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什麼時候的月亮最圓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在剛剛過去的元宵節,值得期待的不只是湯圓,還有月亮,因為那可是今年最大最圓的月亮。對於元宵節裡只吃湯圓或只看晚會,忘記到陽臺上數星星的人來說,下一次看到這麼大、這麼圓的月亮,要等到明年4月8日。
為什麼今年元宵節月亮最大最圓,原因不是因為趕上正月。
上一次最大最圓月亮,出現在去年1月2日,是農曆十一月十六。明年4月8日,則是農曆三月十六。如果你仔細計算天數的話,會發現每個最大最圓月之間,準確地說是相隔413.4天。這是因為,月球繞地球的軌道並不是標準的圓形。
發光發熱是要消耗能量的。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我們所看到的月光,其實是太陽光,即太陽光照射到月球上後,又被反射到地球上。從地球上來觀測,太陽、地球與月球的相對位置會發生變化,不同日期裡月相不同,於是有了陰晴圓缺。從圓到缺,再從缺到圓,這就叫一個「朔望月」,平均為29.53天,實際上是月球繞地球公轉了一周。從這點來說,每個滿月時月球看上去都是最圓的。那麼,為什麼看一次最大最圓的月亮,要等上400多天呢?
這是因為,月球圓不圓,看的是光線的反射角度,大不大,則要看離地球近不近。在萬有引力之下,月球公轉也會受周圍星體影響,使得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遠地點和近地點之分。近遠之間差多少呢?以2017年6月為例,近地點發生在6月23日,地月距離為35.79萬公裡,遠地點發生在6月8日,地月距離為40.64萬公裡,兩者相差4.85萬公裡。月球兩次經過近地點或遠地點的時間間隔,被稱為「近點月」,近點月比朔望月時間短,為27.55一天。
也就是說,月亮最圓的那一天,不見得距離地球最近,同理,最虧的那一天,也不見得最遠。經過14次圓缺之後,月亮就會達到最大最滿的狀態。不過錯過了這一天也不用傷心,因為這樣的大小區別,人用肉眼很難分辨,在賞月者看來,最大最圓的月亮,和平時的滿月沒什麼兩樣。
除了朔望月和近點月,還有「恆星月」,恆星月才是天文學中,月球相對遙遠恆星的自轉周期。恆星月比近點月時間長,比朔望月時間短,平均為27.43天。其實,這樣的區別在地球上也存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天,是24小時,而事實上地球一個恆星日,是23小時56分4秒。每天少的4分鐘去哪裡了呢?每當餐廳生日打折時,請了解一下2月29日出生的小朋友的心情。
為什麼恆星月、恆星日與我們日常的月亮圓缺、太陽起落觀感不同呢?這是因為,設定中的「遙遠恆星」,指的不是太陽本身,而是宇宙中北半球觀測到的春分點。(舒年)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