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類的起源 有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我們是從猴子或者黑猩猩演化來的,實際上我們與非洲的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但是我們不是從黑猩猩演化來的,粗略地說人類演化的故事是這樣。
大約700萬年前,發生了一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事,一群新的人科動物走出非洲的熱帶叢林,開始在廣闊的大草原上四處走動,這就是南方古猿。
在此後的500萬年中,他們是最主要的人科動物,而南方古猿又有幾個分支,有的較為瘦弱、矮小,像達特發現的塔翁小孩,有的則較為強壯、高大,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能直立行走,這些分支有的生存了100多萬年,有的只生存了幾十萬年。
但你得知道,即便是生存時間最短的種類,他們的歷史也是我們現代人的很多倍,每次我閉上眼睛去細細品味,這些演化歷史的漫長和人類歷史的短暫,我都會細思極恐,那些不相信進化論的人,很大一部分我覺得是沒有體會出,演化史的這種漫長,對數字無感導致的。
1974年約翰森帶領的一支考察隊,在衣索比亞發現了一組人科動物化石,
距今318萬年,編號為 A.L. 288-1。A.L. 是表示出土地為阿法地區,這就是著名的露西,也被稱為南方古猿阿法屬,這是全世界最出名的人類祖先,露西的這個名字取自披頭四的一首歌曲《鑽石天空下的露西》《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約翰森認為她是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人與猿之間缺失的那一環,露西的個頭其實很小 只有一米多一點點高,但是她卻能直立行走,儘管能走,但到了現在也還存在著爭議,同時她還是一個攀爬高手,她的頭蓋骨幾乎完全不見了,所以我們對她的腦容量大小並沒有把握,從僅有的一點頭骨碎片中推斷,應該是很小的,大多數的書裡說露西的骨骼化石找到了40%,也有說找到了一半的,有一本美國自然博物館出的書中,甚至說2/3是完整的,而BBC播出的紀錄片《猿人》,甚至說是一副完整的骨骼,但是在電視畫面上顯示的卻根本不是。
人體一共有206塊骨頭,但很多都是重複的,比如說你拿到一塊左股骨,那麼不用看 你也知道右股骨長啥樣,因為是完全對稱的,去掉所有重複的,剩下的骨頭數量就是120塊,這被稱為半骨骼,實際上從公開的資料來看,即便把露西最小的一塊骨頭碎片,也當做一塊完整的骨頭來算的話,它也只有半骨骼的28%,總之,對於露西,我們的猜測遠遠多於了解。
事實上,我們也無法確定她到底是不是女性,我們只是根據她的身材矮小這一點假定,在2001~2002年間,又有4塊新的化石被發現,事情就變得越發複雜了。
第一塊是在肯亞發現的,後來被稱為扁臉肯亞人,他們生活的時期與露西大體相同,這就產生了一種可能,也就是他們才是我們的祖先,而露西僅僅屬於一個已經滅絕的分支。
那第二塊發現的化石被稱為地猿始祖種,家族祖先亞種,距今大約是580萬到520萬年間。
第三塊被稱為原始人土根種,距今可能是600萬年左右,這是當時發現的最早的人科動物,但這一紀錄保持的時間很短。
到了2002年的夏天,一支法國考古隊又發現了第四塊化石,距今700萬年,被稱作撒海爾人種,但是有些人認為他們並不是人,而是早期的類人猿,因此應該被稱為荒漠草原猿。
那所有早期的動物儘管都很原始,但是它們都能直立行走,這比我們過去以為的要早得多,關於古人類學,幾乎所有的一切都在爭議之中,目前最受到廣泛認可的最古老的類人猿,還是露西。
