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三代弟子,劉筱亭。
如何用「徒孫」的輩分,成功反超一眾人物,成為所有人的「二哥」。
相貌平平無奇的「小黑土豆」,又是如何成為德雲社小劇場上人人,「喜愛」的人氣明星?
本期話題:劉筱亭的逆襲之路。
在德雲社的後臺,能被稱呼為「哥」的人物,大多是對於同輩師兄的「尊稱」,畢竟這個看似草臺班子一樣的社團,講究禮法為先。
但是也有例外,那便是劉筱亭。
作為嶽雲鵬的大弟子,劉筱亭的輩分很低,後臺大部分演員都是他的「師叔、師大爺」,更有謝金這樣的人物,基本算是凌駕在輩分頂點的人物。
可是所有人,包括謝金與嶽雲鵬,面對劉筱亭,都要喊一聲「二哥」。
這個中緣由,很是微妙。
劉筱亭畢業於德雲社的「傳習社」,而且成績也是遙遙領先與眾人,因為在家中排行第二,大家開玩笑戲稱他是「二哥」,
原本只是好玩略帶有西些戲虐性的稱呼,在畢業的時候被大家帶入了德雲社的後臺,眼見著一同學藝的夥伴,成為了自己的小師叔,大家見面難免有些尷尬,於是「二哥」這個稱謂,成為彼此破除隔閡的橋梁。
於是乎,德雲社的後臺出現了這樣的場面,一方尊稱師叔好,一方回禮「二哥吉祥」,好不熱鬧。
久而久之,二哥,成為大眾新一輪稱呼的「紐帶」。
對於劉筱亭而言,稱呼絕對不是他的唯一閃光點。
作為德雲社三代弟子,他擁有足夠趕超二代弟子的實力。
舞台風格歡脫,相聲基礎功底強勁,除了偶爾在舞臺上犯渾一下,幾乎都是劉筱亭的優點。
優點一:敢較真
其實觀眾看多了舞臺上的精彩的畫面,有時候對於「翻車」也有了一些期待,對於劉筱亭而言,翻車幾乎是他的常態表現。
一首《求佛》的表演,成為為自己贏來「一跨成名」的契機,對於永遠也上不去地「叫小番」更是破音必備曲目。但是劉筱亭骨子裡有一種韌勁,越是「垮」,越要唱個明白。
唱師父的成名曲《送情郎》,唱到忘記,唱太平歌詞的《白蛇傳》,哭戲唱到笑場,可是他從來不害怕失敗,跌倒就爬起來,一遍一遍地唱總能成功。
細細品味,其實他有時候的表現真的不是為了搞笑,就是專程跟自己較真罷了,劉筱亭能收穫粉絲關注的點也是如此,他讓人看見了最真實的自己,可以失敗,但是從來不放棄。
優點二:敢拼命
這不是說劉筱亭敢在舞臺上「懟觀眾」的拼命,而是他對於自己的進步,敢於刻苦努力的精神。
其實在步入德雲社後臺的時候,劉筱亭雖然是傳習社第三名成績畢業,但是在舞臺上,他並沒有展示出第三名應有的水準。
就連自己擅長的「柳活」、「吆喝」都沒有出彩的地方,最後嶽雲鵬的開山弟子,一段時間中劉筱亭的表現並不理想,反觀他的師弟尚筱菊,舞臺活躍異常,憑藉「賤萌賤萌」的表演風格,很快籠絡了一批觀眾。
對於相聲表演,其實也有「解放天性」一說,你在舞臺上放不開自己,就不能將觀眾很好的帶入你設定的情境之中,很能盤活場子。
以前的劉筱亭,就屬於放不開自己的「典型人物」。
可能是經過七隊「不要臉」的磨合,劉筱亭猶如一夜間「開竅」一般,以前舞臺上木訥的少年,逐漸開始走上「潑婦」路線。
以前總是被捧哏張九泰懟到啞口無聲的「小黑土豆」,如今不僅學會了「懟回去」,更是會用包袱的三翻四抖,來為自己強化語言的攻擊力,不僅問住了舞臺,更是提升了整體節目效果。
以前的劉筱亭小動作很多,這也是源於不自信和骨子裡有一定自卑的勁兒。
或許還有他想要急於表現自己的原因,如今他開始學會放鬆心態,踏踏實實完成每一場演出,從前的「劉二垮」真正崛起為「二哥」。
這種進步,也是觀眾有目共睹的,十年學藝,七年打磨,劉筱亭終於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那個站在郭德綱、嶽雲鵬身後的「黑後生」。
終於,踏步朝我們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