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可視化對講
國產替代浪潮來了,天通一號和北鬥系統,都是國之重器。兩者有什麼關係和不同呢?
功能區別
北鬥是用來定位的,天通一號是用來打電話、發簡訊、上網的。
兩者關係
沒關係,兩套完全獨立開的衛星系統。
如果硬說有關係,就是北鬥短報文功能。
北鬥比GPS多了一個短報文功能,可以通過衛星發簡訊。這樣就解決了「自己知道自己在哪裡、救援人員不知道自己在哪裡」的窘境。
而天通一號設計為電話+簡訊+上網,能夠當一個正常的手機使用。簡訊功能與北鬥短報文是一個性質的。
衛星的區別
天通一號目前只有一顆衛星,在36000km的地球同步軌道。然而這唯一的一顆衛星,卻可以抵得上美國銥星的七十二顆衛星了,傳輸速率甚至比美國銥星還要快。全網總計4顆衛星(3顆通信,1顆備用)。
北鬥全網總計55顆衛星。北鬥三號有24顆地球中圓軌道(MEO)衛星 + 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衛星 + 3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
使用上的區別
天通一號最主要的優勢體現在終端的小型化、手機化,便於攜帶。能發短報文的北鬥終端非常難購買到,天通終端在今年1月已經商用放號了。
而在這之前,國產衛星通信市場處於壓制狀態。因為不掌握技術和運營權限,衛星業務有被停止和被限制的風險,並且能夠被國外監控和開機自動入網報位置,所以南海、邊疆和軍艦、漁船等敏感地區和相應設備不能用。海事衛星終端價格上萬元/部、 通話 1.8/分鐘+5 元長途費/分鐘、流量中國區 36 元/MB、簡訊 3 元/條, 民間不敢用。
如今,天通系列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基本年套餐費用是1000元一年,通信服務由中國提供,擺脫了對國外衛星移動服務的依賴。並且天通一號的終端中除了天通衛星自身的晶片,北鬥衛星的晶片也在其中,它們共同發力,服務軍民市場,終端設備將是確定性最高的增量市場。
天通&北鬥智能融合終端設備
天通衛星通信是行動電話的一種,但與普通的行動電話不同,天通衛星通信並不與地面上的基站連接,而是直接與衛星通信。根據系統構架的不同,不同系統的天通衛星通信其覆蓋範圍也從特定區域到全球範圍不等。
財富之舟自主研發的天通智能移動終端系列產品,內置北鬥晶片,能實現與地面LTE網絡無縫切換。具備IP68級別防水和高清可視化大屏,採用安卓系統,界面應用程式、操作方式與普通手機基本一致,無需培訓,即可熟練操作。不僅能隨時隨地撥打衛星電話,一鍵轉換成對講機,還能通過地面網絡實現網際網路接入、數據傳輸、全球PoC對講、實時視頻回傳、簡訊息、語音電話等業務。可在洪水等極端災害天氣及通信基站無信號的情況下,直接接受衛星信號,為防汛指揮部等提供通信保障。已推出手持型和車載型兩種形態。具備五大優勢:
1. 應用模式多樣,衛星電話+公網視頻傳輸+集群自組網。多種網絡之間可互聯互通,跨越傳統網絡通信障礙,能適應各種環境,全覆蓋。
2. 多場景使用,可滿足從上到下各種層級人員需求。手持便攜化,基層人員隨時可與後方領導會議室→ 視頻會議中心進行視頻連接;放在車上,就是簡易的車載;動中通、放在前方現場三腳架上,就可以搭建起 →臨時指揮監督中心。
3. 通信質量好、可靠性高。衛星通信的傳輸環節少,不受地理條件和氣象的影響,可獲得高質量的通信信號。
4. 運用靈活、適應性強。不但實現陸地上任意兩點間的通信,而且能實現船與船,船與岸上、空中與陸地之間的通信,它可以結成一個多方向、多點的立體通信網。
5. 成本低。在同樣的容量、同樣的距離下,衛星通信和其他的通信設備相比較,所耗的資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