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琴揚州發聲 聽!這一曲穿越千年的琴音

2021-01-20 揚州網

馬維衡現場演奏古琴。受訪者供圖

記者 王鑫

公元1095年,夏夜,微風吹過,竹林裡瀰漫著一股清香。因為得了一張好琴,蘇東坡心情極佳。彼時,琴之於文人,意義非常,就連他的老師歐陽修,也曾為一張好琴,茶飯不思。

手中的這張琴,琴面光潔如鏡,絲弦柔韌彈性,吟猱綽注間,音色或深沉、或悠遠,如長空雁叫、似萬古流泉,無一不恰到好處,讓人靈臺明淨、心曠神怡。蘇東坡大喜,在琴背上,刻下了「紹聖二年東坡居士」。

時光流轉,到了明代,這張琴輾轉到了江南。這片風柔水暖之地,不斷滋養著古琴的音色,而泛音清亮、古樸松透的琴聲,也吸引了眾多江南文人。就連「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也忍不住在琴背上刻下銘文,留下自己的偏愛。

這張琴,便是在中國古琴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松石間意」。光是在琴上刻下的銘文,就有文字題刻十二則、印章一個,是迄今為止,國內所見題刻最多的一張古琴。除了蘇東坡、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還有沈周、文彭、王寵、石渠、陳庭鷺等,都是名噪一時的文人雅士。

如今,這張「松石間意」琴,被安放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內。只是偶爾有展覽時,靜靜躺在厚厚的玻璃罩下,迎接著觀眾們仰慕驚嘆的目光。

直到昨天,「松石間意」被小心翼翼捧了出來,安上了絲弦,調整了琴音,在古城揚州,一曲廣陵琴曲《平沙落雁》,再次讓世人見證了它的高山流水、如鳴佩環。

這一刻,琴聲為線,一曲千年。

1

四大名琴齊聚 千年古琴揚州發聲

和「松石間意」一起來到揚州的,還有另外三張中國名琴。一張是唐代「襄」琴,距今已有1400餘年,該琴銘文中的「莆陽蔡氏」,乃指北宋大書法家蔡襄。一張是北宋「鳳鳴」琴,琴底項部題篆書琴名「鳳鳴」二字,其下陰刻行草四言詩兩行:「鳳皇來儀,鳴於高崗。文章瑞世,其道大光。」落款為:「景祐元年春日,清畫堂主人題。」款下一方章,篆文為「王元穎印」。一張是明代「璐王中和」琴,琴底項部楷書琴名「中和」,龍池下楷書五言詩一首:「月印長江水,風微滴露清。會到無聲處,方知太古情。」落款為「敬一主人」,詩下一寬邊大印,篆書「潞國世傳」。

這四張古琴中,「松石間意」琴、「襄」琴是國家一級文物,「鳳鳴」琴、「璐王中和」琴是國家二級文物,都堪稱是「國寶級」。

「抗戰期間,居於北方和江浙一帶的文人雅士及古琴名師,紛紛來到重慶避禍,因而大量珍貴古琴從全國各地匯聚到重慶,目前我們館藏有古琴48張。其中,這四張最為珍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黃小戎介紹,平時這些古琴很少對外展出,但博物館一直也在思考,如果不利用,這些古琴永遠都是沒有生命的陳列。「於是我們就構思了『古琴新聲』這個活動,讓現代人聽一聽,千餘年前的古琴,到底是什麼聲音,為何有著如此經典而迷人的魅力。「這次來到揚州,也是這四張古琴進入博物館以來,首次安弦發聲。」

據介紹,這四張古琴,從重慶運至揚州,光是運費和保險費等,就要十多萬元,聘請的安保公司是為故宮博物院做過安保工作的。抵達揚州後,它們被送到揚州博物館庫房進行保管,而且有著嚴格的時間管理制度,上午8點半出庫,下午4點半回庫。

2

三位名家演奏 千裡來揚為覓知音

錄製古琴新聲,為何捨近求遠,千裡赴揚州?

