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廠取水型式的分析及設計應用

2020-12-04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海水淡化的取水系統作為海水淡化廠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的優化設計及穩定運行直接影響到海水淡化廠的產水量、產水水質及運營成本。本文簡要介紹了海水淡化的取水方法、各方法的優缺點及選擇依據,以及海水淡化取水工程設計中需注意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取水;海灘井;深海;淺海;防護;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海水淡化工藝在近些年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推廣,海水淡化廠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而取水系統的作用是在海水淡化廠的全壽命周期內提供充足、連續、穩定、合格的原水。取水方式的選擇和取水結構的建設對整個海水淡化廠的投資、產水成本、系統穩定運行和生態環境都有重要影響。

取水工程的建設需考慮海水淡化廠的項目規模、初始投資、運行維護、產水水質等多個因素。在取水工程設計時,需要深入調查取水區的水文水質、地質條件、氣象條件、潮位風浪等條件的基礎上,合理的選擇取水位置及取水方式。下面分別對比下常用的取水方式及設計要點:

海水取方式:

海水取水有多種方式,整體上可分為三類:海灘井式取水,深海取水和淺海取水。一般而言,海灘井式取水水質最好,深海取水次之,淺海取水水質最差,但淺海採水具有建設投資少,適用範圍廣的特點,因此被廣泛使用。

海灘井取水方式:

海灘井取水方式是基於砂層的自然滲透原理,在海岸邊打井,從井裡提取出經海床滲濾過的海水作為海水淡化廠的原水。這種方式取得的海水具有濁度低、水質好的特點,尤其適用於採用反滲透膜法工藝的海水淡化廠。

能否使用此種取水方法,主要取決於海岸構造的透水性、海岸沉積物的厚度及海水對海床的衝刷效果等因素。通常要求海岸地質為砂質結構,有良好的滲水性,滲水率至少為1000m³/(d•m),沉積物厚度至少為15m。其工作原理是:海水流經海岸時,海水被過濾,固態顆粒等雜質則被留在海床上,這些雜質經海浪、潮汐等衝刷後大多會被衝回海中,保持了海岸的良好滲透性。但如果這些顆粒不能被及時地衝回海中,將會降低海灘的滲透性,導致海灘供水能力下降。同時,考慮海灘井取水方式時,還需要考慮取水系統是否會汙染地下水或被地下水汙染,海水對取水結構的腐蝕性以及對沿海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因素。

海灘水取水方式的不足之處是建築面積大,所取原水中可能含鐵和錳,溶解氧含量低等問題。比如產水量40000噸/日的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廠,海灘井佔地面積大概為20000平方米。

由於可獲得高質量的水源且佔地面積較大,海灘井取水方式一般適用於小型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廠。因受到單井取水能力的影響,當淡化廠規模>40000噸/日時,海灘井取水方案的優勢就不再明顯。如我國浙江省嵊山鎮的反滲透海水淡化示範工程,項目產水量為500噸/日,產水水質符合我國飲用水衛生標準,為我國首座自選設計,建造的反滲透法海水淡化廠。項目採用的就是海灘井取水方式,在海岸上建造鋼筋混凝土深井,井深3.7米,底部直徑5 米,省掉了海水澄清沉砂工序。

總而言之,海灘井取水適用於取水量穩定,離海岸近、海底砂層的滲水性良好,地下礦物質溶出量比較少、且取水量不是太大的海水淡化廠。

深海取水

深海進水是通過建造管道,將外海的深海水引入岸邊,再通過岸邊的取水泵房將海水輸送至海水淡化廠。

正常情況下,海面以下1-6米內的水中會含有沙子、魚蝦、水母、海藻等微生物,水質較差。而海面以下35m附近的海水中,這些物質的含量將非常少,水質較好,可明顯減輕預處理的負擔。同時,深海水溫較低,也有利於海水淡化系統的運行維護,尤其是對採用熱法海水淡化工藝的項目。

對於海床比較平緩的海岸取水,如需取到海面以下35米附近的水,需要向海中鋪設相當長的取水管道,而海底鋪設取水管道的工藝複雜,投資巨大,這種情況下便不適宜採用深海取水方式。因此深海取水方式主要適用於海床陡峭,最好是距離海岸線50米以內即達到深度35米。因此,這種取水方式也不適於大型取水工程。

淺海取水

淺海取水的海水水質較差,但投資少,適應性廣,應用經驗豐富,因此被普遍使用,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海水取水方式。常見的淺海取水方式主要有:海岸式取水、海床式取水、引水渠式取水、潮汐式取水等。

