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文科生發表SCI論文的背後

2020-12-06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林苡,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方向2017級碩士研究生,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師從丁紅衛教授。2018年10月,在導師丁紅衛教授和校友張揚教授的指導下,林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發表論文Emotional Prosody Processing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 Selectiv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尤為難能可貴的是,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是影響因子5.58的SCI一區刊物,在全球154本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醫學類期刊中位居前15名。

上海交通大學文理交叉專項基金項目促成了這樣的學科交叉成果。研究著眼於行為表現和大腦神經機制兩個層面,對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韻律加工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系統總結和元分析,並從語言文化、多通道感知、認知神經等角度為今後的臨床診斷康復和學術研究提出了建議。論文發表的背後,是林苡在言語病理學方向始終不變的孜孜探尋,是丁紅衛與張揚精益求精的悉心指導。

從文科到文理交叉:「一次讀不懂,就多讀幾次」

林苡說,「當時聽完老師對老年人和阿爾茲海默症患者言語聽力障礙研究的介紹後,我感覺這是個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研究方向,能將言語語言理論落地康復實踐,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在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語菁英夏令營」專業介紹會上,林苡第一次接觸言語病理學的研究,這個對她來說完全嶄新的方向,但她認為這個課題有意思,更有意義,於是她決定研究這一課題。交大外院在該領域雄厚的師資力量、前沿的國際合作和先進的實驗儀器配置,都更加堅定了她的學術志趣。勵志要加入這個團隊學習深造。

經過一年的努力,她如願以償,從廣東保送至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專業,但對於毫無語言學專業系統學習經歷的她,科研的道路開始得並沒那麼容易。從教育學和會計學雙學士學位,零基礎、跨專業轉向攻讀語言學碩士從事障礙人群的語言研究,文理交叉的科研道路對純文科出身的她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回想起剛入學的那一陣子,課程學習力不從心,聽得雲裡霧裡,課後也不知從何入手,一道坎擺在林苡面前。

但林苡沒有在困難前低下頭。不斷和學院老師同學交流、不斷調試自己心態之後,她決定從廣泛閱讀專業文獻開始,以勤補拙,迎難而上。

初讀文獻的過程是極為痛苦的。儘管學習英語專業,但文獻中大量心理、生理和病理學等領域的陌生概念和專業詞彙常常令她摸不著頭腦,也讓她經歷了從未有過的挫敗感。「當時我也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啃下去」,遇到不懂的地方,她總會記錄下來,及時查閱資料或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對於一些特別難啃的「硬骨頭」,一次讀不懂,她就多讀幾次。如此往復,閱讀的文獻積累到一定量之後,她發現自己對那些曾經生僻難懂的概念熟悉了不少,也逐漸建立起該領域研究的框架。

在丁紅衛的鼓勵下,她嘗試系統梳理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韻律加工的相關研究,撰寫綜述文章。閱讀文獻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是輸入;而寫作則是輸出的過程,也是個挑戰自我的過程。在寫作、修改和與老師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她總能發現自己原來有許多理解得不到位的地方。對她來說,每次整理文獻、寫作成文的過程是重新審視已有知識的過程,也是更新自身認識的過程,難免會感到苦惱和困惑,但也正因如此她常常能從中得到新的領悟和收穫。

導師、校友、團隊:「與優秀的人,同向同行」

高影響因子論文的背後離不開老師們的悉心指導和辛苦付出,也離不開團隊成員的齊心努力和學院的鼎力支持。

在交大外院一年的學習過程中,林苡非常幸運能夠得到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林苡介紹,她的導師丁紅衛總是非常尊重她的想法和決定,常常給予她莫大的鼓勵和支持。林苡說「每當我有任何想法找丁老師溝通時,她總是及時回復我,和她談話總感到非常親切。在此次論文寫作和修改過程中,大到文章的選題框架、立意構思,小到遣詞造句、標點格式,丁老師都給了我十分詳細的建議和指導,引發我深入思考和探索,讓我獲益匪淺。」最令林苡感動的是老師為了幫她修改論文好幾次工作至深夜,廢寢忘食。丁老師精益求精、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和工作熱情深深影響著她的學生們,激勵著他們在學術道路上腳踏實地、勇攀高峰。

