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全球變暖」這個名詞,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可以感受到這樣的變化。全球變暖確實是一個事實。
然而,也經常可以聽到與全球變暖相關的一些消息,那就是全球變冷。這樣的消息自然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熱烈討論。
而趨勢到底是全球變暖?還是全球變冷?也都沒個準確的信號。
針對這個問題,相信科學家可以給出準確的回答。根據科學的數據表明,在南極上空,也就是大約90公裡的高層大氣中,檢測到有突然的降溫現象,降溫速度非常快,是行星表面平均變暖速度的10倍之多。
與過去24年的數據相比,氣溫是降低了3度的。
參考數據的可靠程度無需質疑,它是由澳大利亞科學家們十幾年來一天一天檢測得到的。
異常降溫這一現象出現的由頭是什麼呢?經過嚴格推算,有個結論,那就是指新自然循環現象,它會出現在極地高層。
而這種現象是前所未有的,準四年一次振蕩就是形容這種現象。因此,降溫現象才會出現。
雖然這一天氣現象的出現,確實會對地球的氣候產生了嚴重影響,但對於整體氣候模式而言,就不用太過擔憂了。
在之前的其它國家的科學報告中,有一個科學家,他曾經對地球冰河時代進行檢測,並且給出來準確的時間,就是現在,冰河時代即將會來臨。
同時,也有很多小道消息傳出,冰河時代即將到來的說法越來越可信,甚至出現7月再現冰河時期這個熱點,瞬間將地球推向輿論高潮。
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真的進入冰河時期了?
儘管地球7月再現冰河時期這個話題被炒得沸沸揚揚,但很多吃瓜群眾還是會對它產生反感的。因為說全球即將變暖的人也的確不少。所以地球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還是地球變暖的結論多一點,它的證據也十分充足。但變冷的說法之所以會出現,這說明地球的氣溫是我們人類難以捉摸的,對於氣溫我們還是不能這麼快就下結論。
畢竟針對氣溫將來的檢測,人類是建立在推論的基礎之上的。
而日本科學家對於全球變冷的研究近日來取得了新的進展,結果究竟是怎麼樣,讓我們共同去關注一下。
研究成果由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發出,他的名字為池田昌幸,他的預測是新冰河時代,將會在10萬年到達地球。而如今正是地球到了10萬年的時期,所以距離極寒地球的出現,應該是不遠的了。
這一研究成果是他和其他的科學家同事們,在研究季風對氣候的影響、1000萬年前恐龍的發展基礎之上得來的結論。
期間參考的研究理論有盧金·米蘭科維奇的,是關於地球上太陽輻射變化的理論。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
而研究員池田也說,現在地球上的環境,以及以後的1000萬年這段時期,氣候溫暖溼潤,是非常適合於習慣生活在潮溼、涼爽的生物體的,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期。
同時,米蘭科維奇的理論也表明,10萬年後,之所以會出現新的冰河期,就是因為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過多,從而對全球氣候造成了這樣的影響。
所以日本科學家算是給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新冰河時期的到來與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關係很大。
無獨有偶,在2020年,美國宇航局的專家發表了一個小冰河理論,在這個理論裡面也談到跟二氧化碳的含量存在著很大的關係。
這種理論不禁讓人聯想到,難道真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成為影響地球氣候的重要因素?
冰川融化會引發地球冰河時代的來臨
這個結論,是由美國宇航局專家研究得出的。
這再一次說明了,二氧化碳與冰河時期確實存在一定的關係。因為二氧化碳是屬於溫室氣體,如果它大量排放,就會導致全球變暖的現象更加嚴重,從而導致地球的溫度變得更好。
溫度一變高,南北極地區的冰川融化速度,自然會隨之而升。
美國研究專家也紛紛表示,北極洋流也會因為冰川的快速融化而變得更加湍急,如果多年風向也再次發生了改變,那麼到時候就大量的冰川融水,就會全部流入大西洋,
一旦這樣,極容易出現小冰河期現象,隨之引發西歐的氣候大幅度降溫,地區顯著變冷。
所以從這一情況進行分析,當極寒的冰川全部融入大海時,正常的大氣洋流也會隨之改變。地球進入小冰河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科學數據顯示,地球正呈現變暖趨勢
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來說,對於地球氣候的變化都能感受到的。近年來地球確實是越來越熱了,極端的氣候現象也可以經常看到。
除了極端天氣,今年南極和北極也不太平,南北極各有令人感到異常的天氣發生。
這一大堆極端天氣的出現,讓我們感受到地球的氣溫真的發生了異常,而且高溫的天氣是越來越多的了。
所以有很多網友也紛紛在網上吐槽,這哪裡是快要進入冰期的節奏啊,明明快進入高壓鍋了。
我們人類就不要再在究竟是全球即將變冷還是全球變暖這個問題上糾結了,畢竟這兩種現象也不是什麼好事。
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地保護地球,每個人各盡其力,儘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個才是頭等大事。
因為地球的生態環境不僅關乎我們人類自身的命運,還關乎其它生物。
而且如果地球上的環境變得很惡劣,生物也可能出現大滅絕,那我們人類也將受到巨大影響。所以好好保護地球吧,人類。
只有這樣,我們的家園才會健康,我們以及自己的子孫後代才能安心居住。
——END——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與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