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材料:泡騰片、色素、食用油、直身瓶、漏鬥、攪拌棒、清水
實驗步驟:
(1)向瓶子中加入五分之一(約40毫升)的清水和5到10滴色素,攪拌均勻。
(2)藉助漏鬥往瓶中裝入五分之三(約120毫升)的食用油。
(3)往瓶中投半片泡騰片,杯底逐漸往上冒出美麗的「火山巖漿」。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科學原理:泡騰片遇水後能迅速地製造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當積聚到足夠的二氧化碳氣體時,二氧化碳氣泡攜帶著有顏色的水衝出油水層,達到油的頂端,最終逸出到空氣,進而製造出酷似火山爆發的壯觀景象。
溫馨提示:用紅色的顏料效果更逼真哦。
小科普:火山爆發是一種自然現象。原因是地球內部的熔融物質在壓力作用下噴出。火山種類有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由於地球內部溫度和密度不均勻,在地幔內部形成地幔對流或地幔柱。當高溫物質上升到地球淺部時, 由於壓力減小而發生部分熔融。在外力作用下,這些熔融物質匯聚在一起並在地球的淺部形成巖漿囊。當巖漿囊的壓力大於地層的壓力時,巖漿就會沿著斷層或薄弱的地方衝破地殼,造成火山爆發。還有一種火山的成因是由於板塊相互作用,比如在板塊的俯衝帶或碰撞帶,由於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溫,一些含水礦物的脫水也降低了巖石的熔點,這時也會形成巖漿囊,從而引發火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