張揚也在本課題的研究中功不可沒。張揚是上海交大科技外語系1991屆校友,現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言語-語言-聽力科學系和神經行為發展研究中心教授,也是交大的訪問教授。近幾年他每年都來學校為本科生和碩士生授課,舉辦專題講座,調試實驗設備,編寫運算程序,洽談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及上海市聾兒康復中心的合作項目等,貢獻良多。張揚教授總能為大家帶來最前沿的信息,介紹最尖端的技術手段,讓學生們對言語語言研究和認知神經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林苡說「聽張老師講課,和他交流,總能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次的投稿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歷經幾次大修大改,但張老師有理有據地機智應對各種波折,展現出了他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冷靜樂觀的良好心態,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啟迪。」

外國語學院言語-語言-聽力中心導學團隊戶外拓展活動

外院言語語言聽力中心團隊氛圍非常融洽,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一同探索更有價值的學術研究。團隊成員平日裡經常相互交流、討論分享,寒暑假相伴留校完成實驗。正是懷著極高的學術熱忱,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讓他們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誼」。此外,學院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瑞士索諾瓦聽力集團等機構有著密切合作,學校也定期舉辦面向文理工醫交叉學科的「社會認知與行為科學系列沙龍」等活動,這些都為學生跨學科的學習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讓他們通過交叉學科的思維碰撞拓展視野,為進一步探索人類語言機制而不懈努力。

 「熱愛,讓交大人一往無前」

科研之外,林苡的愛好是遊泳,每天風雨無阻堅持遊1300米。一年多下來,她共完成近170公裡的遊程,相當於4個馬拉松的距離。日復一日地堅持長距離遊泳中,她收穫得不僅是學習生活間的平衡、工作之餘的充實,更是讓自己在科研茫頭無緒時舒緩壓力,練就了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說到做到的執行力。

在她看來,學術研究就像這泳池裡的長距離馬拉松,每每拼盡全力完成一個來迴轉頭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一路上需要腳踏實地,更需要堅持不懈的毅力和不斷挑戰自我的勇氣。這篇高水平SCI論文的發表,對她而言是從0到1的突破,但又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再啟程,超越自我。

「是熱愛,讓交大人一往無前」,就像她所熱愛的遊泳一樣,從20米到100米再到馬拉松,很多人都停下來休息,而她還在向前。病理語言學和認知神經科學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需要文、理、工、醫等多學科交叉的知識儲備,很難想像,純文科背景的她這一路上會面臨著多少未知的挑戰和艱難,但毫無畏懼的態度是她在科研道路上的人生底色。

