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作為人類徵服深海的一件武器裝備,從問世至今已經成為了各國海軍的核心裝備之一。除了常規動力潛艇以外,不少軍事大國還研發了噸位更大、航速更快和作戰能力更強的核潛艇。對於潛艇來說,大海就是最佳的掩體,在海水的掩護下它們可以悄無聲息地靠近目標,然後再發動致命一擊,徹底讓對方葬身大海。不過在聲吶、反潛飛彈和反潛直升機等多項反潛裝備的出現之後,潛艇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因為在深海中航行的時候,潛艇周圍會遭到海水壓力,一旦潛艇出現任何損傷導致內外氣壓失去平衡,那麼潛艇將會被他們的「掩體」瞬間壓成一塊鐵板,連同艇員一同葬身大海。
因此現在各國海軍除了增強潛艇的作戰性能和降低航行噪音,更多還是在想辦法如何在短時間內對潛艇進行修復,以便可以繼續潛入水中執行作戰任務或者脫離戰場。而在近日,有國外媒體報導,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正在研究所謂的「冷噴」技術,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修理其裝備的6六艘柯林斯級AIP常規潛艇。據介紹,該技術將允許潛艇在海上進行修補,甚至在潛望鏡深度依然也可以進行修補。如果該技術一旦成功運用的話,那麼將會徹底改變全球海軍潛艇的維修方法。所謂的冷噴技術就是使用充滿金屬顆粒的超音速氣體對潛艇損壞部位進行噴塗。這種特殊的金屬顆粒能夠在短時間內和它所噴射的表面進行融合,形成一個高強度的金屬固體快,修復受到損壞的部位。
該技術之所以得名,是因為與傳統的熔接維修不同,熔斷遠低於熔點。因為任何焊接都需要大量的氫氣,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種氣體,過量堆積的話可能會引發爆炸。而任何焊接也無法離開火焰,這也使得維修人員都得小心被燙傷。儘管現在各國海軍已經掌握了水下焊接的技術,但是這需要大量的專用設備進行支持,否則根本無法對潛艇進行維修。而冷噴技術一方面不會產生火焰和需要氫氣,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專業設備的支持,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使用。而且從工程角度看,冷噴技術在某些方面要比焊接的效果要更好。傳統的焊接會損壞冷軋鋼,這種鋼以其高強度而著稱,是潛艇進行深海的重要依靠,如果使用焊接的話將會導致潛艇的下潛深度受到影響。
相反,冷噴技術不會對冷軋鋼進行任何損傷,它只會對受傷區域進行修復,並不會造成任何不良的影響。如果說上述技術還不足以讓冷噴技術取代傳統焊接的話,那麼方便攜帶則完全能夠讓各國海軍都趨之若鶩。目前,澳大利亞海軍正在研發一款可攜式設備和配套機器人,使其可以潛入水中對潛艇受傷部位進行修復,且只需要兩個人就能夠完成全部操作。這樣的話,潛艇的簡單維修工作就可以隨時開始進行,而無法返回數千公裡以外的母港進行維修,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種技術,相信非常值得中國095攻擊型核潛艇借鑑。未來在西太平洋海域航行的時候,如果攜帶這類型設備的話,即使出現了損傷可以短時間內自我完成修復。既不會影響整體作戰性能,也不會延誤作戰任務,可以說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