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大象的腳是在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後形成的,當時4號反應堆爆炸,釋放出一種名為「真鈾」的熔巖狀放射性物質。1986年4月,世界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災難,當時烏克蘭普裡皮亞季的車諾比核電站的一個反應堆發生了爆炸。超過50噸的放射性物質迅速在空中飄散遠至法國。這次爆炸非常嚴重,有毒的放射性物質連續10天從核電站洩漏出來。
但在當年12月,當調查人員終於勇敢地來到災難現場時,他們發現了一些怪異的東西:一堆灼熱的熔巖狀化學物質一直燃燒到核電站的地下室,然後在那裡凝固。
由於它的形狀和顏色,這個龐然大物被稱為「大象的腳」,雖然這個名字是溫和的,但大象的腳仍然釋放出極高的輻射,直到今天。
事實上,在大象腳上檢測到的輻射量非常嚴重,可以在幾秒鐘內殺死一個人。
1986年4月26日清晨,前蘇聯時期的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發生巨大爆炸,導致反應堆熔毀。
在一次安全測試中,核電站4號反應堆內的鈾堆芯過熱,溫度超過2912華氏度。結果,一系列核反應導致它爆炸,撕裂了它1000噸的混凝土和鋼蓋。
爆炸導致反應堆的1660個壓力管全部破裂,從而引發第二次爆炸和火災,最終使4號反應堆的放射性堆芯暴露在外部世界。洩漏的輻射遠至瑞典也被檢測到。
核電站數百名工人和工程師在暴露於輻射的幾周內死亡。許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控制爆炸和隨後的火災,比如25歲的瓦西裡·伊格納年科(Vasily Ignatenko),他在進入有毒區域三周後死亡。
甚至在事件發生幾十年後,還有無數人患上了癌症等絕症。住在離爆炸地點最近的數百萬人也遭受了類似的長期健康缺陷。所有這些輻射的影響在車諾比至今仍能感受到。
研究人員繼續研究車諾比災難的後續影響,包括周圍「紅森林」中令人震驚的野生動物死灰復燃。研究人員還試圖量化這場災難更廣泛的影響,包括在植物地下室形成的奇怪化學現象,即所謂的「大象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