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藝舟
編輯 | 張友發
全平臺「想看」人數破一千萬是什麼概念?
在《唐人街探案3》之前,該紀錄保持者是漫威鋪墊了十年的收官巨作《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其全網累計想看人數也只在800萬左右。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1年春節檔的競爭影片中,《唐探3》的這項指標比其餘所有影片總和還高,幾乎形成碾壓級優勢。
12月23日「唐人街探案」官微發布「喜報」,慶祝該片在豆瓣、知乎、百度等平臺均登頂年度最期待電影TOP1,並持續刷新影史想看人數新紀錄。距離影片正式上映還有近50天時間,並非「票房喜報」,而是為「期待值」和「想看人數」專制海報也是業內頭一遭。
有從業者告訴毒眸,「想看人數破千萬」不僅是宣發噱頭,更證明了業界信心:「普遍認為它是奔著50億以上去的。沒人覺得這部片子預售或票房會有問題。」
事實上,早在疫情爆發之前,2020年1月17日《唐探3》的累計想看人數就已突破華語影史紀錄,當時的燈塔數據是367萬,一年以後在原先的高點上又翻了一番。
「想看」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轉換為影片的實際收益始終令人好奇。這項數據是網際網路售票平臺興起後為業界增加的唯一新標尺,也一直被認為是映前市場熱度的最直觀反映。一方面受到用戶習慣、影片類型、營銷策略等因素的影響,「想看多」與「票房高」之間無法劃上絕對等號。另一方面,即便不呈線性正比關係,「想看」也能較真實地體現某部影片的前期成績。至於票房長線走勢,無疑就和映後評分更多掛鈎了。
具體到《唐探3》的歷史級期待峰值,注水的可能性反而很低。可以預料的是如果自身質量依然維持在系列水準之上,這部延期整年的中國式大片將會是春節影市的最有力提振劑。
從國慶檔後到聖誕檔前,內地市場票房整體增速較為緩慢,5億以上體量的電影僅有《金剛川》和《除暴》兩部,一度被寄予救市期待的大片如《神奇女俠1984》《緊急救援》等並未釋放出足夠的能量。
在優質頭部內容長期稀缺的情況下,《唐探3》創下全網期待值的新歷史更加引人矚目。
毒眸認為,能達成「破千萬」的傲人成績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宇宙化」的規劃與長時間累積。
2018年《唐人街探案2》上映前,導演陳思誠便表達了自己的野心,希望將「唐探」系列打造成漫威式的IP。
《唐探2》就展現出了系列延展的可能性。片中劉昊然飾演的秦風提到一個叫「Crimaster世界犯罪大師」的app,藉此引入了「世界名偵探排行榜」的概念,通過遊戲榜單的形式直接拓寬了故事的世界觀。
只要在榜單上出現過的偵探角色,都有開發單人作品的潛力,就像漫威宇宙裡的一位位「超級英雄」。衍生作品又能與主線電影進行聯動,與漫威模式十分相近。
年初的網劇版《唐人街探案》就是在這一思路下製作的作品。主人公「阿寞」在榜單上排在秦風之後,情節上也與電影有諸多聯繫,比如他因為「黃金失竊案」(對應電影《唐探1》劇情)去找王寶強所飾的唐仁拜師,又剛好趕上唐仁要去美國解決500萬懸賞的新案件(對應電影《唐探2》劇情)。劇中出現的林ivy、坤泰等角色也會在後續電影裡登場。若《唐探3》如期在2020年春節上映,網劇還能起到「超長預告片」的作用。
從《唐探2》開啟新世界觀,到網劇實現聯動,再到《唐探3》階段性匯攏,IP的架設基本成形。陳思誠多次表示《唐探3》後自己將不再擔任導演而轉任總編劇,從目前規劃看此舉完全可行,甚至更有利於「唐探」系列進一步擴展。
國內能拍到第3部作品的電影系列本就屈指可數,前作的成功印象都會轉換成觀眾對續作的期待。而《唐探》系列正在實現中的「宇宙」規劃在華語電影裡又獨樹一幟,「想看」數和新IP比起來,存在巨幅優勢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方面,離上映時間越久,自然有利於積累更多的想看人數。由於平臺展示的原因,越靠前的電影越容易被更多用戶關注到,繼而形成數據的滾雪球效果。
據燈塔統計,2020年春節檔電影集體撤檔之時,《唐探3》的想看人數為468萬,同期主要對手《奪冠》164萬,《姜子牙》113萬,《囧媽》113萬。依然領跑,但還不至於拉開對手好幾個數量級。
後來《囧媽》轉網,《奪冠》和《姜子牙》改檔,和《唐探3》一起堅決回歸第二年春節檔的只剩《熊出沒·狂野大陸》。《姜子牙》和《奪冠》在國慶前的想看人數也分別突破了200萬,9個月的累積,讓這項數據翻了將近一倍。
讓人略感驚訝的是,從1月23日撤檔到10月10日官宣回歸,《唐探3》的「想看人數」已經從468萬逐漸增長至655萬,這期間幾乎沒有任何來自片方的營銷動作。
