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一個新器官!| 醫脈3分鐘

2020-10-23 醫脈通

今天的醫療圈

發生了哪些與你有關的大事?

更新、更全的醫學動態

3分鐘一網打盡

********

今日關鍵詞:揮刀切丁丁,二次感染,人體新器官,流感疫苗致死

來源:醫脈通

作者:晚報君

醫脈通編輯綜合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數說60秒

➤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確診病例18例,均為境外輸入

百度實時疫情播報截圖

@國家衛健委官網10月2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8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9例,福建7例,重慶2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5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804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37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現有疑似病例7例。累計確診病例3185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2948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10月2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248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80865例,累計死亡病例4634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5747例,現有疑似病例7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848666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8118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1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1例(均為境外輸入);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403例(境外輸入402例)。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5874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5280例(出院5019例,死亡105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6例(出院46例),臺灣地區548例(出院497例,死亡7例)。

新聞60秒

➤張文宏:「二次感染不值得討論」,現在最重要兩件事

視頻截圖

@我們視頻張文宏認為,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是疫苗,第二是藥物。10月22日,2020年浦江創新論壇在上海開幕,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特別對話」環節對全球疫情新近趨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近期國外又爆出二次感染病例「,張文宏說,全球的感染人數已突破4000萬人,被認為可能是二次感染的病例只有9個人。這9個可能二次感染的人也許存在特殊情況,要麼是病例的原因,要麼是測序的原因,要麼是這些病人自身免疫系統的問題。9個人相對於4000萬感染人群來講,目前還不值得討論。「下一個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全球如何打破疫情控制的不平衡,全球如何儘快地實施互相可以重新打開,這個要求還是很高的。需要各個國家的合作和科技創新。」

➤燃爆了! 醫生小哥哥組團出道,唱出《與眾不同》的醫路歷程!

中日友好醫院漫畫截圖

@健康中國近日,中日醫院的兩位醫生小哥哥Dr.溫和Dr.麻共同演唱了一首原創歌曲《與眾不同》,用動感的方式講述醫生「與眾不同」的醫路歷程:你說我少見笑容,你說我總憂心忡忡,你說我有一雙犀利的眼眸,堅定卻少見溫柔.......其實我也會感慨秋意濃,想放鬆奈何責任重,其實我更期盼雨後的彩虹,只是顯得與眾不同......

➤科學家意外發現一個人體新器官

網頁截圖

@中國青年網美媒稱,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器官:藏在喉嚨深處上部的唾液腺。這一發現對於癌症的治療非常重要。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0日報導,這一鼻咽部位——鼻子後面——據信除了極小的瀰漫性的唾液腺外什麼都沒有,但新發現的器官平均約1.5英寸長(3.9釐米)。由於其位置在一塊稱為咽鼓管隆凸的軟骨上,這些新腺體的發現者稱它們為隆凸唾液腺。這些唾液腺很可能是潤滑和溼潤鼻和口腔後面的上咽喉部的,研究人員在9月23日的英國《放射療法與腫瘤學》雜誌上寫道。

報導稱,這是個意外發現。荷蘭癌症研究所使用結合了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兩種成像技術的前列腺特異膜抗原(PSMA) PET/CT醫學成像技術來研究前列腺癌。在PSMA PET-CT掃描中,醫生將一种放射性的「示蹤劑」注入患者體內。這一示蹤劑與蛋白質的前列腺特異膜抗原相結合,在前列腺癌細胞中,PSMA會升高。臨床試驗發現,PSMA PET-CT掃描可比常規成像技術更好地發現擴散了的前列腺癌。

PSMA PET-CT掃描也恰好非常擅於發現唾液腺組織。該腺體在PSMA中也很高。現在,人類有三個已知大唾液腺:一個在舌下,一個在下顎下,還有一個在臉頰後部的下顎的後面。除此之外,咽喉和口腔黏膜組織中或許散布著上千個極小的唾液腺,研究的共同作者、荷蘭癌症研究所的放射腫瘤學家沃特·福格爾在一項聲明中說。

為了證實這一發現,福格爾及其同事對100名患者(由於聚焦於前列腺癌,其中99人為男性)進行了掃描,發現所有人都有新發現的這一腺體。他們還對人體捐贈項目捐贈的兩具屍體的鼻咽部進行了解剖,發現新發現的這一身體部位由黏液腺組織和流入鼻咽部的導管構成。

報導稱,這一發現對於癌症的治療非常重要。在頭部和脖子部位使用放射性療法來治療癌症的醫生可設法避免對唾液腺進行照射,福格爾說,因為破壞這些腺體可能會影響到生活質量。「患者可能會在吃東西、吞咽或說話時遇到困難,這會成為負擔,」他說。