絕世好琴,須有名家來彈。

「揚州是廣陵琴派的發源地,如今還有很多廣陵琴人活躍在中國琴界,來這裡錄製,是為了給這四張絕世好琴,找到當代知音。」黃小戎介紹,錄製前,特地來揚考察了環境、錄音棚設備等。「一切都很令人滿意,這些促成了四張名琴,齊聚揚州,共奏新聲。」

上海龔一、天津李鳳雲、揚州馬維衡,這三位都是目前國內最頂尖的古琴演奏家。根據錄製計劃,5日、6日、7日,三位名家每人各自用一張琴,演奏一首古琴曲。龔一演奏的是《離騷》《大胡笳》《洞庭秋思》《醉漁唱晚》,李鳳雲演奏的是《流水》《廣陵散》《鶴鳴九皋》《相思曲》,馬維衡演奏的是《平沙落雁》《良宵引》《憶故人》《山居吟》。

「開心」「痛快」「酣暢淋漓」。這是三位名家錄製完成後的感慨。

「這種感覺真是太奇妙了,古琴是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樂器,寄託著每一位彈琴者的情思。當我在演奏『松石間意』琴時,我就是在和蘇東坡、唐伯虎交流,這種奇妙而獨特的感覺,就是琴人最大的幸福。」馬維衡介紹,為了演奏好這四張古琴,提前做了很久的準備。「都是名琴,音色各有千秋,有的清亮婉轉,有的深沉厚重,四首琴曲都要找到最合適的那張琴。」

