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氣預報當中,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詞——降水。乍一聽,我們下意識地會認為這是「降下的水」,也就是下雨。
可是,在氣象當中,降水並不只有降雨一種。
世界氣象組織的儀器和觀測方法委員會編寫的《氣象儀器和觀測方法指南》當中是這樣對降水進行定義的:
降水是從雲中降落或從大氣沉降到地面的液態或固態的水汽凝結物,包括:雨、雹、霰、雪、露、雨凇、霧凇、霜和霧降水。
下面,小據將以問答的形式介紹幾種常見的降水形態,走進它們的世界。
雨
Q:毛毛雨是雨嗎?
A:氣象上的雨有些特殊,它特指從雲中降落、直徑至少為0.5毫米的水滴,因而毛毛雨和薄霧滴由於過小而不能被算作雨。
Q:雨來自哪裡?
A:大多數的雨都來自雨層雲或者常產生大暴雨的塔狀積雨雲。
瞧,我就是典型的積雨雲↓
Q:雨滴一定會落地嗎?
A:不一定的,雨滴從進入雲下的不飽和空氣開始蒸發,根據空氣的溼度和滴液的大小,雨滴很有可能就在到達地面之前就完全蒸發了。
同時,我們把這種從雲中落向地面但未接地的條紋雨現象稱為雨幡。
大家好,我是雨幡↓
冰雹
Q:冰雹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
A:冰雹起源於小的胚胎冰珠,隨後在下降的過程當中吸附雲中的過冷水而增大。接著遇到強烈的上升氣流,它們再次上升繼而下降,如此反覆最終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冰雹形成過程示意圖↓
Q:冰雹只能通過多次上升下降而形成嗎?
A:並不是這樣的,冰雹也可以通過單次上升下降形成。
霧凇
Q:霧凇是冰還是雪?
A:霧凇俗稱樹掛,還被稱為冰花、瓊花和雪柳,是在嚴寒季節裡,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氣遇冷凝華而成。霧凇非冰非雪,它其實是霜的一種。
我是粒狀霧凇,看起來像雪↓
我是晶狀霧凇,看起來像冰↓
雪
Q:所有的雪花都不一樣嗎?
A:雪是冰晶集合形式的降水,它的大小、形狀、密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形成時候的溫度和溼度。
雪晶體↓
雨夾雪
Q:雨夾雪通常出現在哪裡?
A:雨夾雪是出現於冬季的含有透明或半透明冰粒的降水現象,經常出現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但這並不代表北方不會出現,只要溫度、水汽合適,北方也可以出現雨夾雪現象。
河南、安徽、陝西等多地出現雨夾雪↓
雨、雪、雨夾雪的形成過程有何不同?
Q:雨、雪、雨夾雪的形成過程有何不同呢?
A:下面這組動圖告訴你答案~
現在,你了解它們的不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