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體,被稱為「室內汙染第一殺手」,甲醛的釋放周期長,早在2017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類致癌物,2019年,甲醛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汙染物名錄(第一批)。
長期接觸甲醛可對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腎具有毒性作用,全身症狀包括頭痛、乏力、食慾缺乏、心悸、失眠、體重減輕及自主神經紊亂等。嚴重的話還可能誘發白血病、鼻癌、淋巴癌等重大疾病。因此怎樣除甲醛就成了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
網上有關除甲醛的偏方不勝枚舉,如食醋除醛、柚子除醛、蠟燭除醛等,那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有關於蠟燭除醛的偏方到底科不科學呢?
央視的《健康之路》節目中曾對「屋內點蠟燭是否能有效去甲醛」問題做過調查和實驗。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者都認為屋內點蠟燭能有效去除甲醛。那麼結果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首先來看蠟燭的主要原料,蠟燭的主材為石蠟,石蠟是從石油的含蠟餾分經冷榨或溶劑脫蠟而製得的,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添加的輔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主要用以提高軟度,具體添加要視生產什麼種類的蠟燭而定。
蠟燭易熔化,密度小於水難溶於水。受熱熔化為液態,無色透明且輕微受熱易揮發,可聞石蠟特有氣味。遇冷時凝固為白色固體狀,有輕微的特殊氣味。
據說當蠟燭燃燒時,它們會變成甲酸,可以用來除甲醛。於是實驗人員便開始進行實踐,首先是在密閉的環境艙中放入一定劑量的甲醛,然後用國標酚試劑法檢測艙內的甲醛濃度,接著把蠟燭點燃放入艙中。
等待3個小時後再利用相同的檢測方法測量艙內的甲醛濃度,檢測結果顯示,在放入蠟燭之前,艙內的甲醛濃度為1.33毫克/立方米;放入蠟燭3個小時後,艙內甲醛濃度是0.91毫克/立方米。
從實驗數據看,雖然艙內甲醛濃度降低了31%,但其實還包括了19%左右的自然衰減。對此,清華大學建築技術科學系的張寅平教授表示,這一數據就可說明屋內放置點燃的蠟燭去去除甲醛的作用是非常小的。此外,蠟燭在燃燒的過程中還會有有害物質產生,其中就有PM2.5,如果室內PM2.5的濃度過高,對人體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由此可知,蠟燭並不能除甲醛,反而會掩蓋其它氣味,且蠟燭會燃燒消耗大量氧氣,並產生炭黑、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質,造成更多的空氣汙染。
那麼最有效的除醛方法是什麼呢?
軍捷小編還是建議大家找專業的除醛機構來進行治理,守護您與家人的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