昨天,整個活動錄製完畢,四張名琴,即將回渝。黃小戎表示,對在揚州的錄製非常滿意,期待這12首琴曲早日問世。「我們已經和騰訊音樂達成協議,這12首琴曲,將來會在QQ音樂等平臺上播放。屆時,三位名家、四張名琴、重慶收藏、揚州錄製的這段古琴佳話,就會在行雲流水般的古琴聲中,世代相傳,餘音不絕。」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古琴選修課爆滿 傳統文化抓住年輕人的心
    來到倪羽朦的課上,他們更切身地感受到傳統古琴的魅力。作為楊浦區區級非遺項目古琴的傳承人,倪羽朦最初學彈古琴,是因為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倪羽朦的父親是中國當代著名斫琴家、梅庵琴派第四代傳人倪詩韻,是個實打實的「琴痴」。「小時候在家,除了吃飯和睡覺,父親都在彈琴。家裡永遠飄蕩著嫋嫋琴音。有時候好奇,我就過去看一會,更多的時候就邊做自己的事,邊聽著父親的琴音。」
  • 清明上河園:月色燈意闌珊 恍然穿越時空 夢回千年大宋
    明月燈海耀東京,一城火樹銀花開,宋韻華彩溢千年,燈海人潮不夜天。徜徉《大宋·汴河燈影》燈會,華燈若乎火樹,熾百枝之煌煌,在賞四季汴河美景,恍然穿越時空,夢回千年大宋。順流而下的搖晃擺動之中,宋之形便在這寥寥星光、綽綽燈光中顯露,少了陰謀權勢的帝王無情,多了凡人市井的人間煙火。初入小船,船槳搖曳,於凌波中穿行,仿佛要開始一段穿越時空的擺渡。
  • 音樂無界,「洞」聽龍遊!郎朗首次在千年石窟演奏,帶你一飽耳福……
    音樂無界,「洞」聽龍遊!郎朗首次在千年石窟演奏,帶你一飽耳福…… 2020-10-16 10: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了解琴臺路的由來嗎 知道何謂伯牙絕弦嗎 聽琴音嫋嫋 背後好多故事...
    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戴茹帶著三位學生來到現場,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為大家講述了古琴的歷史淵源,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鍾子期與俞伯牙等與古琴相關的歷史故事,並先後表演了《神人暢》《鳳求凰》《流水》,帶領孩子們在古樸淡雅的琴聲中領略千年中華文化和音樂的魅力。  原來琴臺路  還有「鳳求凰」的典故「現場的小朋友誰去過琴臺路?舉手我看一下。」戴老師說完,現場只有三五個孩子舉手。
  • 古琴文化,古代文人情懷中「雅致」的體現和集中反映
    作為上千年的文明古國,和長期以儒學為社會主流思想的古代中國,孕育發展了很多思想和文化。其中的古代傳統文人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而雅致二字又高度概括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特點和風骨。說到雅致,就不得不提文人墨客們都心嚮往之的古琴了,古代文人可不只是會吟詩作賦,要真的被人尊為文人騷客,必須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 黑洞與暗能量揭秘 時光隧道可穿越千年
    原標題:黑洞與暗能量揭秘 時光隧道可穿越千年   近日,科學家在黑洞中發現了可穿越時空的時光隧道,而宇宙中暗能量也表現也證明了通過時空隧道可穿越千年,下面科技訊小編帶你看下黑洞與暗能量揭秘,時光隧道可穿越千年。   近日,關於黑洞似乎又有了一些新的進展。
  • 千年鐵樹開了花,千年鐵樹長啥樣?這園內千年鐵樹四十多棵
    俗話說,千年鐵樹開了花,千年鐵樹長啥樣?在廣西十佳景區南寧青秀山風景區蘇鐵園,有幸一睹千年鐵樹風採。蘇鐵園,佔地80畝,有鐵樹10000多棵,其中千年以上的鐵樹40多棵,鐵樹王已有1300多年樹齡。有遊客說:「這裡不愧是鐵樹王國,鐵樹博覽園,到了這裡才知道什麼是鐵樹。」
  • 雙璧同輝,邂逅穿越千年的美麗
    「良渚你好,終於相見」 一個在西遼河畔 一個在太湖之濱 穿越千年 跨越千裡 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今日以「玉」會「
  • 可供人穿越的「蟲洞」存在嗎?古籍中也曾記載,再回頭已是千年
    導讀:可供人穿越的「蟲洞」存在嗎?古籍中也曾記載,再回頭已是千年現在電視劇和電影中很多題材講的都是「穿越」的話題,從這個時空穿越到另一個時空,或者是另一個平行世界,感受不一樣的生活,這種題材現在已經是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題材,但是如此逼真的畫面,會讓人不得不想到,這類事情是人們憑空臆想出來的,還是真的在現實中存在呢?可供人穿越的「蟲洞」存在嗎?古籍中也曾記載,再回頭已是千年,這些事情在古代是真實存在的。
  • 有千年延陵吳,無千年陳桂洲
    民間有一句俗語:「有千年山,無千年官。」意思是說山嶽的存在是長久的,當官的時間卻是有限的,提醒後人切勿以官勢壓人,留下禍根。無獨有偶,泉州還有一句俗語,即「有千年延陵吳,無千年陳桂洲」。意思與上句俗語相近,說明族群的存在和發展是永遠的,做官的職位和權力卻是有時間性的,靠不住的。這句俗語源於清初泉州府一位清官陳桂洲的動人故事。
