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西藏ASgamma實驗觀測到蟹狀星雲方向100TeV以上的伽瑪射線;右圖:美國哈勃望遠鏡觀測的蟹狀星雲圖片(圖片來自於NASA)。中科院高能所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3日在北京對外宣布,中日合作西藏ASgamma實驗團隊近日利用中國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陣列發現迄今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伽瑪射線,標誌著超高能伽瑪射線天文觀測進入到100TeV以上的觀測能段。
原初宇宙線進入地球大氣後,與大氣中的原子核發生相互作用產生空氣簇射的示意圖。中科院高能所
這些宇宙伽瑪射線來自蟹狀星雲方向,能量高達450TeV(1TeV=10的12次方電子伏特),比此前國際上正式發表的75TeV的最高能量高出5倍以上。相關觀測結果將於7月下旬作為亮點文章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
西藏ASgamma實驗觀測到的最高能量伽瑪射線(450TeV)的空氣簇射在探測器上產生的密度分布。中科院高能所
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由中科院高能所和日本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共同主持。中科院高能所實驗團隊介紹說,蟹狀星雲是位於金牛座的著名超新星遺蹟,距離地球6500光年左右,其能量來源是位於其中的高速旋轉的脈衝星,即蟹狀星雲脈衝星。蟹狀星雲在全電磁波段均具有較高的亮度,因此科學家在從射電、光學、X射線直至伽瑪射線的整個電磁波段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觀測和研究。但是,隨著光子能量的增加,光子流強越來越低,觀測也越來越困難。此前,國際上探測到的最高能量的伽瑪射線為75TeV,是德國的HEGRA切倫科夫望遠鏡實驗組觀測到的。這次中日合作實驗團隊發現了24個100TeV以上的伽瑪射線事例,超出宇宙線背景5.6倍標準偏差,其中能量最高的約為450TeV。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100TeV以上的高能光子可能是更高能量的電子與周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光子發生「逆康普頓散射」的結果,而超高能電子、正電子則在蟹狀星雲的脈衝星風雲中產生。由此可以推斷,「蟹狀星雲」是「銀河系內天然的高能粒子加速器」,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電子加速器(加速電子最高能量0.2TeV)相比,「蟹狀星雲」的電子加速能力至少高了上萬倍。
左圖: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組利用地下繆子探測器;中圖和右圖:由於伽瑪光子產生的繆子數量遠遠少於質子和重原子核與空氣作用所產生的繆子數量,因此可根據地下繆子探測器探測到的某個事例產生的繆子數量來甄別該事例是伽瑪光子事例還是非伽瑪光子事例。中科院高能所
科學家指出,伽瑪射線光子是電中性的,不受磁場偏轉,能直指其產生的源頭,而超高能量的伽瑪射線又是由高能帶電粒子產生的。因此,超高能伽瑪射線觀測是研究這些極端粒子加速過程及其發生的極端環境的獨特途徑,是探索極端宇宙的重要探針之一。了解伽瑪光子所能達到的最高能量以及這些超高能光子能量的分布,研究產生超高能伽瑪射線光子的各種可能天體,有助於揭示宇宙中極端天體的性質,以及其中的極端天體物理過程和規律。
中國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左圖:ASgamma表面陣列;右圖:地下水切倫科夫探測器)。中科院高能所
西藏ASgamma實驗位於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1990年一期陣列建成並開始運行,後來多次升級改造,在銀河系宇宙線的探測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發現。2014年,中日合作實驗團隊成員在現有65000平方米宇宙線表面探測陣列下面新增加有效面積4200平方米的地下繆子水切倫科夫探測器,利用這種地下繆子水切倫科夫探測器的數據,能夠剔除99.92%的宇宙線背景噪聲。合作團隊正是憑藉地下水切倫科夫繆子探測器,使得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成為100TeV以上能區國際上最靈敏的伽瑪射線天文臺,並因此測得本次100TeV伽瑪射線,後續的運行還有望發現更多的超高能伽瑪射線源。
據了解,作為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的後續項目,中國正在四川稻城建設大面積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其部分設備已經建成並投入觀測運行。和ASgamma實驗相比,LHAASO的能量範圍和靈敏度要高一個數量級以上,將把宇宙線物理和超高能伽馬射線天文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此外,在空間探測方面,中科院高能所正在牽頭申請「探索極端宇宙」EXU國際合作大科學計劃,其綜合性能比現有的同類空間探測設備將有大幅度的提升,宇宙線物理和高能伽馬射線天文也是該計劃的主要科學目標。EXU和LHAASO以及中外的其他空間和高山天文臺相結合,將對宇宙極端天體和過程開展全天空、全時域、多波段和多信使的立體觀測研究,預期實施之後將取得更多和更重大的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