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老虎和大熊貓都是「身價地位」比較高的動物了,尤其是獅子和老虎又是大自然中的頂級掠食者,在食物鏈中佔據著頂端的主要位置,可以說凡事自己看見的就沒有不可以吃的。這兩種大貓都屬於貓科動物,捕獵技巧高超同時兼具著力量、速度與靈活性,很難有其他動物可以和獅子老虎來對抗。
而大熊貓給我們的第一感覺是「鐵憨憨」,並且比較「蠢萌」,走起路來內八憨態可掬,看起來幾乎是毫無殺傷力,那麼有的人可能很疑問,如果熊貓在野外和老虎獅子PK是否會被打敗吃掉?其實這種情況是可能發生的,雖然熊貓沒有和獅子老虎等碰面的機會,但是在我國東北,在西伯利亞地區東北虎可能會和狗熊碰面PK的,但是和獅子幾乎是不可能碰面的。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國寶級動物,也只有在我國有分布,並且主要集中在四川高海拔的竹林區。雖然熊貓現在的食譜主要是竹子開始吃素了,但熊貓並非一直都如此,在地球上800多萬年的發展進化中,熊貓其實一直都是在吃肉的,現在它的牙齒和消化系統依然和肉食動物一樣。因此有的時候它們在吃竹子的時候,也會開開葷,抓兩隻竹鼠來吃,換換口味。
因此說不要被熊貓憨態可掬的外表所迷惑,這個傢伙在野外兇狠的厲害,即使面對獅子和老虎也有一戰之力,當然要想打敗獅子和老虎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最後輸贏都有可能,甚至是兩敗俱傷。
熊貓有的時候還被稱為食鐵獸,從這個名字其實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強悍,至少咬合力要好牙口要好,同時消化系統也足夠強大,當然熊貓並非是真的吃鐵。只是在早期的時候,大熊貓在餓急的情況下,會下山來到村民家中覓食,它們會舔一些廚具,有的可能是為了補充食鹽,當然也是被食物所吸引。這種情況下熊貓還會把舔食的炊具咬壞,因此被人誤以為是在吃鐵,食鐵獸的名字也就出現了。
在一些古籍中對熊貓也有描述,例如明代袁的《新齊諧初集》就介紹了熊貓:「房縣有貘獸(熊貓別稱),好食銅鐵而不傷人,凡民間犁鋤刀斧之類,見則涎流,食之如腐。城門上所包鐵皮,盡為所啖」。
其實我們很少看見熊貓發狂式的狂奔,因為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不需要為食物發愁,每天慢悠悠。但是在野外對敵或者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可就不會那麼慢悠悠的了,曾經當過蚩尤的坐騎水平自然是足夠用的。
但其實大家都在說大熊貓的種種本領,貌似就像是一個掃地僧一樣,平常的時候不顯山不露水,但一到關鍵時刻就可以覺醒,變的大殺四方。但是隨著發展進化,大熊貓也跑不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一直都待在舒適的環境中,也沒有捕獵技巧,如果在野外真的碰到了老虎和獅子,其實勝率是真的很渺茫。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