但有一點幾乎沒有爭議,這些會直立行走的古猿多次走出非洲,率先在歐亞大陸形成的種群,直立人相對較晚在歐洲形成的,則是尼安德特人,再加上生活在非洲的智人種的先驅,這三個譜系都獨立地發展出了較大的大腦,可以說這是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先驅三分天下的時代。
生活在史前亞洲的北京人、元謀人以及爪哇人化石屬於這一類,他們都叫直立人,會使用石器,據說還會用火,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直立人是一個已經滅絕的人種和今天在中國東亞的現代人,沒有一丁點的血緣關係,更晚的尼安德特人同樣起源於非洲,比直立人晚一點進入北方,在歐亞寒冷多變的環境中,尼安德特人發展出身材矮小、四肢粗壯,額頭寬廣 一頭紅髮的特點。
有一部電影叫《瘋狂原始人》,那基本上就是按照尼安德特人的外形來設計的,請大家記住前面講的這些,不論是直立人,還是尼安德特人,他們都不是我們的祖先。
我們的祖先叫做智人,智慧的智,他們大概是在20~30萬年前在非洲崛起的,大約在6萬年前,他們循著祖先的足跡,再次走出了非洲,走遍了全世界,他們來到哪裡就滅掉了哪裡的人種,我們目前仍然不知道智人為啥會這麼強大,同樣是拿著石頭和木棍,為什麼他們所到之處就能滅人九族,一個不留呢,這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所以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類,無論膚色是棕 黃 黑 白,說著什麼樣的語言,信仰著什麼樣不同的宗教,其實我們都是同一個人種,也就是6萬年前離開非洲的,最近一批智人的後代。
那這些知識,科學家們到底是怎麼得出來的呢?
當然是考古,就是研究古人類的化石,而我們對於古人類學的知識,也是在被最新的考古證據不斷地刷新著。
2013年10月6日在 Facebook 上,突然出現了一條奇怪的招聘信息,全世界急尋苗條人士,有良好的考古學或古生物學背景,兼具探洞經驗,願意在極其狹窄的區域工作,發布這條信息的人,是一位長得人高馬大的古人類學家,在圈內還相當的有名氣,他的名字叫伯格,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聽我給你從頭講起,伯格是個美國人,但是他1990年就來到了,南非的金山大學工作,20多年來他一直在南非尋找古人類的化石。
2008年他終於有了第一個重大的發現,就是兩具幾乎完整的古人類化石,距今200多萬年,伯格給它們命名為南方古猿源泉種,這是南非數十年來首次發表的重大發現,這次發現也讓伯格獲得了名望,很多這個領域的愛好者或者科學工作者,都經常拿著照片去請教他。
2013年9月的一天,有一位探洞愛好者-塔克,他就拿了一套照片給「伯格」看,一下子就勾起了「伯格」極大的興趣,這些照片拍攝於,南非的約翰尼斯堡西北邊大約50公裡,一個名為冉星的「白雲巖」洞穴,這是南非的一個著名的洞穴,曾經出土過相當多的古人類化石,以至於後來這裡被稱作人類的搖籃。
在這裡搜尋化石的鼎盛時期早已經過去了,但是這個塔克,還有他的另外一位好友亨特,還是通過一條狹窄的通道,進入到了一個前人從來沒有進入過的洞穴,在這裡他們發現了遍地的骨頭。
他們認為這些骨頭應該是一些近代人的屍骨,於是他們就拍了一組照片出來了,伯格一看到那組照片大吃一驚,他馬上就敏銳的意識到,這些遍地的骨頭應該是某種古人類的化石,而且還可能是以前從未發現過的,圖片顯示,洞穴裡還有很多骨頭尚待發掘。
伯格當時的緊要任務,就是在其他業餘探洞者進入前挖出更多的骨頭,這種考古挖掘不是隨便誰都可以做的,因為如果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是很容易破壞化石的,但是伯格卻太胖了 他擠不進去,他認識的所有其他科學家也都擠不進去,情急之下他只好在Facebook上發布求助信息,結果十天中他就收到了60份簡歷,伯格從中選擇了六名最優秀的,全都是年輕的女性,伯格把她們稱為地下太空人。