但是,由於沒有人知道有隆凸唾液腺,所以,沒有人試圖去避免照射這一部位。研究人員研究了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接受治療的700多名癌症患者的醫療檔案,發現,患者未知腺體部位受到的輻射越多,他們在治療中報告的副作用越多。因此,這一新發現可轉化為使癌症患者較少地產生副作用。

瑞德西韋成全美首個獲批新冠治療藥物

@觀察者網據路透社報導,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當地時間周四(22日)為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開綠燈,批准該藥物用於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瑞德西韋也成為美國首個獲準用於新冠患者的藥物。

路透社報導截圖

這種通過靜脈注射的抗病毒藥物是美國總統川普確診新冠時所使用的藥物之一。FDA是在川普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舉行最後一場辯論的幾個小時前宣布這項決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瑞德西韋、羥氯喹等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稱這些藥物對於降低新冠肺炎致死率「收效甚微」。

最終研究結果顯示,從總體死亡率、接受呼吸機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這些方面進行對比,這些試驗用的藥物全都「對新冠治療收效甚微,或是根本沒有效果」。根據報告的數據,最終使用瑞德西韋的2743名重症患者中有301人死亡,與之對照的2708名重症患者中則有303人死亡,兩組患者死亡率之比為0.95,28天試驗期的死亡率曲線高度重合,幾乎無明顯差距。其他幾種藥物的結果也大同小異,死亡率沒有明顯差異。

➤為考研他揮刀自宮……切丁丁真能消性慾嗎?

圖源:見水印

@健康時報日前,一則新聞引起關注:一名大學生正處於準備考研的重要時刻,一心希望可以考上心儀的大學。可在備考期間,總是被性慾幹擾,無法專心複習。於是對自己痛下殺手,在學校教室的衛生間內,揮刀自宮。

其實,在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中,有一種治療方法叫「去勢手術」。因為研究發現,前列腺癌的發病和進展,都與體內的雄激素水平有關。如果體內的雄激素水平降低,就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讓腫瘤細胞萎縮。所以去勢手術,簡單的說就是將患者的睪丸切除,達到降低體內雄激素水平的目的。從為了降低雄激素水平角度考慮,醫生切掉的是患者的蛋蛋,而不是「丁丁」。

➤廣西一幼兒園16名孩子感染諾如病毒,9月以來多地現類似案例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官網截圖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官網 10月21日,大化曦龍灣幼兒園16名幼兒相繼出現嘔吐、腹痛症狀,家長連夜將孩子送醫治療。

經該縣疾控中心檢測,在小孩嘔吐物中檢測出諾如病毒,初步分析因感染諾如病毒引起。據統計,病發的幼兒患者中,符合感染諾如病毒的病例共10例。目前,當地疾控中心已要求事發幼兒園停課3天,並對幼兒園進行全面消毒。諾如病毒是全球急性胃腸炎散發病例和暴發疫情的主要致病原,能夠引起人類急性胃腸炎。諾如病毒對環境抵抗力強,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在寒冷季節呈現高發,所有的非細菌性腹瀉暴發中,60%~90%由諾如病毒引起,是一類自限性疾病。

國際60秒

➤澳大利亞養老院每周發生50起性侵案,施暴者多是……

@中國青年網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的全國性調查顯示,在該國養老院中,每周約有50起性侵事件發生,而施暴者多為護理人員。該數據讓澳大利亞上下一片驚呼。

英國廣播公司22日報導說,上述調查由專門處理老年護理行業的質量和安全問題的皇家委員會實施,該委員會由總理莫裡森於2018年建立。兩年以來,該委員會一直不斷披露老年人遭虐待的案件。22日,該皇家委員會調查人員公布了階段性報告稱,2018-2019年一年間,澳大利亞養老院發生了大約2520起性侵事件。「這是國家的恥辱。」該委員會法律顧問彼得·盧森對此表示,儘管這些數字令人不安,但澳大利亞政府部門收到報告後沒有採取後續行動的做法更糟糕。

➤川普和拜登最新一次新冠檢測結果均呈陰性

@人民日報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在與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最後一場辯論前夕,川普和拜登均接受了新冠病毒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白宮幕僚長馬克·梅多斯(Mark Meadows)周四(22日)下午在那什維爾告訴記者,川普在空軍一號上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與此同時,拜登競選團隊一名官員22日也宣布,拜登當天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

白宮醫生肖恩·康利此前曾向媒體表示,川普已經連續數日新冠檢測呈陰性。自返回白宮以來,川普身體狀況穩定,沒有跡象顯示病情進一步發展,他可以自10月10日起參加公開活動。川普10月1日在社交媒體上稱,他和夫人梅拉尼婭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均呈陽性。

