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shì yǐ),虛詞。近義詞有:所以,因此,因而。
所以;因此。
是以有關的成語:
1、道路以目(dào lù yǐ mù):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談,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對殘暴統治的憎恨和恐懼。
2、聞所未聞(wén suǒ wèi wén):聞:聽到;未:沒有。聽到的是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的。形容傳說的事物或消息新鮮、奇特。
3、以不濟可(yǐ bù jì kě):《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爭心。」杜預註:「否,不可也。獻君之否,以成君可。」後以「以不濟可」指用否定錯誤意見的辦法,幫助國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濟
4、楚歌之計(chǔ gē zhī jì):《漢書·高帝紀下》:「扞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後因用「楚歌之計」謂攻心之術。
5、求忠出孝(qiú zhōng chū xiào):謂尋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語本《後漢書·韋彪傳》:「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6、眾人摸象(zhòng rén mō xiàng):比喻看問題總是以偏概全
7、魏顆結草(wèi kē jié cǎo):春秋晉魏顆不從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後與秦將杜回戰於輔氏,「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餘是以報。』」見《左傳·宣公十五年》。後因以「魏顆結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報效之意。
8、日引月長(rì yǐn yuè cháng):謂事物隨時光流逝而日漸增長。語本《國語·齊語》:「昔吾先君襄公築臺以為高位,田、狩、罼、弋,不聽國政,卑聖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韋昭註:「引,申也;長,益也。」
9、呂武操莽(lǚ wǔ cāo mǎng):呂雉、武則天、曹操、王莽的合稱。舊時都被認為是以陰謀手段篡奪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竊取政權的國賊。
10、己溺己飢(jǐ nì jǐ jī):亦作「己飢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後因以「己溺己飢」或「己飢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是以造句和解釋_是以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