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還贊助了伯格的這次考古行動,他召集了大約有六十名科學家,並設置了一個地上指揮中心,在當地探洞者的協助下,一根3000米長的通訊與電力線通入了洞穴。
這樣一來,伯格和他的團隊就可以在指揮中心裡,透過攝影機觀察洞中發生的一切,馬瑞娜·艾略特當時還是,英國哥倫比亞省西門菲莎大學的研究生,她是第一個進入滑道的科學家。
艾略特回憶說,往下看進去的時候,我不太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安全通過,就像往鯊魚的嘴巴裡面看一樣,裡面是有指狀、舌狀和齒狀的巖石,我覺得可以把我的體驗和霍華德·卡特發掘圖坦卡蒙王木乃伊時的心情,相提並論,太震撼了。
2015年的時候,伯格團隊就公布了他們在冉星洞穴中發現的,1550塊古人類化石,這些化石分屬十五個人類個體,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有長者也有孩子,研究人員根據塞索託語中的星星一詞,將其命名為「納來迪人」,以此向出土這些骨頭的洞穴致敬。
這批古人類遺骸,是迄今為止在非洲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中,最多的一個,更重要的是「納來迪人」有著一些令人震驚的特徵,除了頭部,其他部位竟然是原始與現代特徵並存的,一隻完全現代的手,卻有著古怪的彎曲的手指頭,這很像是那些爬樹的生物特徵,肩膀也像是猿類的,而骨盆以很寬的角度外擴和露西的一樣原始,但同一塊骨盆的底部,看起來卻又像是現代人的,腿骨上端的形狀像是南方古猿,但越往下,越接近地面的部分就越現代化,腿部則幾乎跟我們的腳沒有差別。
杜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史蒂夫·邱吉爾說,你簡直可以在髖部畫一條線,上方原始-下方現代,如果你只是找到了一隻腳,你會以為有個非洲原住民死掉了,另外還發現了四個不完整的顱骨,兩個可能來自男性,從大致的形態來看他們顯然夠先進,足以稱為人屬,但是顱腔卻很小,男性只有560立方釐米,女性則是465立方釐米,遠比直立人平均900立方釐米的顱腔,要小得多,而只有我們現代人顱腔的三分之一,那足夠體積的大腦是身為人類的必要條件,這也是一個演化為,靠智力生存的物種的代表性特徵,會不會這些化石不是人類,他們只是擁有著與人的身體相似的部位呢?
與納萊迪人的身份一樣難解的謎還有,這些遺骨是如何進入這個極其偏僻的洞穴的,這些個體顯然不是住在這個洞穴裡的,洞穴中沒有挖掘出,他們可能是在這裡定居的石器,或者食物殘渣,排除了各種可能性後,伯格和他的團隊只能認為這些屍體,是被其他納萊迪人刻意放在那裡的,這種行為在以前都被認為是智人獨有的,如果說這些行為是對死者的儀式化處理,那麼還需要納萊迪人會使用火把照明,但問題是腦部這麼小的生物,能夠做出這麼複雜的行為嗎,很多科學家都不信。
在這批化石剛剛公布的時候,大多數科學家都推測,納萊迪人可能出現在150到280萬年前,這是早期人種從原始轉型為現代形態的年代,160萬年前的非洲直立人,體型與身體各部位的比例都已經接近了現代人,也與納萊迪人類似。
但這些畢竟只是猜測,科學是務實的,不管多麼符合邏輯的推測,也都需要有證據的支撐,納萊迪人生存的年代,是破解所有納萊迪人之謎的關鍵問題。
很高興的是到了2017年的5月,這個謎題終於被解開了,伯格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綜合對納萊迪人骨骼化石,所在沉積巖的年代測定,以及對納萊迪人牙齒化石樣品中,放射性物質的分析結果認為,納萊迪人在非洲大陸生活的時期為,距今23.6萬至33.5萬年,這個結論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伯格說沒人想到腦容量這麼小的一種,原始的古人類生活的時代能延續到這麼晚,而這個時期正好是智人在非洲興起的時期,這個數字的出爐,對於我們現有的古人類學有怎樣的影響呢?
