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幫萌娃「預習」核檢獲網友稱讚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條視頻,石家莊七歲的小女孩波妞,即將要面臨核酸檢測。相信做過檢測人都知道,雖然檢測不疼不癢,但是可能會造成乾嘔,讓人不舒服,看看那些明星核檢的表情就知道了。
對於小朋友來說,核酸檢測更是像打預防針一樣,充滿未知的恐懼。但是視頻中,媽媽卻提前用棉棒幫孩子「預習」檢測時的流程,還溫柔地告訴她:「過兩天會有醫生過來給波妞檢查身體」而波妞也很配合地做出的「啊」的表情。
或許也是因為這次預習,波妞在核酸檢測當天非常配合醫生,結束後還不忘了感謝醫生。評論區的網友們都在稱讚小女孩的「勇敢」表現,也給媽媽的教育豎起了大拇指。
孩子面對挑戰到底在怕什麼?
除了核酸檢測或打預防針外,孩子的生活中還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挑戰。有一次鏘寶要在戲劇班的年末表演中飾演一個「廚師」,這是他第一次上臺。演出那天的早晨,一向活潑開朗的鏘寶卻怯怯地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去演出。」我問他為什麼,他只是搖搖頭。作為大人,或許我們真的很難對孩子的「困境」感同身受,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們為什麼會害怕面對「挑戰」吧。首先,對未知的恐懼
居裡夫人說,人生中沒有什麼是應該被懼怕的,它們都應該被理解。
之所以孩子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展現出一副恐懼的樣子,就是因為他們對於未知的事情缺乏更深的認知和理解,所以他們才會因此而展現出恐懼的狀態。比如爸爸媽媽要帶寶寶檢查身體,孩子可能會覺得去醫院就要打針,而拼命拒絕。如果能提前說明,他們或許就不會那麼抗拒。
其次,怕自己做不好
當孩子面對挑戰表現出恐懼時,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孩子害怕自己做不好。比如鏘寶害怕參加年底演出,就是擔心自己說不出臺詞。這個時候寶寶急需爸爸媽媽給孩子一些鼓勵。再加上,一些孩子在生活中本來不是很自信,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還說:「就這點小事兒,你都害怕。」「真不知道有什麼害怕的。」則會進一步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更加害怕。
最後,孩子容易受他人恐懼情緒的傳染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很多孩子其實都已經做了充分地準備,爸爸媽媽也會在上幼兒園前還給孩子看繪本、帶他們參加幼兒園。但是到了真正開學那一天,很多寶寶還是會哇哇大哭。這是因為在我們大腦中,鏡像神經元會讓孩子體會到跟別人一樣的情緒,也就說是其他的孩子的恐懼也會被「傳染」。
孩子面對挑戰恐懼,父母應該怎麼做?
一部分父母在孩子面對挑戰表現出恐懼後,會出現兩種極端的反應,不是一味指責孩子膽子小沒自信,就是成為「直升機」父母幫孩子擺平所有「挑戰」。但是無論哪一種,都不利於孩子成長。對於孩子來說,挑戰也是成長的機會。幫孩子面對挑戰,我們都該學學這位幫寶寶「預習」核酸檢測的媽媽。
1、引導孩子去直面挑戰,理解這個挑戰
如果真的想讓孩子在面對某些事情的時候消除恐懼,那麼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去直接面對它,幫助孩子理解這個挑戰。舉個簡單的例子,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是重大挑戰。主要原因是來自未知,不知道即將面臨什麼樣的生活。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用「模擬遊戲」的方式,模擬幼兒園的生活流程,幫孩子消除恐懼,面臨挑戰。
2、鼓勵孩子,增加自信心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自信從根本上說,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被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
當孩子缺乏自信時,大概率是因為爸爸媽媽之前的態度,讓他覺得自己不行。如果想要讓他勇敢的面臨挑戰,爸爸媽媽給予的內心支持,比什麼都更重要。如果孩子表現出退縮、害怕,我們該先去肯定他的感受,並且積極引導他去思考這件事兒和他自己積極的一面。肯定孩子的價值,從一些小事兒慢慢積累自信,這樣在面對比較大的挑戰時,他就能更加勇敢。
3、幫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
成年人都明白,挑戰其實就是解決生活中的一個個問題,已經習以為常。這是因為我們已經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思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幫孩子解決挑戰,不如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當孩子的教練。
Ps:在面對挑戰時,榜樣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寶寶看到和自己一樣的小朋友,都能勇敢地做到,他的自信心也會爆棚的。我平時就會給鏘寶看一些「勇敢的故事」,當他不敢去做某個事時,我就會提到書中的角色,如何面對困難,給他加油打氣。推薦這本《李娜:做更好的自己》根據網球世界冠軍李娜的成長經歷改編,教會孩子如何應對挑戰。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哦,別忘了領劵減3元哦。
【往期精選】
給寶寶剪指甲,方的對?還是圓的好?大部分媽媽都做錯了
新手寶媽看過來,過來人教你讓2個月寶寶睡整覺
梅婷女兒登雜誌被贊氣質高雅,媽媽「笨」一點,孩子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