①海岸式取水

海岸式取水方式的原理是取水泵直接從海邊抽水,然後經過加壓泵將海水輸送到廠區,這種方式主要適用於海岸線比較陡峭,海水含沙量少,高低潮位差較小,低潮時近岸水深大於1米且取水量較少的項目。

其優點是系統簡單,投資低,方便運行管理。缺點是容易受到海潮變化的影響,泵房會受到海浪的影響且受到海中微生物的危害較大,需做好耐腐蝕及去除微生物的工作。為保證安全性與可靠性,泵房一般距離海岸10-20米,每臺取水泵配置獨立取水頭、獨立取水管並考慮足夠的冗餘配置。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②海床式取水

海床式取水方式的原理是將取水管道(耐腐蝕自流管或隧道)埋入海底,僅取水頭暴露在海水中,在海岸上建造泵房和集水井。適用於取水量大,海岸平坦,深水區離海岸較遠或潮汐位差大及海灣條件惡劣的項目。

其優點是所取原水為低溫海水,利於海水淡化廠的運行;泵房距離海岸有一定距離,保證泵房免受海浪衝擊,取水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更高。缺點是取水管道埋在海床底部,容易積聚海洋生物或泥沙,難以清除;取水管鋪設工藝複雜,施工成本高。

③引水渠式取水

引水渠式取水的原理是自深海區開挖引水渠,將海水引至取水泵房,同時在泵房進水側建造防浪堤,引水渠兩側建造防浪堤壩。適用於海岸陡峭,取水點海水較深,海水淤泥較少,且高低潮位差值較小的石質海岸或港口、碼頭附近。引水渠在設計時需保證其入口標高低於設計最低潮位0.5米以上,且設計取水量需考慮足夠的冗餘係數。

其優點是取水量不受限制,引水渠內的粗細格柵及清汙系統等能截留較大的海生物。缺點是工程量大、海生動植物的活動比較活躍,且容易受海潮影響。

④潮汐式取水

潮汐式取水的原理是利用海水的漲潮落潮,在海岸建造調節水庫,並在水庫入口安裝自動逆止閘門。高潮位時,閘板門自動開啟將海水流入水庫。水庫水位到達一定高度後,閘板門自動關閉,存儲在水庫中的海水即作為海水淡化廠的供水水源。適用於海岸平坦、深水區較遠、且漲落潮位差比較大的地區。

其優點是利用了海水漲落潮的規律,供水安全可靠;泵房不需要建在海岸,免受海潮威脅;同時蓄水池自身也起到一定的澄清作用,取水水質較好。缺點是調節水庫佔地大,投資高;海中的微生物生長會導致逆止閘門關閉不嚴,需考慮配置微生物清除設備;

在海水淡化廠的設計階段,可根據項目所需水質、水量、取水結構及地質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取水方式,比如引水渠式和潮汐式組合使用。這種方式的調節水庫與引水渠並列獨立布置,水庫中的海水可經由引水渠流至取水泵房;高潮位時,調節水庫的逆止閘門自動開啟蓄水,但不流入取水泵房,海水直接經引水渠取水併流入取水泵房;低潮位時,開啟調節水庫與引水渠之間的聯通閥,同時關閉引水渠的進水閘門關閉,由調節水庫向取水泵房供水。這種取水方式供水量大、水質好、供水安全可靠且泵房不易被腐蝕,但施工工程量較大。

海水取水工程設計要點

因海水水質的特殊性,海水取水設備很容易受到腐蝕、微生物侵襲和海潮影響。在項目設計階段尤其要注意這些問題的防護,現對主要的設計要點進行說明:

海水的腐蝕性和防範要點

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鎂、硫酸鎂等多種鹽分,會嚴重腐蝕其中的金屬材料。其腐蝕速度及腐蝕程度主要取決於海水含鹽量、海水流經材料表面的相對速度等。

此問題的防範要點主要有:選用耐蝕材料、降低海水與設備的相對流速、通過耐蝕材料將金屬設備隔離等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選擇與海水有直接接觸的設備或材料時,應優先考慮其耐腐蝕性,選用耐蝕金屬材料,比如鈦合金、高純度不鏽鋼等材質;

在金屬表面刷防腐保護層,比如塗刷防鏽漆等;

採用陰極保護法等電化學防腐保護。

儘量降低海水與金屬材料間的相對流速,比如採用低轉速的取水泵等。

向水中加入化學藥劑已減緩腐蝕性或在金屬管道內形成保護性薄膜等。

海洋微生物的影響和防範要點

海洋中的微生物進入取水流道或取水泵房後,會附著在管道及設備表面並不斷生長,造成通水面積減小,取水流量降低,設備工作負荷增大,進而減少了設備的使用壽命。針對此問題,一般採用過濾法及化學加藥法綜合處理,在取水口前設置濾網攔截微生物並定時清理,同時在取水流道中定期加入化學藥品,以便及時殺死微生物。

