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經過近兩個月的方案徵集和評選,3月4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正式公布了藍天自造計劃的評選結果,共有27個方案正式入選。其中,來自霧霾生存指南、席瀅、北京高校環境聯盟、創綠中心、BBH等機構和個人的十個方案分獲一、二、三等獎。
3月4日 北京——給四歲以下兒童設計防霧霾口罩,無煙烹飪大賽,騎行發電,揭示儲蓄和PM2.5關係的APP、根據汙染狀況變色的T恤設計……這些來自民間的智慧和行動,是今年地球一小時活動評選出的藍天自造方案。
經過近兩個月的方案徵集和評選,3月4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正式公布了藍天自造計劃的評選結果,共有27個方案正式入選。其中,來自霧霾生存指南、席瀅、北京高校環境聯盟、創綠中心、BBH等機構和個人的十個方案分獲一、二、三等獎。
地球一小時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號召每一位公民善用自己的能力,成為保護地球的英雄。截止2013年,全球共有超過7000個城市和154個國家和地區的公眾參與地球一小時,是全球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環保活動。2014年的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定於3月29日(星期六)晚8:30舉行。
為了積極應對霧霾,倡導低碳、節能的生產生活方式,2014年地球一小時在中國發起藍天自造計劃,旨在呼籲全社會共同行動,清潔空氣。
1月中旬,WWF聯合能源基金會、中國清潔空氣聯盟,共同向公眾徵集霧霾治理、清潔空氣的創意和行動案例。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主辦方一共收到了120多份來自全國的NGO、大學生社團、個人、媒體和企業的方案。其中,年齡最小的申請者是來自成都泡桐樹小學的「芽」學生環保社團。
「今年地球一小時藍天自造的主題很吸引我。我孩子今年三歲,我同學的孩子都差不多年齡,但是市面上很難買到適合他們的口罩。我們希望能夠更主動地針對北京的霧霾做一些事情。」一等獎的獲得者、清華大學的博士後侯琰霖介紹說,他們組建了一個霧霾生存指南的團隊,計劃開發和設計適合四歲以下幼童佩戴的N95口罩,並推廣霧霾防治的健康知識。
「這些方案體現了公眾對解決霧霾問題的迫切期望和對藍天的熱切期待。方案的數量之多和方案內容的創新,讓我們在霧霾之中看到了來自公眾的智慧和積極樂觀的態度。」WWF(中國)機構發展總監荊卉說,「我們希望地球一小時也因此成為公眾參與環保的行動平臺,取得更加實際的成效。」
藍天自造方案的獲獎方案將獲得五千至五萬元不等的資助,以幫助方案設計者實現其應對和減少霧霾的夢想,其中一些方案有較強的商業化前景。
3月29日地球一小時活動當天,WWF將和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協會共同主辦北京的主場活動,從健康防護、綠色出行和能源轉型等角度展示藍天自造的方案和裝置。
在全球範圍內,今年地球一小時發起「地球一小時•藍」計劃,打造專門面向環保項目的支持平臺(https://earthhourblue.crowdonomic.com/)。截止3月3日,「地球一小時•藍」平臺匯聚了來自八個國家的環保項目,包括幫助菲律賓漁民建造玻璃纖維漁船、在馬達加斯加分發節能爐灶,為印度尼西亞的護林員提供裝備等。來自中國的「大熊貓節柴灶」項目也入選其中。
獲獎名單列表:
獲獎排名
獲獎團體
方案名稱
方案概要
一等獎
侯琰霖(霧霾生存指南)
兒童防霾口罩
主要填補四歲一下兒童防霾口罩的空缺,更多關注幼兒健康。
二等獎
席瀅
約繪藍天
整個方案採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上以創意的繪本、漫畫形式,對清潔空氣、霧霾治理的概念進行宣傳。
二等獎
北京高校聯盟
無煙午餐-揮別舌尖上的PM2.5
2014年春季,北京高校環境聯盟發起「地球一小時之無煙午餐」活動,攜手北京各校環境專業學子與全國普通市民,以「廚房裡的科學答疑」和「舌尖上的無煙午餐」兩大版塊為主體,解答普通民眾關於廚房油煙PM2.5的常見問題,致力於「將科學帶入廚房,讓廚房揮別PM2.5」。
二等獎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莫讓霧霾吞噬健康