事實就是它衝擊了腦量,決定複雜行為的這一固有觀念,首先在生理上納萊迪人,兼有原始特徵和現在特徵,腦很小但是腿卻很長,他們既擅長攀援,也能長途行走。
其次從思維上來說,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這次的發現就源於,他們把死者安葬在一個難以抵達的漆黑洞穴中,雖然這還只是一種推測,這些證據都表明,
生活在23到33萬年前的納萊迪人,可能是人類家族中的古老成員,甚至有可能是智人的直系祖先,而過去科學家認為30萬年前,腦容量那麼小的古人類早已經被淘汰了,在納來迪人生活的時代,人類祖先已經在製造,屬於非洲中石器時代的精細石器了,專家通常認為,是腦容量較大的人類物種製造了這些工具,但是納來迪人也生活在那個年代,那麼他們也有可能是這些工具的作者,
這樣的話科學家就需要重新考慮,他們過去持有的一個觀念,也就是腦量決定了複雜的行為,正如古人類學家馬克·科勒德所言,在古人類學的歷史上,曾有許多根深蒂固的假設被新發現所推翻,伯格說過我們身上有些特徵來自東非,有些來自南非,還有很多來自我們根本一無所知的過去,但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如果我們只因為兩名探洞者足夠瘦,能夠鑽進早被探索過的南非洞穴中的裂縫,就得知了一個全新的人種,那麼我們真的無從得知,還有多少東西等待著被我們發現,伯格對納來迪人的研究還在繼續,他想知道納來迪人滅絕的時間和原因。
如果能夠獲取到納來迪人的DNA信息的話,那麼就會為我們解開更多的謎團,前幾年當我們獲取了尼安德特人的DNA信息後,我們驚訝地發現,智人的基因中,居然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儘管比例很低,但這足以說明智人曾經跟尼安德特人交配過,而且還能繁衍出下一代,
那麼納來迪人與早期智人之間,是否發生過基因交換呢?他們又有沒有後代繁衍下來呢?
期待著科學界能繼續為我們跟蹤報導,納來迪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紐約的美國自然博物館,有一具很吸引人的仿真模型,展示了兩個人行走的情景,
這兩個人科動物留下的一串腳印,
是在發現露西的兩年後,科學家於坦尚尼亞找到的,據認為他們是兩口子,這是兩個南方古猿,在火山噴發後的泥濘火山灰中行走,火山灰後來就硬化了,保存了他們行走超過23米的足跡,模型是按照他們活著的時候的大小來製作的,表現的是一個男性和一個女性,肩並肩地走在古非洲的平原上。
他們渾身都有毛,高矮和黑猩猩差不多,但是他們的面部表情以及走路的姿勢,都表現出人的特徵
最打動人的事情是,那個男的用左臂摟著女人的肩膀保護著她,這樣一個溫柔感人的動作,表明了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這個場景太逼真了,讓人都忘了這一切全是出自想像,他們所有的外部特徵,比如頭髮的長短、五官、表情、膚色,還有女人乳房的大小和形狀等等
這些純屬想像,我們甚至無法確定他們是不是夫妻,那個女人也許實際上是個孩子,我們也無法確定他們就是南方古猿,之所以這麼假定,是因為我們沒有別的候選而已,有人告訴我,他們之所以要設計成那個動作,是因為在製作過程中,那個女的模型老是會翻倒。
但是博物館的塔特薩爾博士卻笑著堅持說:「不是這個原因」。
他說我們確實不知道男人是否摟著女人,但通過步伐的測量,我們可以斷定他們是肩並肩行走的,他們離得很近,足以相互觸摸了,而那個地方又十分開闊,因此他們可能會覺得不安全,所以我們把他們的表情塑造得略帶一絲擔憂,塔特薩爾博士還被問及,在他製作模型的過程中是否遇到過質疑聲,
他不暇思索地就回答說:「那可太多了,比如尼安德特人是否有眉毛這個問題,我們就不知道討論了多少次,我們根本不知道他們究竟長的什麼樣子,但我們可以揣摩他們的高矮、姿勢,對他們的面容做出一些合理的假設,如果再讓我做一次的話,我想我會把他們設計得更像猿一些,這種生物其實不是人類,他們是兩足猿人」。
關於人類演化的故事,咱們以後接著聊,歡迎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