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山預告片
在網上搜索「海子山」,無論是介紹資料還是自駕遊記,出現最多的詞彙是「蠻荒」,仿佛是被上帝遺棄的地帶。
沒錯,它是四川最像外星球的地方。
絕大部分人都是從理塘到稻城的S217省道上看到它的模樣,「世界最大古冰體遺蹟」的地貌看上去確實十分蕭索荒涼,於是,「蠻荒」二字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固有印象。
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為此完全獨立設計了一條縱穿海子山腹心地帶的路線,把海子山最精華的海子串聯起來,同時,深入海子山核心地帶考察它的地貌、生態環境,看看是否真的是傳說中的蠻荒之境?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海子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塊面積達到3000多平方公裡的隆起地帶。
而我們的路線則是從這塊隆起地帶的北端向南穿越,這條路線最顯著的特徵是——沒有路,我們的每一步都是在試探這片土地對我們這些徒步者的包容度。
進入海子山的第一眼的確是蠻荒的,密密麻麻的巨石鋪陳在山間,山體中部的亂石間還夾雜著一些灌木叢和草甸,而山體上部則是寸草不生,只有猙獰的巨石堆積在山坡上,上百萬年地殼運動帶來的隆起、擠壓、坍塌、堆積毫不掩飾地直逼眼前。
在巨石間攀登,在石頭上跳來跳去找路,既費體力又傷膝蓋,前行速度也極其緩慢,我們以為一直就這樣下去了。
但是,隨著不斷深入,眼前的景觀在改變,不斷在改變,溪流出現了,河流出現了,森林出現了,草原出現了,嗬,還有巨大的海子,還有龐大的花海,還有極其豐富的高山植物和野生動物……
原來,在貌似蠻荒的山體間還潛藏著如此豐富的內容!
原來,「蠻荒」的只是那些聳立的山頭,這些山頭最容易看到,疊加起來,一眼望去,宛若外星球,這是給淺嘗輒止的觀光客們留影的奇特背景,可以換取他們的陣陣驚呼。而那些「蠻荒」的山頭背後潛藏的寶地,才是給那些翻山越嶺願意真正靠近它、理解它的徒步者們的犒賞。
原來,我們一直誤解了海子山,它絕不是能夠用「蠻荒」二字以蔽之的。
現在,我們不妨截取幾個畫面,窺斑見豹地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在群山中央,三個海子靠在一起,波光粼粼,腳下還神奇地出現了沙灘,而背後則是綠草如茵的牧場。光禿禿的石頭山、碧波蕩漾的海子、宛若置身海邊的沙灘、綠油油的草原,竟然如此奇特地組合在一起。
一團陣雨飄過,驚現巨大的彩虹,一端架在山間,一端探進水中,置身其中,恍若夢境。
「蠻荒」與「植物寶庫」仿佛是兩個世界的存在,但是在海子山卻神奇地並存著:山頭是蠻荒,山間是植物寶庫。
龍膽草:
匐地風毛菊:
管花馬先蒿:
珠芽蓼:
打住打住,花花草草太多,來幾張示意一下就夠了。
你以為幾張花花草草就夠了嗎?NO,這些只是茫茫花海中截取的滄海一粟。
8月,依然是海子山的花季,沿途不斷遭遇花海,高山花卉爭奇鬥豔,這些花海放在成熟地帶一定會做成收費景區,但是咱們一路看花海看到反胃。
沒錯,看到反胃,因為太多了!
到海子山,不得不提到石頭。
海子山,漫山遍野都是石頭,甚至還有巨石鋪成的石頭河,雖然這對於徒步來說是個噩夢,但是卻是200萬年地殼運動造就的地質奇觀。
海子山的石頭,被稱為冰川漂礫,是第四季冰期冰川運動造就的產物,堅硬花崗巖,石體渾圓,在石頭密集處,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
而在山峰頂上,石頭呈現石林特徵,石柱、石筍、石蘑菇等形態,並且擁有非常豐富的造型,似人,似獸,似飛禽,似卡通造型,穿行期間,引發無限想像。
穿越海子山,我的腦子裡不斷出現電影《指環王》中的畫面場景,某些地形地貌甚至還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不過,咳咳,這一切還是等咱們《荒野遊俠記》第三季的正片揭曉吧!
海子山穿越整個路線,與「蠻荒」並肩,但又遠遠不只是「蠻荒」。
「蠻荒」只是遠遠望去的一個殼,而它的內在,遠比想像中更豐富。
海子山「蠻荒之境」的誤解,可以休矣!
今後,當你踏足或者路過海子山的時候,看著山頭上那些層層疊疊裸露的石頭,會不會有跟隨我們的腳步,去探索它另一面的衝動?
文字:遊俠
編輯:小黃
圖片:黎力鑫
—END—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徒步中國》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