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溫室和冷棚葡萄生產普遍採用多層膜覆蓋技術,根據設施和環境的溫度不同分別採取雙膜、三膜、四膜等不同覆蓋方式,效果十分明顯,對設施內整體溫度的提高和夜溫的保持起到了十分明顯的作用,能夠提早成熟15-20天。
雙膜覆蓋
指除了大棚膜外,鋪設地膜的做法,簡單易行,成本低廉。地膜對早期地溫的提升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可提高地溫3-5度。尤其在溫室生產中,早期生產的主要矛盾是地溫和氣溫的不協調,氣溫升高快,地溫遲遲上不來,樹體萌芽後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急劇增加,如地溫低根系發育跟不上則造成樹勢回衰現象,所以,鋪設地膜對冬季的早期生產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白地膜覆蓋
白地膜升溫速度快,升溫幅度大,但膜內易生雜草,中期如枝蔓對地面的遮擋不夠,可能造成膜內土溫過高,對根系造成傷害,可於開花前10天徐徐撤除地膜,以方便後期施肥操作。
黑地膜覆蓋(陳振普 攝)
黑地膜升溫速度較白地膜慢,但可以壓住雜草,中、後期溫度不會太高,可以整個生長季使用不撤除。生產中也可黑、白地膜結合覆蓋。
三膜覆蓋
在大棚膜、地膜的基礎上,再覆蓋小拱棚。可以提高小棚內空氣溫度5-8度,地溫3-5度。能夠有效防止夜溫散失,抵禦極端天氣影響,降低凍害發生機率。在催芽階段,小棚內相對溼度可達98%以上,能夠防止芽眼抽乾,提高萌芽率,提早萌芽10-15天。另外可以營造高溫環境,高溫對休眠的進一步打破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小拱棚空間有限,一般在萌芽後即可撤除,撤除前先放風鍛鍊,再逐漸撤除。
溫室小拱棚
冷棚小拱棚
逐漸撤掉小拱棚(徐振祥 攝)
四膜覆蓋
在大棚膜、地膜、小拱棚的基礎上,再在小拱棚上、大棚膜下懸掛天膜(二道幕),繼續減少夜間的溫度散失,增加棚內平均溫度,可提高棚內溫度2-3度,對提早成熟和抵禦災害有顯著效果。
萌芽後,晴天可將二道幕拉至一旁,以提高棚內光照,夜間再拉回封閉;當棚內平均氣溫穩定在20度以上、果實生理落果結束後便可逐漸撤除二道幕,以改善棚內光照環境。
蔡之博 攝
徐振祥 攝
四膜覆蓋
撤膜後
多膜覆蓋技術並非是大棚葡萄生產的必選項,要根據當地棚室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覆蓋,如果生產前期多低溫冷害,溫度上升慢,夜溫過低則應選擇多膜覆蓋技術,如果生產季節無低溫障礙,則不必多膜覆蓋。
鳴謝:感謝大連徐振祥、瀋陽陳振普等前輩的對本文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