潮汐等自然因素的影響

潮汐、赤潮、風暴潮、海冰、凍土、暴風雪等對取水結構有很大的影響,在設計時需綜合考慮這些自然因素的影響;比如儘量將取水結構建在海灣內,選擇風浪、海潮較小的地方作為廠址,取水泵房建在堅硬的原土層和基巖上等。

結論

海水淡化廠的常規取水方式主要有海灘井取水、深海取水及淺海取水三種。海灘井取水水質好,能夠節省預處理費用,但佔地面積大、前期地勘工作量較大,適用於較小的海水淡化廠;深海取水水質也比較好,但因投資大、施工複雜等原因而較少應用;淺海取水水質相對略差,但適用性大且施工相對簡單,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取水方式。同時,在海水取水工程設計時,應綜合考慮海水的腐蝕性、微生物的生長及潮汐等的影響。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實例:三沙市永興島海水淡化廠工程設計
    實例:三沙市永興島海水淡化廠工程設計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滿足三沙市永興島上的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根據海島特點,在島上新建海水淡化廠,利用海水作為水源直接供應清水。水廠設計規模1 000 m³/d,採用斜管沉澱-超濾-反滲透-再礦化的淨水處理工藝。
  • 海水淡化工程淡化水後處理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而水資源短缺形勢十分突出,水資源問題己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而全球總水量的97.2%是海水,因此,從淡化海水並加以綜合利用方面而言,是現實發展的正確選擇,應用海水淡化技術,是解決現階段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有效渠道之一。
  • 賽諾水務山鋼日照海水淡化項目成功調試出水
    近日,由賽諾水務作為總承包(EPC)聯合體成員承建的山東鋼鐵集團日照精品基地2萬噸/天海水淡化項目成功調試出水,其產品水達到設計出水水質要求,並可供應鋼鐵廠使用。山東鋼鐵集團日照精品基地海水淡化項目規劃總產水能力為6萬噸/天,本次建設(一期)海水淡化項目一級反滲透產水能力2萬噸/天。
  • 海水淡化新技術的應用和展望
    在「2011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元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安屹立總經理為大家介紹了海水淡化新技術的應用並對海水淡化應用前景做出了展望。海水淡化與傳統的依賴地表水方式相比具有可靠性、不受氣候乾旱影響;獨立性,與跨區域調水相比控制性較強等顯著特點。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
    與此同時,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Robert Boyle)等人注意到海水結冰後能被淡化的現象,一些人還對天然海冰融化水的鹽度進行了實驗考察。到了18世紀,隨著世界海軍的發展,艦船用海水淡化技術受到極大關注。1717年,法國醫生戈蒂埃(Jean Gautier)發明了一種船用旋轉式海水蒸發器,引起軍方的巨大興趣。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其應用
    從海水中取出水,或除去海水中的鹽,都可以達到淡化目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基本上也分為這兩大類。  其中得到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是反滲透法、電滲析法和蒸餾法。水電聯產水電聯產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電力聯產聯供。由於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耗電力和蒸汽的成本,水電聯產可以利用電廠的蒸汽和電力為海水淡化裝置提供動力,從而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國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廠都是和發電廠建在一起的,這是當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設模式。
  • 海水淡化在海島應用的工程案例
    由於採用了能量回收系統 ,使得膜法海水淡化技術具有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鍵詞 : 海島; 海水淡化 ; 能量回收 ; RO系統我國的淡水資源一直處於緊缺的狀態。隨著技術的進步 ,海水淡化在越來越多的城市有了應用 ,尤其是沿海和島嶼地 區,向大海要淡水是大勢所趨與長距離調配水源相比,海水淡化具有見效周期短水量穩定 、水質穩定等優點。
  • 海水淡化產能提升顯著 反滲透技術應用成熟,海水淡化,水處理-環保...
    海水淡化產業向好,大規模海水淡化廠推動了整體市場的增長。   近日,GWI聯手IDA發布全球脫鹽年鑑,梳理了全球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領域的項目開發商排名TOP 20——2009年到2020年,以及2019年到2020年,並得出了以上結論。
  • MVR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對於海水淡化的技術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本文將對目前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基於MVR技術的新型海水淡化技術。
  • 以色列擬建世界最大反滲透海水淡化廠