➤義大利疫情突然反彈,7000師生確診,學校被迫停課

百度疫情實時播報

@騰訊新聞西方各國似乎對新冠疫情一直都不是很重視,哪怕目前疫情還未得到完全控制,義大利等歐洲各國都已經全面復學,美國總統川普也宣稱,未來幾天將會讓全美的各級學校重新開學,這樣的行為明顯是置學生的生命安全於不顧。

據義大利媒體報導,自從9月14日復學以來,目前已有超過7000名師生感染新冠疫情,並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擴大當中。如果義大利當局再不採取有效行動,義大利很有可能面臨再次休學的困境。之前義大利官方人員曾多次表示不會關停教育機構,但是在確診病例直線上升的情況下,義大利卡帕尼亞大區也不得不在16號關停所有學校,並且開始為期兩周的自我隔離,直到月底30號再正式複課。

➤韓國28人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民眾直呼感染流感總比打疫苗死了好

視頻截圖

@央視頻據韓聯社最新消息,截至10月22日19時,韓國已有28人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且死亡人數仍在不斷上升。民眾對此表示強烈擔憂,直呼:感染流感總比打疫苗死了好。

➤巴西總統拒購中國疫苗,外交部:中巴兩國在抗疫領域合作良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就巴西總統博索納羅21日表示巴西拒絕從中國購買新冠疫苗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2日指出,中國新冠疫苗自主研發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已有4款疫苗在多國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各國對中國疫苗研發均予以高度評價。中方還加入了「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將切實履行疫苗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後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貢獻。

當地時間10月20日,巴西衛生部長帕祖洛在與各州州長會晤後,宣布將購買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並將其納入國家免疫計劃。不過,這一協議在21日遭到博索納羅總統的反對。7月21日,巴西開始對科興研發的新冠疫苗進行III期臨床試驗。

責編 | 蘇暄

還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說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時間順序排列。

這可能讓你無法及時看到我們的文章。

為了以後我們能每晚6:30見面,我想邀請你

不見不散哦!

