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關鍵詞:傳承】
初心是什麼?對羅光碧而言,初心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對劉彥挺而言,初心是「守望相助,薪火相傳」的堅守;對施宇而言,初心是「精誠所至,玉汝於成」的光大。三位樸實無華的南岸教育人,三個情透紙背的教育故事,時代不同,夢想傳承,他們用愛、用智、用心,接力續寫著南岸教育的「初心進行時」。
華龍網6月4日19時10分訊 1987年秋,對於劉彥挺而言,是夢開始的時候。這一年,19歲的她從重慶第一師範學校畢業,手捧一本語文書,踏上了夢寐以求的三尺講臺,她純真無邪的臉龐上,難掩興奮、激動之情。然而,初為人師的經歷並不盡如人意,劉彥挺一度感到迷茫。直到遇見「珊瑚精神」,遇見影響自己一生的引路人羅光碧,從那時起,劉彥挺紮根珊瑚實驗小學這片沃土,守望相助,薪火相傳,整整堅守了28年。
新老師遇「大問題」 澆滅初為人師的熱情
夢想是美好的,可現實卻令人沮喪。劉彥挺起初兩年的從教經歷並不順利,幾乎澆滅了她初為人師的滿腔熱情。
「我記得從教第一年,每天都是在惶恐不安中度過!」劉彥挺回憶起三十年前的情景記憶猶新,她說,在當老師之前,她的內心滿是期待,從教第一學期下來,卻並沒有讓她獲得多少成就感和幸福感。
「可能是我對自己期望太高了,眼高手低,第一學期教的班級成績並不理想。」劉彥挺說,由於缺少經驗,在第一學期裡,什麼事都想做好,結果什麼都沒做好:當班主任,陷入了繁蕪複雜的班務工作,難以抽身;當語文老師,自己滿懷激情地上課,學生卻並不買帳……
劉彥挺坦言,那段時間,她的心情跌入了低谷,自信心受到了嚴重打擊,更甚者懷疑自己的從教能力,「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困難應該是一個年輕老師必須經歷的迷茫期和磨合期吧!」
遇見最美的您 與「珊瑚」結下一生緣
劉彥挺是幸運的,在初為人師的迷茫期,遇見了她感恩一生的良師。1990年,她調入開辦不久的珊瑚實驗小學。
對於一所新學校,珊瑚小學承受著要求高、經費難、師資嚴重不足的壓力,劉彥挺見證了第一代珊瑚人——當時的校長、書記趙長生,副校長羅光碧等校領導帶領大家艱難創業的歷程。
那時,羅光碧是珊瑚小學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為了培養年輕教師的專業能力,學校管理團隊堅持開展「師德師能大練兵」活動。這樣的「練兵「覆蓋面廣,強度大,老師們壓力大,管理團隊壓力更大!劉彥挺至今記得羅校長「超負荷」的工作狀態:每天自己上一個班的數學課;全天旁聽不同科任教師的課;午休時間批改作業;放學後匯總各學科聽課情況,梳理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晚上帶著年輕老師準備第二天的教案……
起初,尚且處於「迷茫期」的劉彥挺,並不能理解趙校長、羅校長為何要帶著老師們如此「超負荷」練兵——為什麼他們能做到早出晚歸、日復一日地拼命工作而毫不倦怠?是羅校長語重心長的一席話,徹底消除了她心中的疑惑:「我們是靠一種精神在支撐著!珊瑚小學起點低、師資弱,我們只能比別人更努力、更用心、更優秀,才對得起珊瑚這個牌子,才對得起學生和家長!」
二十多年過去了,劉彥挺知道,羅校長說的「一種精神」就是珊瑚人代代傳承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合作,無私奉獻,銳意改革,勇於開拓」的「珊瑚精神」,而這一切,正源自於珊瑚人的教育夢想和初心,源自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仰。
在歷練中成長 入黨是希望自己更優秀
2000年,南岸區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賽課,這一任務交給了已經是學校教學中堅力量的劉彥挺。當時,劉彥挺抽到的課文是《我的戰友邱少雲》,為了對課文感情理解更深入,她親自去銅梁參觀「邱少雲烈士紀念館」,並反覆觀看了以邱少云為原型的電影錄像。劉彥挺一舉奪得區內第一名,並代表南岸區參加「重慶市第二屆小語閱讀教學觀摩賽」。
接下來的「磨課」更加艱難。由於賽前十幾天重新劃定了範圍,課件來不及製作,劉彥挺無奈選擇了自己並不擅長的一篇課文——《爬山虎的腳》。「一個好的老師,不應該挑教材,挑學生,只能靠你自己去適應任何一類教材,去適應任何一班學生!」劉彥挺說,二十多年來,每當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困惑和困難時,總會想起羅光碧副校長在「教師大練兵」時很多鼓勵的話語。而這一次,正是這句話,讓劉彥挺打消雜念,專心備賽。
那段時間,劉彥挺不分白天和黑夜,上班與下班,專門「磨課」,還跑到南山上觀察爬山虎,還親自試驗爬山虎的腳究竟有多大「能耐」。在一次次試講,一次次研討中,劉彥挺終於在最「不喜歡」的說明文中,感悟出「趣」,體驗到「奇」,也品出了「味」。天道終酬勤,劉彥挺最終在賽課中脫穎而出,獲得重慶市一等獎。
同年,在羅光碧副校長的介紹下,劉彥挺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她希望自己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上,都能在黨組織的引領下變得更加優秀。
堅守不忘傳承 跨越學科影響年輕教師
如今,劉彥挺已經是珊瑚小學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她說,年輕教師在專業和思想上的成長,一直是自己的心頭大事,而她對「珊瑚精神」的堅守與傳承,也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身邊的年輕教師,這種影響跨越了學科和年代。
施宇是珊瑚實驗小學一名體育教師,他坦言,劉彥挺副校長作為自己的入黨介紹人,在她身上感受到的作為黨員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素養,對自己的影響深遠。
重慶市示範校賽課那段時間,放學後或周末,施宇常常會碰到在與語文團隊一起磨課的劉校長;一天深夜,施宇發了份演講稿給她,想請她抽空幫忙修改,由於接連加了幾天班,未等到劉校長回復,施宇便不小心睡著了,誰知第二天一早醒來時,修改好的稿件早已在施宇的郵箱「安睡」了好幾個鐘頭……
施宇很慶幸,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到這麼一位優秀的引路人,時刻以身作則,用樸實而光輝的黨員準則,潛移默化地引領著年輕教師,在思想上積極進取,行動上奮勇拼搏。在施宇看來,這是黨員精神的引領,也是「珊瑚精神」的傳承。這樣的引領和傳承,在施宇身上浸潤了19年,如今,仍在繼續。
教育觀察:幸福的初心與夢想 永遠在路上
時代在變,不變的是當初這顆「樂於施教」的心。從羅光碧到劉彥挺,從劉彥挺到施宇,我們近距離感受到了三代南岸教育人的夢想與初心,堅守與傳承,溫暖而令人動容,美好而給人力量。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這三代教育人的背後,不僅是珊瑚實驗小學創業與發展的一個縮影,更是「書香南岸,幸福教育」的生動見證與幸福詮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新優質學校在江南大地上拔地而起,開拓與守望,傳承與光大,初心是一群人的夢想,夢想是一群人的初心——南岸教育,幸福的初心與夢想,永遠在路上。
(全媒體報導團隊:文/許義麗 圖/嶽紅玉 攝像/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