  • 《空仙的十年+千年路-官方千年篇》
    當時還沒開上層,老聽他們說以後開上層了怎麼怎麼樣,反正我是聽的津津有味。雖然聽不明白。但是很愛聽有關千年的事。在後來的事也記的不是很清楚了,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了嘛。記憶不是很深刻的事記不的了。總之開上層後,鬼使神差的,我開始跟老柏哥一起玩他的ID了。[當時沒有代練一說。]那時候別說是練上層了,就連對練下層都不是很有目標。所以號滿上層後,就天天蹲2館。打魔道士。
  • 香果樹--穿越千年的尋覓!
    山風拂過,花朵搖曳身姿閃爍於這青翠的群山之間。這便是我們成植的科技人員特意前往大邑飛水村探訪的成都最美古樹——一株圍徑達763釐米的香果樹。千年來,繁花巨樹孤獨終老,野生資源極為稀少。「山中難尋千年樹,世上難得百歲人。」2017年全國綠委辦和中國林學會共同發起尋找最美古樹活動,全國共評出85顆,四川入選5顆,而大邑縣飛水村的這顆香果樹,是成都唯一入選的「中國最美古樹」。
  • Vlog·千年古城零陵夜宴丨瀟湘夜裡的江湖聲,你聽……
    千年古城夜市中還有不少孩子們喜歡玩的娛樂節目,如碰碰車、鬼屋、打氣球等,幾個露天的唱吧吸引不少成年人高歌一曲。融於市井的夜市,是我們所能獲得的最簡單的快樂。大西門社區集中設置了彩色夜市帳篷101個,打造集美食小吃、文創產品、農特產品等於一體的夜市區。各種趣玩、美食、商品滿足您吃喝玩樂全方位的消費需求,還不快快前來體驗?
  • 千年回望司馬光—國圖公開課帶你回到「天才的時代」
    2019年11月17日,恰逢我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誕辰一千周年,國圖公開課特別活動「紀念司馬光誕辰一千周年——千年回望司馬光」在國家圖書館舉行。本次特別活動將知識與藝術相結合,通過專題演講、兒童劇表演、詩文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帶領讀者了解司馬光的一生及他的歷史貢獻。
  • 千年古銀杏「體檢」發現散白蟻
    石塔寺千年古銀杏是揚州一號古樹名木,它的維護是古樹名木維護的重中之重。由於古銀杏有幾個創口,在梅雨期過後,市綠化養護管理處布置專人為其清算創口。益倫白蟻蟲害防治公司現場了解到,工人在清算創口時,還意外發現白蟻。
  • 可供人穿越的「蟲洞」存在嗎?中國古籍曾記載,回頭竟已是千年
    無論是在現在的電視劇還是電影中,都少不了關於穿越的作品,甚至在這一領域中包含的題材已十分廣泛,讓人不得不去想,這類事件都是人們憑想像杜撰的,還是有一些史料供人們參考形成的?可供人穿越的「蟲洞」真實存在嗎?不得不讓人深思。
  • 古人說: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能夠讓人穿越的蟲洞真實存在嗎
    曾經有一段時間,穿越類的電視劇十分盛行。雖說現在已經沒有了,但是穿越這個神奇的事情還是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腦海之中,幾乎人人都在夢想著能夠來一次時空旅行。那麼這種能夠供人穿越的蟲洞真的存在嗎?說到穿越,古代人有一些關於此類事件的記載,像是世外桃源,一夢千年等事情都有在人們的記載之中出現。穿越甚至是時空蟲洞也開始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愛因斯坦提出,在宇宙之中可能存在著的連接著兩個不同時空的時空隧道,可以實現時空位移或是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時空旅行。蟲洞無處不在卻又無法找到,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之中,一旦速度能夠快到超過光速,便能夠進行時空穿越。
  • 找到蟲洞就能穿越?
    愛因斯坦說找到蟲洞就能穿越,其實中國古籍中早有記載還流傳甚廣。時空穿越是真是假,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就連史蒂芬·霍金,愛因斯坦都對此有所研究,愛因斯坦甚至提出,只要跑贏了時間就能回到過去,這話聽起來似乎沒什麼難度。但問題是,時間的標準是什麼呢?怎麼樣才能跑回原先的世界呢?愛因斯曾經完善了著名的「蟲洞理論」。
  • 千年石窟邂逅音樂盛典 浙江龍遊持續打造文旅融合IP
    龍遊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嚴建軍供圖龍遊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嚴建軍介紹,龍遊石窟具有獨特的聲學環境,再加上多層音箱的擺放設計以及洞壁的漫反射,使音樂在洞窟中的每一個點都有其可聽之處,形成一個沉浸式聽覺空間,因此是獨一無二的。2020龍遊石窟音樂盛典由三場洞窟音樂秀、一場戶外音樂節和一場學術研討會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