這兩大行業盛會的層層評選中獲得肯定,接連獲得「靈眸獎」「十大影響力文娛營銷案例」和「金河豚獎」「年度最具娛樂力音樂項目」「最具娛樂力社交平臺」共計4個重磅獎項,再度奠定了其廣受行業內外認可的前瞻性長期戰略優勢。
  • 終於有人說清楚了,為什麼臺灣省有臺積電,而中國大陸沒有?
    說直白一點,這是全球分工產生的結果,就好比為什麼光刻機是荷蘭強一樣的道理!在搞全球分工的時候,我們製造業雖然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但我們更多的是中低端,並沒有多少高端技術。這也是美國現在要和我們打中美技術戰的原因!說到正題上來,臺灣之所以誕生了臺積電這樣的企業,主要還是獲得了美國的扶持。要知道,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是美國籍,而且臺積電有很深的美國資本在內!
  • 【數學小學堂】為什麼諾貝爾獎項中沒有數學獎?
    小朋友們晚上好,鼎鼎大名的諾貝爾獎自設立以來,都只有和平、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文學、醫學這幾個獎項。 作為理科的物理學、化學都在其獎項中,但唯獨數學沒有。那麼為什麼諾貝爾當年沒有把數學納入獎項中呢?
  • 「全球華語金曲獎」全新出發「拾」級而上打造頂級華語音樂獎項
    ,不僅積極回應了國家「一帶一路」的號召,彰顯了中國文化自信,也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擴大了華語音樂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並為華語音樂提供了一個更大的世界級舞臺。為了保證獎項的公正性,「全球華語金曲獎」在評審邀請與評獎機制上也進行了諸多設定,力求公信力與高透明度得到雙重保證。 向雪懷在發布會上提出,相信只有通過更專業、更認真、更公正的努力,才能帶來一個更具全球影響力的行業盛事。我們期待通過大家的共同探索,讓「全球華語金曲獎」真正成為能夠代表華語音樂最高榮譽的音樂獎項,也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華語音樂正在蓬勃發展。
  • 中國音樂金鐘獎簡介
    央廣網北京5月4日消息 今晚《中國大舞臺》特別呈現: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頒獎音樂會。  中國音樂金鐘獎創辦於2001年,是中宣部批准設立、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音協共同主辦的中國音樂界綜合性專家大獎,是與戲劇梅花獎、電視金鷹獎、電影金雞獎並列的國家級藝術大獎。2003年開始金鐘獎永久落戶廣州。  從2005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
  • 中國移動咪咕音樂公益影響力獎項揭曉 第十四屆咪咕匯為愛發聲
    咪咕音樂也用特別的方式為愛發聲,用音樂傳遞愛。為傳遞全民公益能量, 12月5日於廣州啟幕的雲上盛典 吾即C位——神武4·動感地帶第十四屆音樂盛典咪咕匯上,將首次設置公益環節,頒發2020十佳優秀戰「疫」音樂作品、2020視頻彩鈴社會正能量傳播獎、2020音樂愛心大使三大「2020咪咕音樂公益影響力獎項」,致敬這一年裡用音樂為愛發聲、傳遞公益正能量的榜樣音樂人及媒體。
  • 中國民族音樂片《半個月亮爬上來》在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最高獎項
    中國民族音樂片《半個月亮爬上來》在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最高獎項 發表時間
  • 華語樂壇權威獎項中國TOP排行榜名單出爐,張信哲、許魏洲等上榜
    近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中國TOP排行榜2017年度頒獎晚會在北京舉行,該獎項是中宣部批准國家級音樂獎項,也是深受業內業外認可的權威音樂類獎項;自2003年舉辦第一屆至今,該獎項已經連續舉辦了14屆,是華語流行音樂界一項大型盛會和重量級獎項。
  • 為什麼諾貝爾沒有數學獎,如果換做是你,會增加什麼獎項
    19世紀末,瑞典著名的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逝世,他死後用自己大部分的遺產作為基金設立了諾貝爾獎,包括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現在諾貝爾獎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著名的獎項。
  • 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
    中國音樂權威獎:金鐘獎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將於11月19日至28日在廣州舉辦。中國音樂金鐘獎是由中宣部批准設立的中國音樂界綜合性專家大獎。從去年開始,該品牌獎項就永久落戶羊城,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和廣州市政府共同主辦,每年一屆。本屆金鐘獎設作品獎、表演獎、榮譽獎3個獎項。作品獎包括琵琶獨奏曲、齊唱、二聲部合唱曲;表演獎包括鋼琴、琵琶和聲樂。
  • 英國皇家化學會獎勵基金緣何遇冷中國大陸
    鄭春曉的這番「別有用心」,是因為中國化學家的「不明真相」。2008年,鄭春曉去RSC英國總部培訓的時候,碰到了基金和獎勵部的同事。鄭春曉問他有沒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獲獎者,那名同事很快地回答:No。 「我當時特別失落,也感到很不好意思。」
  • 諾貝爾獎有五大獎項,為何沒有數學獎
    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太少了,也是因為中國起步太晚,錯過了一個多世紀,再加上教育各個方面的原因。諾貝爾獎是由諾貝爾在1895年的遺囑中確立的,包括了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1986年又增設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令人很奇怪的事,為什麼沒有諾貝爾數學獎?
  • 細分獎項藏亮點,第18屆華語音樂傳媒獎提名公布
    6月28日,第18屆華語音樂傳媒盛典公布提名名單,郭頂和陳珊妮憑六項提名領跑本屆盛典。提名名單共含28個獎項,除年度國語專輯、歌曲、男女歌手、新人樂隊組合等通類獎項,也細分音樂門類,囊括搖滾、民謠、嘻哈、電子、爵士、影視原聲、粵語等領域。
  • 快來央視頻,pick你心中的「中國好音樂」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國家級流行音樂獎項《中國歌曲TOP排行榜》系列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本屆《中國歌曲TOP排行榜》共推出十五個獎項,其中將首次以網絡投票的方式產生「最受歡迎」系列獎項。投票通道已在官方唯一指定網絡投票平臺央視頻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