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乘著政策東風,聖元集團(以下簡稱「聖元」)已重點開拓了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敘利亞、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並獲得了階段性成功。目前,聖元奶粉出口份額已佔到總銷售額的1.5%。這背後是聖元對乳品品質的嚴控。日前,北京商報記者來到聖元在青島的工廠——這裡是中國乳品行業第一家符合GMP藥廠標準的現代化生產工廠,走進聖元投入7000餘萬元、佔地面積1600餘平方米的檢測中心及實驗室,探訪一罐奶粉是如何闖過1122道質量控制關來到消費者手中的。
國內外檢測指標存差異
2018年,對於聖元來說是個特殊的年份:今年是它20周歲的生日。弱冠之年,聖元送給了自己一份不錯的禮物:聖元營銷網絡已經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覆蓋333個地級市及下轄的2540多個縣級市,網絡規模和網絡質量可圈可點。
特別的是,隨著聖元法國卡萊工廠順利投產,聖元將目光投向國際乳品市場,出口的產品種類包含嬰幼兒配方奶粉(1、2、3段)、成人配方奶粉及嬰幼兒特配奶粉(早產兒、無乳糖)等,與外資品牌同臺競技,爭奪市場份額,重點開拓了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敘利亞、埃及、委內瑞拉等市場,憑藉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獲得了階段性成功。數據顯示,目前,聖元奶粉出口份額已佔到總銷售額的1.5%。
據聖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元青島工廠」)生產總裁、總經理李克介紹,聖元的法國乳品加工廠建在法國布列尼塔,年產能10萬噸,於2016年9月28日正式投產。
聖元法版產品通過出口國官方和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雙重檢驗檢疫,完全符合國際標準和中國國家標準。
「我們的奶源全部來自法國,並在法國工廠進行加工,再運到國內進行分裝。」李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雖然奶粉原料全部來自我們自己的法國工廠,但進廠時還是要進行嚴格的管理檢測。」
原來,法國規定的奶粉企業檢測指標只有20項,而國內的奶粉企業檢測指標已經過百。「做入廠管理檢測時,我們要檢測100多項,其中國家要求的有67個標準指標和風險控制指標。在這方面上,國外與國內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說到這裡,李克開了個玩笑:「100多個檢測指標如果讓法國工廠檢測,他們就蒙了,幹著幹著沒準他們就不幹了。」雖是玩笑,但也能看出在檢測層面,我國的檢測規模、檢測密度都是領先的。
在李克看來,無論是聖元在全國銷售網絡的成功布局,還是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暢銷,都離不開聖元奶粉的高品質。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聖元之所以能夠實現每一罐奶粉,從原料到灌裝再到出廠都保持高品質,得益於聖元於2007年7月建成並投用的檢測中心。這個檢測中心的職能是負責所有產品原材料進廠前、生產過程、成品檢測三大環節的把控。
品控背後的大數據
聖元的檢測中心位於青島黃島區的聖元青島工廠,這個工廠2002年投資興建,是中國乳製品行業第一個符合GMP藥廠標準的現代化生產廠,目前擁有10萬級GMP清潔生產車間2.1萬平方米。同時,這裡也是國內首家對外接受參觀的奶粉生產廠。」
在李克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北京商報記者進入了奶粉生產車間。在進入車間前北京商報記者被要求戴上頭套、鞋套,穿上白大褂,並進入消毒間進行消毒。透過玻璃幕牆,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道生產工序,生產人員嚴嚴實實地包裹在潔淨服裡,目之所及的所有設備都一塵不染。在聖元奶粉生產車間裡,所有的生產環節都是全封閉式的,除了控制機器外,其餘生產過程完全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
特別是聖元青島工廠檢測中心,留給北京商報記者的印象最深。
李克介紹說,聖元的檢測中心總投入達到了7000餘萬元,拿李克的話說「從設備和人員配置上來看,都是業納頂級的」。
自法國投用後,聖元奶粉的原材料都是進口自法國,並投入巨資引進來自德國、瑞士一些國際公司的全自動化包裝線和法國的幹混系統。「幹法生產和溼法生產不太一樣,按照國家相關要求,採用幹法生產的產品每個批次都要做檢測,每個批次抽檢5個『樣』,檢測的密度非常高。」李克說,聖元採用全過程質量管理,建立實施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推行六西格瑪管理制度,在「原材料採購-加工-質檢-包裝-貯存-裝運」各環節中,確保每一罐高品質奶粉的誕生從原料到灌裝,再到包裝成品,所有產品都嚴格遵守國家各項法規和標準。
檢測中心總建築面積1600多平方米,其中還設有專門的實驗室。據李克的介紹,實驗室配備了義大利凱氏定氮儀、梅特勒公司PH計以及島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實時定量螢光PCR檢測儀、恆溫恆溼培養箱、生物安全櫃、超淨工作檯、電熱蒸汽滅菌器,十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以及超純水儀、旋轉蒸發儀、超聲波清洗器、萃取震蕩器等共計300餘臺(套)國際先進檢測設備,能夠完成營養類、農藥殘留、汙染等嬰幼兒配方奶粉國家標準中規定的所有檢測指標的檢測,為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精確的數據依據。
