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知曉保護海洋環境和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普林斯頓海洋國際幼兒園(PIOK)開展了「世界海洋日」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中老師為孩子們介紹了「世界海洋日」的各種知識,包括其由來、意義、海洋汙染等等,還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等特徵,組織各班進行了不同的主題活動,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英文歌曲《Baby Shark》
小班的活動形式是「歌曲律動」!老師、孩子們化為鯊魚、章魚、海豚、小丑魚等各種海洋生物,隨著《Baby Shark 》的音樂聲歡快起舞。
一隻只小「海洋生物」們,通過這首兒歌不但了解了各種海洋小生物,還了解了家庭成員的稱呼。知道了海洋裡的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如果海洋環境遭到破壞,這些可愛的小生物將會失去自己的家人。
寓教於樂,通過歌舞的形式,幫助孩子初步認識海洋。
指尖上的海洋
與小班不同,在中一班,我們的主題是製作「「海洋生物」長卷畫」,老師事先準備了一張三米長的畫紙及畫筆若干,孩子們通過畫圖、填色的方式將畫卷填充完整。
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同時在紙上作畫,分工合作、秩序井然,只需寥寥幾筆,孩子知道的、喜歡的各種海洋生物便躍然紙上。整整一下午,學生們沉浸在繪畫創作中。
此次「長卷畫創作」打開了校內的教育空間,在豐富孩子們園內生活的同時,也讓孩子們了解更多海洋生命體,從而更加懂得保護海洋的重要性。
共讀《We love the ocean》
在中二班,主持活動的是外教Jake,Jake家住洛杉磯,可以說是住在太平洋岸邊,從小在海邊長大的Jake說起海洋可謂是如數家珍。
他帶著孩子們圍坐在一起,給大家介紹各種關於海洋的小知識,如:海為什麼是藍的?在海底有哪些動植物?它們是如何生存的呢……
此外,Jake還帶領中二班的孩子們共讀繪本《 We love the ocean 》,讓孩子們更貼近蔚藍的大海,傳承海洋的精神。
小實驗「雞蛋浮起來」
在大班,老師給孩子們科普了關於海洋的知識,如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萬千生物聚集、生活於此;近年來因為氣候變暖導致冰山融化,從而海平面上升;海水為什麼是鹹的等等。
老師通過PPT教案,深入淺出的告訴孩子們:隨著氣候變暖,全球的冰山逐漸消融,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地球兩極的所有冰山全部消融掉,那麼海洋會突然湧入大量的水,將會導致海平面上升65米左右,很多國家和城市將會面臨著被海水淹沒的威脅。
因此,我們作為地球的小主人,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之後,老師還介紹了海水的奇特之處,比如,很多在淡水裡會沉底的物體,放進海水裡,卻漂浮在海面上,這是為什麼呢?為了給孩子們解惑,老師通過「雞蛋浮起來」的小實驗,帶領孩子們體驗密度的神奇。
首先,我們準備了雞蛋、食鹽、玻璃杯、攪拌棒這幾種材料。
然後將雞蛋分別放入裝有自來水和鹽水的杯中,孩子們驚奇的發現,鹽水裡的雞蛋浮起來了。
好奇的孩子們即刻上臺親身體驗,在裝著自來水的杯中加入食鹽,並用攪拌棒攪拌!
最後,在水中放入雞蛋,哇,雞蛋果然浮起來啦!孩子們因為這神奇的現象驚嘆不已。
面對孩子們好奇地提問,老師解釋:剛開始時雞蛋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因此雞蛋沉在杯底。在水中加入鹽後,水的密度變大,當雞蛋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時,雞蛋就浮起來啦!很多物體能漂浮在海面上,是因為海水中鹽含量大,導致海水的密度比這些物體的密度還大,因此這些物體能漂浮不沉底。
不論是哪種活動形式,孩子們都認真地去交流、交流著、去感受,通過這次活動,幼兒了解了保護海洋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時也使幼兒知道如何從自身做起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
另外,6月8日開始,普林斯頓海洋國際幼兒園將開啟為期一個月的「海洋」主題學習活動,活動以普林斯頓海洋國際園園本課程《海洋》內容為指引。
《海洋》從故事出發,延伸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兒童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海洋》分為大班上下學期、中班上下學期和小班上下學期共計六本書,由園長Adora帶領全體教師創編,集合了普林斯頓海洋國際幼兒園全體老師的智慧。
期待PIOK的寶貝們在老師的引導和家長的配合中,暢遊在「海洋」的主題裡,獲得更加豐富多彩的海洋知識!更進一步的做到「保護海洋、從我做起,熱愛海洋、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