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漂亮星球,從太空中遠遠望過去時,是那麼的蔚藍與靜謐。作為地球上的受益者,人類因地球而繁衍生息,並且在地球上構建自己的樂園。而地球上的環境變遷,對人類的生存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海嘯、地震、火山噴發等,都會威脅到人類的命運。不過,這種分析是站在人類的視角,把人類看作是萬物的主宰。倘若我們換了角度,如果站在地球的角度,她是怎麼看待我們這群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呢?
有人提出,地球或許是一個巨大的生物體,亦或者是某一生物體的一部分。這就好比是人類的一個器官,又比如是一個細胞,這樣看來,人類對於地球而言可能就是一個「寄生蟲」。地球如果是一個生物體,那麼地下的石油或者巖漿就是地球的血液,巖石也許就是地球的肌肉或者骨骼。地心的內部,也就是地殼下面的幾千米裡,就是地球的心臟,那裡具體是什麼模樣,現在還沒有探測出來。
地球的「心臟」也是會跳動的。科學家在太空觀測到,地球板塊的連續運動產生一種有規律的震動。500萬年前人類誕生後,我們的祖先開始不斷地探索這個地球,發明了各種工具,也發展出各種科學技術。尤其是進入工業社會後,人類的行動範圍被放大了幾百倍,如今我們這群現代社會的人類,可以造出衛星火箭、飛機坦克、火車輪船等,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古代人所幻想的「嫦娥奔月」也都成為現實,嫦娥號探月衛星,目前也成功地抵達了月球。
地球上出現過很多生物,據統計,大約有歐870萬種以上。倘若再加上已經滅絕的動物,比如恐龍等等,那麼地球簡直就是一個生物寶庫般的存在。目前,人類的智慧和文明已經超越了地球上的任何一種生物,除非滅絕的動物裡有更高級智慧,不然,其它的已知生物都絕對不是人類的對手。
在地球漫長生存的46億年歷史中,它的環境與地質結構一直在變化。雖然,我們還沒有完全搞懂這其中的原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億年裡,各種自然災害和巨大變遷,導致了地球上很多生物徹底從地球上消失了。種族滅絕也成了一種定期的規律性事件,如三葉蟲和恐龍,哪怕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2億多年,結局還是一樣讓人唏噓。
科學家一直試圖找到生物滅絕的原因,雖然現在有證據表明是氣候或者地質巨變帶來的大劫難,但是對於劫難發生的本質原因,人們還是沒有找到科學的解答。如果把地球作為一種生物體,從這個角度出發,卻可以很合理的解釋其他物種滅絕的原因。
正如我們自身的細胞受到外來其他細菌的影響時,如果威脅不大,兩者能夠共生,細胞可能會視而不見,不會採取什麼舉措。不過,當這個細菌或者寄生蟲開始破壞人體的組織,不斷地給人體製造麻煩,嚴重影響了身體的正常運轉,那麼細胞就會派出抗體來消滅它,直到把它徹底抹殺為止。所以說,地球上的物種滅絕也可能是一種本身的免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