相關焦點

  • 荷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人體新器官
    我今天看到網絡上開始發布這樣一篇文章美媒:科學家在喉嚨裡意外發現新器官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0日報導,這一鼻咽部位——鼻子後面——據信除了極小的瀰漫性的唾液腺外什麼都沒有,但新發現的器官平均約1.5英寸長(3.9釐米)。
  • 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美媒稱,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器官:藏在喉嚨深處上部的唾液腺。這一發現對於癌症的治療非常重要。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0日報導,這一鼻咽部位——鼻子後面——據信除了極小的瀰漫性的唾液腺外什麼都沒有,但新發現的器官平均約1.5英寸長(3.9釐米)。
  • 科學家發現人類新器官 發現了一個未知新器官人體秘密還有很多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人類新器官 發現了一個未知新器官人體秘密還有很多 在生物學如此發達的今天,雖然我們已經攻克了很多疾病,可以在細胞甚至是分子的層面上對人體進行研究,甚至能夠利用基因編輯的手段來改變一個生物體的性狀,但是對於人體來說依舊有很多的未解之謎.
  • 在人的喉嚨深處,科學家意外發現新器官,人體奧秘還有多少?
    引言 隨著世界各國不斷發展,而也讓我們發現了很多未知的秘密,雖然現在各國都在探索海洋和外太空的秘密,但我們人體的奧秘還存在著很多,在近段期間,外國科學家在人體當中又有一個意外發現,那就是在我們的喉嚨深處,意外發現了一個新器官。
  • 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唾液腺
    美媒稱,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器官:藏在喉嚨深處上部的唾液腺。這一發現對於癌症的治療非常重要。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0日報導,這一鼻咽部位——鼻子後面——據信除了極小的瀰漫性的唾液腺外什麼都沒有,但新發現的器官平均約1.5英寸長(3.9釐米)。
  • 科學家意外發現一個新器官,或能治療癌症?
    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的新器官,你最好奇的可能是這個器官的作用!近日,荷蘭的科學家在人類的鼻子後面就發現了這樣一個可能有助於腫瘤治療的新器官——咽鼓管唾液腺。,平均長度約3.9釐米,位於鼻子後面一塊被稱為咽鼓管隆凸的軟骨上方。
  • 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藏」得很深
    發布在《放射療法與腫瘤學》雜誌的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發現在一塊稱為咽鼓管隆凸的軟骨上有一個新器官,並將其稱為「隆凸唾液腺」。這一個新器官是研究人員在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兩種成像技術的前列腺特異膜抗原醫學成像技術來研究前列腺癌時意外發現的
  • 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咽鼓管唾液腺真的是新器官嗎?
    鼻咽區——鼻子後面——被認為除了顯微鏡下的、瀰漫性的唾液腺外沒有其他宿主;但新發現的這一組平均長度約為3.9cm。由於它們位於一塊叫做咽鼓管圓枕的軟骨上,這些新腺體的發現者將它們命名為管狀唾液腺( tubarial salivary glands),也會稱其為咽鼓管唾液腺。
  • 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未知新器官 人體內有多少個器官都有什麼功能
    10月20日,美媒報導稱,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未知新器官,而這個新器官則是一個藏在喉嚨深處上部的唾液腺,被發現者稱為隆凸唾液腺,這一新器官的發現也對癌症的治療有著重要意義,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未知新器官,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 新的器官?科學家在人的喉嚨深處,發現一個未知新器官
    人類對自身解剖結構的研究歷史已有數千年,時至今日,科學家似乎已經對人體解剖學了解得非常透徹。數十個器官、數百塊骨頭和結締組織連接在一起,組成了複雜的人體。然而,儘管經過了多個世紀的仔細研究,人類的身體依然能讓科學家感到驚訝。
  • 科學家發現未知人體新器官
    近日荷蘭科學家在一篇雜誌上發文,文章內容表示:他們在身體上發現了一個新的人體器官。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疑惑了?現在科技那麼發達,人體不是早已經被透了嗎?為什麼還能發現人體的新器官?人體也被解剖了好多年了,什麼東西應該都懶得差不多了吧? 可事實是並非如此! 這個被發現的新器官只有幾釐米大小,名叫:管狀唾液腺。
  • 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間質」 與癌細胞擴散有關!
    )期刊中,發表了一篇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人體內有一個一直被忽略的重要「器官」,且是所有器官中體積最大的一個,還是導致癌細胞會轉移至其他部位最重要的因素。據《新科學人》(New Scientis)及《生活科學》(Live Science)報導,這次科學家發現的「新器官」叫做「間質」(Interstitium),是一個充滿液體的組織空間,分布在皮膚表皮下方、消化道、肺、血管、肌肉、泌尿系統等器官周圍,在體內相互連接、分布廣泛,是一個由強大柔韌蛋白質支撐的複雜腔室。
  • 科學家在人的喉嚨深處,發現了一個未知新器官,人體秘密還有很多
    解剖學已經發展幾個世紀了,有無數的解剖案例,怎麼會不知道人體內都有啥器官呢?其實還真是,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物工程結構,可以肯定很多微小、隱藏較深的器官依舊沒有被我們注意到。,大小只有3.9公分,這個器官是唾液腺。
  • 新發現|腸繫膜:人體的新器官?
    解剖學的新發現,總是令人痴迷。
  • 科學家發現人類新器官,穴位經絡或許成為下一個新發現
    最近,荷蘭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組新的人類器官:一對隱藏在鼻咽後部的唾液腺。之後,他們對歷史上的掃描件進行查看,還對兩具屍體進行了解剖,確認了這個器官是真實存在的。2、人體的新器官還有多少沒有被發現?2018年,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免疫系統新器官,該器官位於淋巴腺外側
  • 美媒:科學家在喉嚨裡意外發現新器官
    美媒稱,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器官:藏在喉嚨深處上部的唾液腺。這一發現對於癌症的治療非常重要。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0日報導,這一鼻咽部位——鼻子後面——據信除了極小的瀰漫性的唾液腺外什麼都沒有,但新發現的器官平均約1.5英寸長(3.9釐米)。
  • 科學家發現了人體新器官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日前,據外媒報導稱,有科學家在相關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人體新器官,其位於咽鼓管隆凸的軟骨上,平均約1.5英寸長(3.9釐米),被稱為咽鼓管唾液腺,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對於減少癌症治療中的副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該研究發現已發布在《放射治療與腫瘤學》(Radiotherapy & Oncology)上。
  •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
    3月29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個研究團隊已識別出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器官,它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他們發現,曾被認為遍布全身的密集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充滿流體的間質(interstitium)網絡,並發揮著「減震器」的作用。
  • 美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就是3千年前中國早就發現的經絡!
    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轟動國內外,原來是中醫「經絡」,3月27日,美國科學家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中發表論文,宣布發現了人體內一個未知的「新器官」,充滿流體的「間質組織」,他們利用最新技術發現了一條「流動流體的高速公路」。這一新聞發布後,引起轟動,美國所有主流媒體,科技媒體全部為之振奮,國內媒體也進行了相關跟進報導。
  • 人體最大的新器官被發現!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個研究團隊已識別出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器官,它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