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 官網報導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消息,由兩國共同研製發射的太陽軌道飛行器(Solar Orbiter)於6月15日完成首次掠日飛行,距太陽約7700萬公裡(約0.5個天文單位,日地距離的一半)。
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稱為「1個天文單位」
飛行器在未來一周內,將對太陽周圍空間環境進行探測,同時也將對太陽表面進行首次成像,探測完畢後還需大約一周時間完成數據傳輸,也就是說大概要半個月後這些照片才能抵達地球,再經過NASA與ESA處理後,預計可在下月中旬與公眾見面。
Solar Orbiter 概念圖
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為太陽拍照的最近距離,也就是說:此次拍照將得到太陽的「最高解析度、最高清的大頭照」。
帕克探測器雖然曾更接近太陽,但沒有攜帶成像設備;地球上可以獲得更高解析度的成像,但由於大氣層幹擾,無法獲得全光譜影像(entire solar spectrum)。
近距離高清成像 想像圖
但這並不是太陽軌道飛行器的最主要任務,它還有更加重要、更加意義非凡的任務要去完成。
由於受地球公轉軌道限制,人類對太陽的觀測角度一直以來都被限制在太陽黃道及兩側區域,無法對太陽高緯度的兩極區域進行有效觀測。形象地說就是:只能看到太陽的正面、反面、側面,但是看不到太陽的頭頂和腳底。
八大行星幾乎都在同一平面內繞太陽飛行,永遠看不到太陽兩極
為此,美歐聯合於今年2月10日,專門發射了太陽軌道飛行器,就是為了實現繞太陽的「南北極軌道」飛行,獲取太陽南北極區域的高清晰度照片。
Solar Orbiter 軌道模擬
這些照片將有助於科學家揭開太陽的神秘周期現象:每隔11年,太陽磁場完成一次南北極顛倒。
太陽磁場
此次近日點飛掠標誌著飛行器「調試階段(commissioning phase)」的結束和「巡航階段(cruise phase)」的開始,這一階段將持續至2021年。在接下來的「科學階段(science phase)」,飛行器將接近太陽表面至4200萬公裡,比水星還要近!
讓我們期待後續佳音,本號將持續跟蹤,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