在交大外院這片科研沃土,她將在未來的交叉學科研究道路上,突破自我,一往無前。

相關焦點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與國際學術交流,證明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水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發表sci論文上。sci論文發表是有難度上,若你寫的論文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或者滿足不了發文的規定,哪怕是投稿也是被拒稿。那麼,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是領域內級別比較高的期刊,能夠成功發表sci論文,代表了個人學術水平非常高,其認可度,要比國內的一些核心論文還要高,在發表難度上肯定低不了,否則無法保證發表論文的質量。總之,sci論文的發表難度非常大。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
    在線發表後的sci論文,難免被發現個別錯誤,比如一處數據錯誤、作者名字寫錯等,有了錯誤,作者第一反應是修改,但往往是初次遇到從而不知道如何辦。那麼,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在線發表即online,是論文出版方式之一,是期刊為了追上數字時代變化而做出的改變。過去文章只在紙質期刊上印刷出版,即見刊,現在會先讓文章在線發表,然後再見刊,甚至還有一些文章只進行線上發表。在線發表和見刊都屬於sci論文發表方式,但屬於不同的階段,對文章內容更改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 sci發表後多久可檢索
    sci檢索,是指發表的sci論文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上查詢到,是sci論文發表的最後一個步驟,建立在見刊的基礎之上。那麼,sci發表後多久可檢索?沒有統一標準,刊物不同,檢索時間有差異。sci發表後,期刊需要把發表的sci送檢至資料庫,再由資料庫進行檢索收錄,最終成功收錄了,才代表可檢索。完成這一過程,刊物不同,效率不同,那sci可檢索到的時間亦不同。在期刊送檢效率上,有的是在sci發表後,會立刻送檢資料庫,還有的是在等一段時間,才會安排送檢。這樣一對比,同時見刊發表的sci論文,可檢索的時間也是有差異的。
  • 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我國科研工作者或碩博畢業生等發表sci論文,往往會面對語言的難題,不知道每年有多少篇論文因為英文使用和表達不規範,而被sci期刊拒稿。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許多作者選擇找專業人翻譯,就是不知道收費高不高。那麼,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 sci一區論文發表有難度麼
    SCIsci一區論文發表有難度麼?按照美國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JCR期刊影響因子分區情況,將SCI收錄同一學科中的期刊按影響因子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學科影響因子前5%的期刊為An1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前20% 為An2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前50%的3區為An3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後50%的為An4區期刊;EI收錄核心期刊源為An5區期刊,在以上分區中所對應的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分別稱為An1類、An2類、An3類、An4類和An5類的論文。
  • sci論文online就認可嗎
    sci論文發表是有嚴格的操作流程的,從前到後要經過投稿、審核、錄用、onlineOnline步驟在sci論文見刊和檢索之前完成,是指sci論文線上發表,也是sci論文發表中的一個重要的步驟。sci論文online後,會有相應的DOI號,說明該篇論文成功發表,因為只是線上發表,尚未印刷出版,尚未在web of science檢索到。再加上單位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認可標準,對於sci論文online認不認可上,有了不同的答案。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sci論文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你說你的學術水平在某一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卻沒有sci論文來證明,是缺少說服力的,是很難得到學術界圈內人士認可的。足見,sci論文地位之高。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從發表論文代表的學術水平來說,從低到高依次是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
  • sci論文有加急嗎
    發表sci論文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很多作者急需見刊甚至檢索的sci論文,若按照正常速度可能已經來不及,為了趕時間,希望能夠辦理加急。那麼,sci論文有加急嗎?這個要看sci期刊相關規定。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期刊有很多,有的期刊,可以辦理加急,有的期刊不辦理。
  • 發表sci時學歷填錯了怎麼辦
    發表sci時學歷填錯了怎麼辦?發表sci論文涉及到的內容很多,哪怕在投稿前,檢查又檢查,儘可能降低出錯的機率,但百密難免一疏,出錯還是有可能發生。學歷填錯相對好解決,具體方法,如下介紹。發表sci時,要經過多個步驟,在發表見刊前,有很多修改的機會,修改難度要比發表見刊後更容易。建議作者要在論文修改、校稿的過程中,對論文信息進行檢查,儘量把錯誤在見刊前發現並改正。作者是在見刊前,發現學歷填錯了,比如在論文未分配編輯前,發現了學歷填錯,可以試試能不能通過投稿系統更改,若能,省去了聯繫編輯更改的麻煩。
  • sci論文審稿一般多久
    sci論文要想成功發表,就必須過審稿這一關。審稿備受sci期刊重視,自然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辦理嚴格規範的審稿程序。那麼,sci論文審稿一般多久?sci論文審稿要經過初審、審稿人審核、修改/拒稿、返修審核、最終決定幾個步驟。
  • SCI論文屬於核心論文嗎?
    》(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而核心期刊則是中國國內的一種期刊分類方法,雖說是兩種概念,但有時二者是可以共同存在的,比如一個刊物既是國內核心期刊,同時又被SCI檢索,成為SCI期刊,這種情況下,作者發表了該期刊論文,這篇文章既是SCI論文又是核心期刊論文,一本SCI期刊是否能算作核心期刊,這要看期刊的具體情況。
  • sci出版年跟發表時間一樣嗎
    首先,sci出版年sci出版年,就是sci論文是在哪一年出版的,比如2020年出版,出版年就是2020年。即sci出版年與出版的年份有關,與期刊無關。另外,不同的sci期刊,出版周期可能不同,有的一年出版1期、2期,還有的是3期、12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