檢測中心自成立之初一直按照ISO/IEO 17025實驗室管理體系開展相關工作。目前檢測中心共有員工90餘名,檢驗人員全部具有中、高級檢驗證書,中級以上職稱以及同等能力的人員佔比80%以上。
一罐奶粉要闖千道關
在檢測中心實驗室,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聖元生產的每一罐奶粉在出廠時,都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60餘項嬰幼兒檢測指標進行檢測。同時,產品還必須通過聖元另外設置的9項檢測指標和50多項風險監控指標檢測,總檢測項目達130多項,確保每一罐都是「放心奶」。
在檢測中心的支撐下,聖元做到了從奶源的篩選到生產過程的層層質檢,再到物流配送,直至銷售的整個環節,聖元設置了共計1122個質量控制點。「從奶源開始,來自我們法國工廠生產的進口乳清粉原料要先後經過孔徑僅0.83毫米的粉篩、12000高斯的強磁力棒、金屬探測儀等安全檢測流程,以防止異物混入奶粉中,才能進入生產流程。」李克舉例進行了說明。
在2014年,聖元還成立了自己的風險監測項目組,專門從事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工作,共監控包含致病菌、毒素類、農獸藥殘留、重金屬以及有機汙染物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風險因子。在成品檢測方面,聖元加大了檢測力度,聖元實驗室對每一批奶粉除了國家規定的各項指標檢驗外,還開展了近70項風險檢測項目。
據悉,從2007-2018年,聖元檢測中心共進行了7次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各類現場審核,均順利通過。
除了檢測,聖元的研發也很亮眼。目前,聖元結合多年專業製造經驗,在國內率先研製出無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胺基酸配方,胺基酸代謝障礙配方等嬰幼兒專項配方奶粉。
此外,聖元還聯合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的兒科專家共同開展中國母乳脂肪酸成分研究項目,並研發出更加接近母乳成分的嬰幼兒配方奶粉;與美國兒科學會、中國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國營養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等進行經常性的合作交流,並與中國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等高校研究機構開展密切的科研合作,對嬰幼兒、孕婦和哺乳母親的營養品進行不斷研究和創新。
在推動行業發展方面,聖元也在持續發力。據了解,聖元已先後參與制定了GB5410《全脂奶粉、脫脂奶粉、全脂加糖奶粉和調味奶粉》標準;與其他嬰幼兒食品生產企業共同參與了國家標準GB10765、GB10766、GB10767 《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參與了衛生部乳粉、鮮牛乳、乳清粉、奶油等國家衛生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
眼下,聖元已發布了最新產品——兒童4段配方牛奶,事實上,兒童4段配方牛奶只不過是打前陣,聖元更大的目標是攜1-3段產品進入嬰幼兒配方液態奶市場。
揭秘
自毀奶粉90噸
在對質量嚴苛控制的追求下,聖元在2012年11月1日曾自毀價值2000萬元的產品。這批嬰幼兒奶粉重91.74噸。
原來,在2017年9月21日的暴雨中,包裝箱被雨淋溼了。這批價值2000萬元的嬰幼兒奶粉被保險公司認定為「並未受到損害,經過處理可以進行二次銷售」,然而聖元集團董事會決定報廢這批產品,做無害化處理,給北京的一家公司當動物飼料。
當天上午10時,聖元青島工廠大院內不斷傳出叮叮噹噹的敲擊聲, 200多名工人沒有在生產線上忙著生產奶粉,而是在發貨區拿著錘子砸開一個個鐵罐,將奶粉倒入旁邊的牛皮紙飼料袋。
「花一個半月、經過112道工序生產出來的一罐奶粉,30秒鐘就廢了。」一位聖元青島工廠的員工說,「說實話,感情上真過不去,但是理智一想,小嬰兒連話都不會說,抵抗力低,奶粉質量一點風險都不能留。」
「當時我的內心也是糾結的,但是奶粉是給嬰幼兒的,任何一點細小的風險都不能放過。雨中有酸性物質,接觸鐵罐就可能產生腐鏽,腐鏽一旦進入奶粉就會影響嬰兒的健康。」現在回憶起來,李克還記憶猶新。
11月1日當日,青島市質監、食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以及30家食品企業代表共同見證了聖元銷毀奶粉的過程。各方人士認為,食品行業是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的重點領域,現場令人震撼。
青島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聖元公司對食品安全負責任的態度,真正做到對食品安全零容忍。企業從對自己品牌,對社會、對消費者負責的角度,有道德的食品企業才是我們民族工業之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企業觀點,與鳳凰安徽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