    新華網耶路撒冷6月20日電(記者 黃恆袁震宇)以色列內閣20日舉行會議,討論在以北部城市海法附近建設一座世界最大的反滲透海水淡化廠。這座工廠名為索雷科海水淡化廠,規劃佔地面積30公頃,包括泵站、水庫、輸水管線和電力設施,設計年產淡水1.5億立方米。
  • 海水淡化工藝淺析
    目前膜法海水淡化日益成為海水淡化的主流技術,主要有已獲得大規模應用的反滲透、正在發展的正滲透和膜蒸餾等技術。本文在簡要介紹海水淡化的工藝流程的基礎上,著重介紹工作原理,以及工藝流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及解決措施。海水淡化分為三個子過程:預處理流程、膜處理流程、汙泥濃縮處理流程。
  • 海水淡化廠產品水水質與飲用安全分析
    海水和苦鹹水淡化是一種淡水資源生產的替代和增量技術,是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戰略選擇和重要措施之一。全球海水淡化產水的60%用於市政供水,而我國這一比例只有36.62%。對曹妃甸為期2年的水質監測結果表明,淡化廠產品水作為飲用水,其水質與城市自來水的水質相當,在飲用安全健康方面有些指標更優。淡化出廠水CCPP為4.8-6.5mg/L,符合WHO規定的4~10mg/L範圍,水質穩定,不會對管網帶來衝擊。
  • 離子交換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離子交換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當前淡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海水淡化被認為是一種最具前景的解決方法. 目前已開發出了海水淡化技術,離子交換法淡化海水具有處理徹底、成本低、可再生等優勢,已在海水淡化預處理、後處理、濃海水中提取化學元素等方面得到應用,具有廣闊前景。
  • 解救焦渴地球——聚焦海水淡化技術
    而全球水資源總量中近97.5%的水為海水等鹹水資源,且世界上超過7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邊70km的範圍內,因此20世紀後半葉以來,海水淡化被認為是最實用的能持續提供淡水來源的方法。相比另外兩種常用淡水取用方式——地下取水和遠程調水,海水淡化能耗低,原水資源豐富,因而進入21世紀後被世界各國認為是最可行和最經濟的淡水取用方式。
  •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海水淡化膜分離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已成為新世紀解決水資源、能源和環境等領域重大問題的共性技術之一。文章介紹了膜分離技術及其特點,分析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具體應用,探討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應用的開發前景。
  • 海水淡化應用天津全國第一
    華夏經緯網3月18日訊:據天津日報報導,記者從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獲悉,該所承擔的四項「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已於日前全部通過科技部的年度檢查。天津市在海水利用技術方面繼續居於領跑地位。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是國家海洋局下屬的專門從事海水淡化以及海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專業性研究所。
  • 新加坡第一座反滲透法海水淡化廠投產
    全球最大型反向滲透法海水淡化廠位於大士的新泉(SingSpring)海水淡化廠斥資2億元建造,佔地6公頃,是全球目前最大型的使用反向滲透(reverse osmosis)薄膜科技的海水淡化廠。新泉海水淡化廠每天可供應3000萬加侖(1億3500萬公升)的淡化海水,能夠滿足我國10%的用水需求。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效率創新高
    因此,95%的能耗來自太陽能,幾乎不消耗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常規能源,綠色無汙染,所得淡水純度高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2013年,我國首個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示範項目在海南建成投產,日產蒸餾水約30噸,可解決約5000人對健康飲用水的需求,其產水成本約為傳統裝置的45%;2020年,沙特首個「太陽能圓頂」海水淡化廠將開工建設,將採用聚光太陽能技術進行海水淡化,生產成本約為0.34美元/噸,遠遠低於海水淡化廠採用反滲透方法的生產成本。除了製取成本,效率也是太陽能海水淡化的關注點。
  • 海水淡化為何步履蹣跚?
    其中,海水淡化的60%用於市政用水,解決了2億多人的用水問題;26%的淡化水用於工業,其餘為灌溉、旅遊、軍事用水等。  除首發地區中東外,美國、西班牙、法國、以色列、澳大利亞、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在大規模發展和應用海水淡化技術。阿爾及利亞、印度等亦不甘示弱。  其他國家的此番作為與愈發嚴峻的水資源形勢不無關係。
  • 海水淡化水已進入青島城市供水系統,你或許...
    作為沿海城市之一,相信很多青島人對海水淡化一詞並不陌生,但你知道嗎?海水淡化水其實早已經流入到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之中。當膠州灣內的原海水經過潮汐和取水泵方式進入取水湖,經過預處理、超濾膜等多個海水淡化流程後,如今海水淡化水已經進入城市供水系統,為城市增強了供水保障能力,成為了不少島城市民的生活所需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