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博士生受邀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關於納米科學教育的評論

2020-11-24 中國科大..

我校博士生受邀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關於納米科學教育的評論

  2013年11月出版的《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納米技術》中,我校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和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博士生何玉明與其它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西北大學等學校的7位同學一起,受邀對各自在納米科學方面所受的研究生教育發表了評論。何玉明是亞洲地區唯一被邀請的學生。

 

 

  近年來,納米科學與技術快速發展,並不斷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已經引起科學界和產業界的極大關注。該領域的國際權威雜誌《自然·納米技術》不僅緊密跟蹤納米前沿研究的進展,同時也一直關注各大學和科研機構在研究生培養和教育方面的方法。為此,《自然·納米技術》出版了本期聚焦納米科學教育的專刊,邀請了來自世界範圍從事納米及相關領域研究的8名學生撰文分享他們各自接受教育的經歷、經驗和觀點,以促進國際各教育機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何玉明從合肥工業大學本科畢業後,考入我校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潘建偉院士和陸朝陽教授,開展基於半導體自組裝量子點的光學量子調控方向的研究。該研究團隊完成的高品質單光子源方面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和《物理評論快報》上,並被英國物理學會新聞網站Nanotechweb和Nature China等專題報導。

 

  在這個關於納米科學教育的評論中,何玉明從對量子信息和納米科技這一交叉領域的方向的興趣說起,重點闡述了研究生期間在科大所接受的一系列紮實的課程教育和系統性科研方法和實驗技術訓練,以切身體會分析了科大研究生教育對未來的科研事業的重要幫助。此外,應主編要求,他還對中國研究生教育的普遍現狀做了簡要評論,特別指出近年來國家中科院人才計劃和中科院中科院人才計劃等項目的實施對師資國際化和科研教育水平提高的顯著促進作用。

 

  何玉明同學的成長經歷是科大研究生教育的一個縮影。作為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一個關鍵要素,科大一直把研究生教育作為重中之重,樹立「質量優異、追求卓越」的價值理念,以育人為核心,注重博士生的全面發展。最近,在教育部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支持下,學校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待遇,優化師資,擴大研究生國際化視野,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以潘建偉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為例,該團隊學術氛圍自由寬鬆,而在科研水準上向國際一流研究機構看齊,要求非常嚴格。潘建偉培養的學生中已有數人獲得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求是傑出青年科學家獎、陳嘉庚青年科學家獎,多人入選國家國家創新人才計劃青年項目、中科院中科院人才計劃、瑪麗居裡學者、洪堡學者、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等。

 

連結:http://www.nature.com/nnano/journal/v8/n11/full/nnano.2013.239.html

 

相關焦點

  • 我校博士生首次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北京時間10月11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在線發表了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林克斌為第一作者,華僑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研究論文《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xceeding 20 percent》。
  • 2012年中科院「納米挑戰:材料 醫學 能源」博士生論壇開幕
    9月19日上午9時,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主辦、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承辦的2012年中國科學院「納米挑戰:材料·醫學·能源」博士生論壇於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隆重開幕。來自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力學研究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瀋陽金屬研究所等國內二十多家高校及研究院所的二百多名博士生及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開幕式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生學術委員會主席、博士生朱哲凝主持。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黨委書記劉洪海致開幕辭。
  • J.報導我校在中空介孔納米...
    Mater.以「Coordination-Enhanced Synthesis for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reactors」、工程技術領域知名期刊Chem. Eng.
  • 我校召開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暨博士生培養方案專家論證會
    7月11日上午,我校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暨博士生培養方案專家論證會在明倫校區藝術學院一樓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由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聯合承辦。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有關負責人及藝術學理論學科博士生導師等參加會議。論證會開幕式由美術學院院長席衛權主持。沈潔霞代表學校對各位學界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各位專家介紹了我校藝術學科的建設歷程和發展現狀。她表示,我校藝術學科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學界專家的關心和支持,希望各位專家在我校藝術學理論博士點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給予指導和幫助。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西工大博士生在Science與Nature兩大雜誌子刊上發表重要文章
    西工大新聞網10月19日電(趙星 徐含樂)近日,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s與Nature Communications分別發表了西北工業大學關於非矽基材料納米電子器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李鐵虎教授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鄢勇研究員共同指導的博士研究生趙星為兩篇文章的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
  • 我校龍雲澤教授、西拉姆院士團隊在《材料科學進展》發表電紡納米...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物理科學學院龍雲澤教授、西拉姆院士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學進展》,SCI影響因子23.7)發表了題為「Conductive Polymer Ultrafine Fibers via Electrospinning
  • 我校校友在基因克隆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
    近日,我校校友符軍博士和卞小瑩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論文中介紹了基於RecET的直接克隆技術。這項基於RecET的直接克隆技術結合高通量DNA測序技術,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電氣學院博士生論文在納米材料領域頂級期刊 Nano Letters 發表
    西安交大電氣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一維納米雜化結構的合成上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In Situ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 Hybrids with Alternate MoC and MoS2to Enh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ies
  • 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
    日前,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編。
  • 巨曉棠教授關於硝態氮遷移的評論文章在PNAS上發表
    本網訊  1月16日,我校巨曉棠教授題為「Direct pathway of nitrate produced from surplus nitrogen inputs to the hydrosphere
  • 我校教師在SSCI頂級刊物發表教育研究成果
    日期:2018-03-22      來源:師範學院      作者:田新權     編輯:劉毅  編審:宋佐東       閱讀:1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師範學院特聘教授王晶瑩與臺灣師範大學等單位合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 我校博士生林思琪、李娟榮獲2018年度國際熱電學會學術榮譽
    我校博士生林思琪、李娟榮獲2018年度國際熱電學會學術榮譽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7-31  瀏覽:
  • 英國皇家化學會與納米中心將聯合發行新期刊
    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社和中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將在今年秋季聯合推出新期刊——Nanoscale,該刊為月刊,旨在發表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範圍內理論性和實驗性的著作。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理事長白春禮院士非常支持創辦該刊的創辦,曾表示,聯合創辦Nanoscale,可齊心協力為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發展揭開一個新篇章。據悉,白春禮將擔任Nanoscale新成立的亞太編輯部的總編輯,而歐洲和北美編輯部的總編分別由蘇黎世理工學院的Markus Niederberger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的Francesco Stellacci教授擔任。
  • 我校光子學與聲子學團隊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光學...
    我校光子學與聲子學團隊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光學近場調控研究重要進展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
  • 我校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12月28日上午,學校在東區物質科研樓三樓會議室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研究部署「十四五」時期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工作,謀劃學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大計。
  • 第八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召開
  • 我校王接詞副教授合作綜述文章在《Physics Reports》上發表
    近日,我校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王接詞副教授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範桁研究員團隊合作,在物理學頂級期刊《Physics Reports》上發表了綜述論文《Quantum coherence and geometric quantumdiscord》,這是我校在《Physics Reports》上發表的第一篇科研文章
  • 華中師範大學韓翠平博士在化學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JACS上發表論
    近日,我校化學學院2009級博士研究生韓翠平的一篇有關仿生納米離子通道的手性識別方面的論文,發表在化學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J. Am. Chem. Soc.(JACS)2011,133, 7644–7647上。
  • 中國科大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成果登《自然》
    研究成果以「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為題刊登在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圖 :王奉超教授在實驗室(拍攝 馬瀟漢、楊建瑞、楊爍)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計算力學團隊自2010年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實驗團隊開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