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3日 05:26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高考英語試點「一年多考」在技術上已經可行;通過透視「富(官、星)二代」們的出格行為,要看到對教育深層次改革的提醒……昨天,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和平接受新安晚報記者專訪,談到諸多熱點話題。
英語「一年多考」可參照國際經驗
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發布,其中提出「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的實施辦法今年將研究提出。
李和平說,按照國內目前現實情況,英語科目考試每年一次,公平性和有效性可能都達不到最好,對學生而言,這唯一一次考試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狀態。「現在我們的信息技術比較發達,英語『一年多考』在技術上可行,符合發展方向。」李和平還說,現在國際上也有不少成功經驗,像託福、GRE等外語考試的先進做法,都可以借鑑來設置我國英語「一年多考」的具體實施辦法。
異地高考要靠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
說到目前已經出臺的異地高考方案,李和平稱這是他一直關注的問題。「異地高考給北上廣帶來壓力,是因為要求他們徹底放開,會使得原住民受到影響。」李和平拿我省作比較,「每年在安徽報名高考的外省考生才500人左右,這和50萬考試大軍比,不算什麼,所以我們很容易就出臺了異地高考政策。」
李和平認為,要從兩方面著手解決問題,「那些錄取率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省市,應該根據全國平均水平,把多餘的存量資源拿出來;但完全靠各地自行解決難度比較大,所以中央可以進行一些宏觀調控,根據各地的生源以及招生計劃,用增量的方式保證大致持平。」
「二代」問題提醒人們關注教改
近期的「李天一事件」讓社會目光再次聚焦到「富(官、星)二代」身上。對於「二代」的教育問題,李和平認為,要通過他們的問題,看到對教育深層次改革的提醒。「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的基礎教育、義務教育可以說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從教育系統本身和家庭、社會承擔的職責來說,我覺得改革遠不到位。」
李和平認為,從頻頻「出事」的「二代」身上,反映出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職責沒有到位,是後天的環境和教育出了問題。「孩子的素質由學校引導,但真正養成是在家庭和社會,是全方位起作用,一旦某方面缺失,就容易出問題。」李和平認為,引申到教育改革方面,除了硬體條件的改善,還要從軟實力上提升,在教育環境、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學生成人成才教育方法的設計上下功夫。
名校辦分校要警惕「大魚吃小魚」
「現階段我主張學校之間的結對幫扶。」談到越來越多名校辦分校的問題,李和平直言不諱,「名校辦分校在某種意義上是有利益化的驅動,一旦有利益的驅動,就容易走偏。」
李和平表示,名校辦了分校後,有可能把其他學校的生源「吃」掉了。「和高等教育的鼓勵競爭不同,義務教育需要有宏觀的布局和結構,是不能這麼做的。」所以在承認名校辦分校是個方法的同時,李和平覺得「名校帶弱校」是個更好的辦法。「政府採取一些強有力的措施或鼓勵政策,讓條件較差的學校儘快趕上,在更大範圍內引導好學校來做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