燈塔專業版顯示7月17日有兩支視頻物料投放,但這兩支預告片其實是年初發布過的舊視頻。前一天倒是有一起相關事件:網傳《唐探3》會定檔8月14日,以至於淘票票和豆瓣上的電影條目都更新了上映時間,但陳思誠親自在微博上進行了闢謠。
在官方並未介入的情況下,包含意外事件在內的「自然累積」能夠一路增長,足見《唐探3》的觀眾呼聲之高。10月10日重新定檔大年初一後,影片開始進入正常宣發節奏,最終達成了在淘票票、貓眼、豆瓣三大平臺合計想看突破1000萬的裡程碑。
《唐探3》繼續鎖定春節檔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中國春節檔的一大特點是人們走親訪友時,能形成最迅速的「口口相傳」效應,口碑發酵或下沉的速度都遠非別的檔期可以比擬,而《唐探》系列的推理元素又是天然的社交貨幣,天然適合這個檔期。
有從業者告訴毒眸:「如果首部電影在其它檔期成功,續作通常就敢往春節檔放,觀眾對前作的集體記憶能成為票房保障。」這已經是《唐探2》走過的路徑,到了號稱投資10億以上的《唐探3》,除了堅持利用全年最大檔期的賦能效果,似乎也別無選擇。
「想看」要轉換成「購票」,首先還必須保證一項前提:數據真實。
「《唐探》的想看沒必要注水。沒有動機。」有業內人士向毒眸分析稱,「這就像巔峰劉翔還需要靠興奮劑一樣荒謬。」
早先曾有媒體調查指出,業界對於「想看」的重視已衍生出一條灰色產業鏈。不過如今這項「生意」已經越來越難,淘票票和貓眼兩大平臺愈發重視「去水」行為,有電影營銷從業者告訴毒眸:「現在平臺都在進行機器或半人工優化,刷想看意義不大。」購物網站上也不再有公開售賣數據的現象。
即便無法完全排除多方因素下的外界注水行為,但對於《唐探3》這樣的大體量頭部影片,刻意抬升「想看」數據的確屬於多此一舉。
那麼映前熱度第一,能保證最終票房成為第一麼?
以近兩年春節檔為例,2018年大年初一開畫前,最被期待的是《捉妖記2》。首部《捉妖記》在暑期檔成功後,片方果斷將續集放到了春節檔,想看人數映前達到60餘萬。比起同期對手《唐人街探案2》的56萬,《紅海行動》的17萬,《捉妖記2》具有領跑優勢。
可後續結果是《唐人街探案2》取得了檔期票房冠軍。《紅海行動》更是憑藉口碑效應實現了長線逆襲,最終票房是三部影片中最高的。
2019年類似的故事再次上演,映前《瘋狂的外星人》想看人數接近79萬,《飛馳人生》有69萬,《流浪地球》43萬,最後是《流浪地球》憑藉46億成績躍居內地影史第三。
「想看」不等於「必看」,其轉換率的高低和用戶習慣以及影片體量都有關係。
「比如有些用戶把『想看』當收藏夾用,點擊行為和留言評論的區別不大,會不會買票就不一定了。而有些用戶平時沒有這樣的習慣,偶爾點就說明是真的想看。這很難區分和監測。」一位從事網際網路數據分析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毒眸。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點擊想看」依然是有門檻的操作行為,在影片體量接近的情況下,它能夠體現最真實的市場心態,這會直接反饋到影片的前期票房上,不過也僅限於前期票房。
毒眸詢問了一些從業者後發現,電影發行端普遍認為「想看」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能夠決定影片的檔期排位,也能給影院排片提供參考」。
有發行人員表示,「想看」前期靠自然累積,中期靠線上營銷手段,最後再根據實際需要舉辦看片會、點映等線下活動,在不同階段儘可能把控節奏、提升映前「想看」數。也有發行人員透露,一些小體量電影甚至會通過改檔來「蹭」到更多的「想看」數。
仍以近年春節檔的影片為例,2018年《捉妖記》雖被逆襲,卻還是檔期前兩天的票房日冠,上映次日票房已破9億,且總票房直到上映第五天才被《唐探2》反超。2019年《瘋狂的外星人》同樣是檔期前兩天的票房日冠,兩天票房近7億,總票房在第四天被《流浪地球》反超。
以目前的狀況,明年春節檔《唐探3》的領跑地位基本無可撼動,前期會成為檔期票房日冠幾乎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業內普遍預測賈玲執導的《你好,李煥英》最具黑馬潛質,但《你好,李煥英》和《唐探3》在類型上有所重合,參考2019年《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的並行狀況,它和《唐探3》很難出現互相擠兌的現象。
當影片上映數日,「想看」按鈕已經消失,票房走勢當然就會由口碑和評分來決定了。
回顧2018年的《唐探2》,燈塔統計其映前想看人數為138萬,首日觀影人次達到868萬,最終總購票人次達到8766萬,收穫33.98億票房。明年攜「千萬」之勢而來的《唐探3》到底能將疫後首個春節檔加溫多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