通過製作宣傳工具包在全國範圍進行宣傳,以及為各個宣傳點提供技術支持的方式實現落地活動,拉近與公眾的距離,使參與者更好的了解空氣汙染和疾病健康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公眾的認識,達到「了解、預防、行動」的效果,進而達到降低死亡率、節約疾病和經濟負擔的目標。
三等獎
成都市「芽」學生環保社團
芽童清霾在行動
把霧霾和環境的知識轉化成小學生們能明白、能理解的話語,在成都的兩所小學進行宣傳講解。通過小學生們更能接受的方式,讓小學生們有機會深入地了解關於環境保護、霧霾治理和清潔空氣的相關知識,了解PM2.5對身體的危害,明白自己的一舉一動對環境的影響。
三等獎
上海BBH
霧霾突襲
BBH將製作一個空氣汙染指數的視頻浮層,放置在知名網站的網頁頂端,反應當天的天氣汙染情況。
三等獎
地球醫生 自製空氣淨化器
霧霾天氣開窗計劃
以空氣淨化器工作原理為基礎,簡化設計,製作家用簡易空氣淨化器。
三等獎
創綠中心
藍天儲蓄盒CAIR
藍天儲蓄盒(Cair)是一款揭示儲蓄和PM2.5關係的手機應用APP。
三等獎
北京市朝陽區達爾問環境研究所
公民行動促進減排的成效分析
對公民日常行為所產生的PM2.5進行監測,對比不同排量的私家車、公共運輸所產生的PM2.5,抽菸對室內環境汙染的影響,為公眾倡導提供數字依據。
三等獎
點五工作室
概念T-SHIRT
把經過測試的特殊材料剪裁成肺的形狀,並加工到一批衣服上面,製作成衣服上的「肺」。由於材料的特性是極易吸附塵土,所以這些「肺」在霧霾天氣下會自動吸附空氣中的汙染物,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
優秀獎
氣萌芯
空氣小寵物
氣萌芯(AirPet)是一款親子主題的PM2.5監測與防護的空氣萌寵APP,可基於物聯技術實時監測PM2.5數據,以好空氣養育萌寵,並通過LBS技術,微博微信遊戲互聯等方式,開展線上遊戲社交,並鼓勵媽媽與寶寶們多到空氣好的地方聚會活動。
優秀獎
商道縱橫
股票型基金大氣汙染足跡排行榜
讓既是空氣汙染的受害者又同時購買了金融產品的散戶投資者們了解到其投資行為造成的後果——霧霾天氣,他們的投資選擇可以決定空氣品質的好與壞,也可以成為汙染企業的幫兇。
優秀獎
北京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盲文無國界
藍天無限
邀請藏區的盲童,繪畫出想像中的藍天,讓我們更多的感受藍天的意義
優秀獎
陳國強 面布袋自製淨化器
自製空氣過濾器
用使用過的面袋作為粉塵隔離布。在霧霾天的時候,還能開窗通風。
優秀獎
碳阻跡
碳足跡計算器
根據現有的設計圖結合權威的排放因子資料庫進行製作;網頁、手機版也將開發更多分享功能並優化資料庫。
優秀獎
綠行齊魯
泉映藍天」大氣環境保護行動
對大氣汙染防治政策中燃煤相關政策進行觀察和調查,對大氣汙染企業進行監督。組織公眾走近燃煤企業,對話排汙企業,促進公眾大氣汙染防治行動的參與。
優秀獎
巴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
開門見藍天
將以實際行動和創意傳播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環保創意門」與全世界以及中國主要城市聯動,徵集並倡導如何減少PM2.5的十個行動,向市民詮釋如何用簡單的行動就能遠離霧霾自造藍天。
優秀獎
北京青空萬裡傳播有限公司
固廢再利用
ReLight召集每一個關注環境的人,把城市固廢變身為一盞盞點亮城市夜空的環保燈。
優秀獎
武漢第二十三中初級中學
守望藍天 中學生在行動
編寫和完善校本教材,將空氣汙染防治常識編輯成冊,納入常規教學。 完善環境教育和社團活動,開展地球一小時宣傳月系列社會實踐活動。
優秀獎
拜客
騎呼吸
提供騎行發電、騎行過濾空氣的現場體驗和原理交流,科普霧霾知識,分享對抗方法,傳播健康騎行的低碳理念。
特別合作獎
open開放建築事務所
藍天系統工程創想
對城市設計規劃的一系列創新想像。
特別合作獎
深圳微電影節
藍天對你意味著什麼
通過微電影形式,讓更多人參與到創造藍天的行動中來,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加入到環境保護中來。
特別合作獎
人民日報社海外版
全球徵文
向在海外居住的華人徵集當地如何治理空氣的好方法,好制度。
特別合作獎
外研社兒童發展中心
創意貼開關設計大賽
通過創意開關貼設計徵集活動,將綠色環保理念深入到幼兒的早期教育中,讓更多的孩子從小都能樹立環保意識並傳達給身邊的每個人。
特別合作獎
北京家庭建設促進會衣而再項目
舊衣服再利用
本項目希望可以讓更多人減少舊衣物對環境的汙染。
特別合作獎
騰訊大成網
留住熊貓故鄉的藍天
通過一系列的線上線下活動,提高公眾環境意識,同時促進公眾做出實實在在的行為改變,促進更多資源參與環保公益事業。
本文來源:網易公益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