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持續高溫,
關於手機充電爆炸的新聞
再次佔據眼球,
每一條信息都能嚇skr人。
與此同時,
各種手機充電禁忌席捲而來,
讓人恨不得一直盯著才安心。
到底這些手機充電安全信息
有幾分真假?
今天小編就帶你一一解答。
你還聽過哪些充電禁忌?
路人甲:
手機一定要用完了電才能充電,要不然會損壞電池。
路人乙:
手機不可以過度充電,要不然會爆炸!
相信這樣錯誤的安全信息大家都聽說過,
甚至把之當做金科玉律遵守了多年。
可今天小編負責地告訴大家,
這是個謠言。
要破除這樣的謠言,
我們需要先了解「記憶效應」這個概念。
何為「記憶效應」
記憶效應是指電池在被使用的時候,電池內容物產生結晶的一種效應,這會導致電池暫時性容量減小,縮短使用時間。
而這種現象,只存在於鎳鎘電池及鎳氫電池。
基於鎳鎘電池及鎳氫電池的「記憶效應」的影響,從前我們的的確確需要把電都釋放完才能充電,這樣才能減少電量重複充放而造成的耗損,保證電池耐用持久。
電池升級戰:
「記憶效應」成為過去時
早期的手機電池多為鎳鎘電池及鎳氫電池,大家習慣了用完再充電,而隨著時代變遷,鎳鎘電池漸漸被鋰電池取代了,自然而然,「記憶效應」也隨著舊電池的淘汰而成為了過去時。
鋰電池的正確打開方式
鋰電池的使用習慣恰恰與鎳鎘電池相反,鋰電池沒有記憶效應,反而很害怕過度放電。把手機電量用個一乾二淨然後再充個滿當的這種做法,很有可能會造成它一蹶不振。
總之,對於鋰電池要本著「少充多餐」的原則,不要擔心你頻繁的淺度充電會影響電池,反而這樣有利於延長其壽命。
手機過度充電引發爆炸屬謠言
當然,關於「過度充電引發爆炸」這種說法也是不科學的,鋰電池內部設置了保護裝置,完全可以應對過度充放電、短路、溫度過高等問題,及時停止電池內部電化學反應。
因而,電池質量過關,便不會存在爆炸危險。
所以要提醒大家,
珍愛生命,
請選擇質量過關的電池哦。
那到底怎樣才能避免
手機爆炸事件呢?
別著急,
小編給大家收集
一份「保命指南」,
趕緊收好。
1. 選擇合格的充電裝置
這裡說的充電裝置不只是手機充電器,還有如影隨形的移動充電寶。
近日,江蘇省工商局發布了一大批商品質量抽檢報告,其中共抽查了85組移動電源產品,涉及(標稱)飛馳、首信、飛利浦等50個品牌,而最終不合格率近九成。
而隨著2018年7月1日移動電源新國標的實施,符合GB/T 35590-2017標準要求的移動電源企業僅有10家。
2. 切勿一邊充電一邊玩手機
手機充電時的電壓遠高於平時待機的電壓,在手機充電的時候玩手機,會給手機帶來高負荷的壓力。
如果手機產生老化現象,或者使用了劣質充電裝置,便會導致漏電,嚴重者會導致觸電死亡。
所以不要貪圖一時的方便與快樂,充完電再玩手機才是正道。
3. 不要套著手機殼充電
不少人為了保護手機都會給手機套上手機殼,而套著手機殼充電不僅不能起到保護作用,還有可能因為散熱不及而導致發燙,電池損傷。
長久以往,電池便會變得越來越不耐用。
最後提醒大家,
如果手機發燙、
反覆自動重啟,
就要果斷停止使用。
如果你身邊有朋友不知道,
請把這條安全訊息轉給他們。
來源:廣州供電(csggznews)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
星標廣報君
想第一時間找到廣報君了解最新資訊?
辦法很簡單,
先找到廣報君,
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
公交車上,女子差點被饅頭噎死!醫生的提醒一定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