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陽明山公園資料指出,大屯火山匯主要分二階段噴發:
第一階段噴發由280萬年前持續到250萬年前,分為二期:
第一期由280萬年前開始噴發,原始的丁火朽山噴出大量火山碎屑巖,堆積在中新世沉積巖上;
第二期約在250萬年前,在今日的大磺嘴附近也有了噴發活動,形成原始的大屯山。
在第一階段噴發之後,大屯火山群沉寂了約170萬年,直至80萬年前,才開始第二階段的噴發。
第二階段噴發由80萬年前持續到20萬年前,分為三期:
第一期是80萬年前至60萬年前,首先噴發的是竹子山亞群,分布極廣的熔巖流構成竹子山的底部,到了70萬年前,是大屯火山群噴發活動最猛烈的時期,幾乎所有的亞群均陸續噴發;
第二期是指60萬年前至50萬年前,此時只有七星山、大屯山及磺嘴山還有噴發活動。除了七星山有大規模的噴發外,其它的活動均很小。
最後一期是自50萬年前至20萬年前,只剩下大屯山亞群的烘爐山、面天山兩處噴發與七星山腰的寄生火山-紗帽山形成,之後整個大屯火山群的活動又進入了休止期。
然而又研究指出,大屯山火山群最近一次爆發並非20萬年,而是5000年前,已符合國際火山學會的「活火山」定義,並非休火山;由該地區旺盛的溫泉活動以及火山的硫磺噴氣成分分析,顯示大屯火山匯的地殼深處有高溫巖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