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Logo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新設計,它會充分的考慮時代背景、企業的業務和願景,以及人們的審美觀進行設計,藉此調整戰略和品牌形象。如:中央臺臺標的變化。
換Logo這件事可能是一件好事,搞得好品牌可能進一步深入人心。
Google現在使用的Logo宣稱為「17年來最大的變動」。新Logo的字體猶如蠟筆畫一樣的筆觸,給人活潑清新的感覺,也讓全球用戶感受到科技巨頭與時俱進的跨平臺、多領域服務。
換Logo這件事也可能是一件壞事,搞不好可能就會被吐槽到黑。
2014年世界盃的標誌,看到後啥也不想說了。
隨著近幾年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孟晚舟事件的發酵,華為的菊花LOGO被廣大網友調侃是在「切蘋果」。這樣的刀功和擺法,只想說「神還原」,原本富含科技元素的「菊廠」Logo,一下子變得「土味」了。
截止到目前,華為已經對自己的Logo進行了三次升級。
第一代的Logo有15片花瓣
最初的華為技術公司專注於製造電話交換機和企業解決方案,據說15片花瓣是代表著15個創始人,15片花瓣的菊花寓意著蓬勃向上,萬眾一心。
第二代的Logo被網友評判得有一些帶懸疑解密的色彩。
有人說華為初期創業的15個人,走了7個,就留下了8個,新的Logo就變成了8片花瓣。
有人說新的Logo像是「非」的變體。
官方的解答是:八片花瓣由聚攏到散開,寓意著華為發展事業上的興盛。底部核心聚在一起,說明華為堅持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理念的核心聚焦。花瓣上加入光影元素,折射出了華為創新、穩健、和諧,寓意著華為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和諧商業環境、開放合作的理念。
此時華為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華為,並且拓展了原有的業務,開啟了消費者業務(如:手機業務)。花瓣下的黑色「HUAWEI」字母,著重而突出,獨立而吸引人。
第三代的Logo過渡到時代要求的扁平化設計風格。
這時的華為Logo保留了二代Logo的圖案基礎,移除漸變效果,優化了「HUAWEI」字體,使其變得更加適應數字媒體平臺的傳播和應用。
近幾年華為開始逐步放棄使用「菊花」,而採用純字母「HUAWEI」。
2015年華為在巴黎成立華為美學研究中心,聘請法國設計師Mathieu Lehanneur為首席設計師並帶隊進行華為產品工業設計。
他的設計團隊認為華為Logo的菊花不具美感,放在產品上會顯得繁瑣且不夠時尚,遠不如單純一排字母更加簡潔明了。
單純字母確實更加符合大公司的氣質,如:三星、谷歌、索尼等。最好的傳播方式就是把華為的IP做成品牌印象,如:阿迪達斯、可口可樂,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反觀「菊花」這個Logo,很多人第一眼看到並不知道它是個啥,又寓意了啥含義,啥也不是,還醜。「菊花」圖形不利益華為的國際化,而「HUAWEI」這幾個字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從報紙、電視看到。
Logo代表了一個品牌的形象,從Logo裡就能看到一個企業的前世今生。一個成熟的Logo不僅僅需要創意和技巧,還需要更好地融入品牌的價值,激發人的視覺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