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譜行業領頭人周振:做中國人自己的質譜儀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廣州日報

周振

三代質譜人,後排左二為周振。

世界名校生歸國創業記

20多年前,周振就決定把自己的名字和「質譜儀」緊緊地聯繫起來,「這就是我的夢想」。20世紀90年代,在德國深造的周振研製出垂直引入式飛行時間質譜分析器,解析度達到20000,為世界最高水平。2000年他成功將高分辨技術引入國內,使中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少數具有高分辨飛行時間質譜儀研發能力的國家之一。

這18年來,周振認真做到了一件事:把這一技術實現產業化,打破了國內逐年擴大的質譜儀市場一直為國外公司全盤壟斷的局面。「不過,現在也只能說『撕開了一條小口子』。」周振很清醒:「現在國家每年對質譜儀的採購仍有98%依賴進口,我們只佔1%。」周振謹慎地談到未來:「十年之後,我們希望這一份額提高到20%,逐漸進入全球前十質譜儀企業的行列。」

今年49歲的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創辦人周振習慣性輕蹙著眉頭,每說一句話都要認真琢磨片刻,遇到突發的靈感,他會馬上找到紙筆,像小學生一樣趴在那裡仔細記錄下來。辦公室裡最顯眼的,是周振的滿頭華發,和掛在牆上的「鍥而不捨」四個大字。

十年「磨出」一款產品

如果不靠「鍥而不捨」的精神確實很難走到今天,「我們從2002年開始前期調研,2006年開始製造,到2013年推出市場,一款PM2.5飛行時間在線源解析質譜監測產品,用了十年。」周振說,他們研發推出一款產品的周期最快都是七年。當他2004年回國時,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飛行時間質譜儀產出基本上還是「零」。

在周振看來,當時的這一現實狀況都是意料之中。「質譜儀研究技術難度高,市場應用範圍比較專業,研發周期長,極少人願意投入。」

這是一個提升國家科技實力,打破技術壟斷,但不能短時間快速產生利潤的行業。周振感嘆,比起現在一些急劇發展的行業來說,他現在下的功夫更多是在積累核心競爭力、培養行業人才上,「賺的是『慢錢』」。

「質譜儀是什麼?可能現在很多人都不懂,放在十年前不懂的人更多。」周振說自己帶回國的核心技術就是垂直引入式飛行時間質譜分析器,「飛行時間質譜儀的原理是由離子源產生的離子經加速後進入無場漂移管,以恆定的速度飛向離子接收器;通過測量各種離子到達飛行管的飛行時間,就可以得到離子的質荷比(m/z值)。飛行時間質譜儀具有可檢測分子量範圍大、掃描速度快、儀器結構簡單等優點。」

他舉例說,他們正是基於這一技術,花十年時間研發出來PM2.5在線測試檢測質譜儀,就可以快速測出PM2.5的來源。

2017年,他們又推出了一款花了七八年時間自主研發出的快速微生物鑑定質譜儀,可用於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基因組學、藥物、聚合物等分析領域。

從沒想過要辦「綠卡」

20多年前,周振就清醒地告訴自己,出國只是路徑,「最後肯定是要回來的」。周振畢業於廈門大學,在學校時,受到老一輩質譜專家和教授的影響,他覺得,自己要堅定地走研究質譜儀這條路。

「在國外讀書期間,我沒有一刻動搖過『一定要回國』的想法。從來沒想過要辦『綠卡』之類的事。」周振說道。

德國吉森大學讀物理學博士期間,周振得到了無網反射飛行時間檢測器發明人H. Wollnik教授和垂直引入式飛行時間檢測器發明人A. Dodonov教授的指導,在2000年成功研製出了解析度達20000的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飛行時間質譜儀,技術指標為當時國際同類儀器的最高水平。

從那時開始,他預感回國的時機到了。他一方面尋求志同道合的夥伴,一方面開始研究中國的質譜儀市場,同時也在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上尋找自己的「落腳點」。

周振感慨,最後讓他啟動回國的「臨門一腳」,是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傅家謨院士「踢」的。「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唯有傅家謨堅定地相信我回來一定會做成。」這種信任的「魔力」,直到現在談起來,都讓他心潮澎湃。

「不少人覺得我瘋了」

和造質譜儀一樣,周振是一個喜歡把事情考慮得比較全面、精細的人,對於歸國創業的困難,他估算得比較充分。首先是資金的問題。

周振記得當時出去找投入,「不懂行的人,轉身就走了;懂行的人,一聽說是做質譜儀,往往一臉驚訝地反問,你這至少都要投資一千萬元以上吧?擺擺手就走了。」有一次,一個投資人聽說要千萬元投入和十年時間,「背地裡懷疑是不是遇到了騙子」。

直到最後得到廣州科技風險投資一筆500萬元資金的助推,壓力才慢慢緩和,「當時,的確有不少人覺得我瘋了」。雖然周振對回國創業做了充分的準備,以防材料不齊全還特意帶回來幾大箱零部件。

不過他沒想到,有些「坑」防不勝防。「就拿一個簡單的材料來說。因為我們的儀器要抽真空,這就要求零部件的表面要非常光滑,只要有比頭髮絲細十分之一的劃痕,我們的產品就會出問題。」周振說,「劃痕事故」是不允許發生的,「所以,我們還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培養上遊企業。」

同樣難辦的是:缺人。最初的研發團隊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草臺班子」小作坊。籌不到資金,周振憑著最初的100萬元就開始幹了起來。

「這100多萬元還不夠買齊一臺質譜儀的所有零部件,以當時的實力去做質譜儀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周振說,缺錢買設備,更沒錢請人。

當時公司上上下下加起來就是五個人,除了他自己,還有四個人:兩個學生、一個助理,一位退休的老技工。公司常常發不出來工資,食堂就開在周振家裡,「請了一個阿姨做飯」。每個來應聘的員工,周振都會事先告知,「這是一場長跑,要做好長期奮戰的準備。」很多人一聽他這樣說,直接就嚇跑了。「當然,經過這道檢驗,堅持留下來的幾個年輕人,現在都成了行業的技術骨幹。」

把高端質譜儀賣到美國

在業內都知道,2017年周振把一臺在線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賣到了美國市場。這是一家美國的科研機構,當時在全球市場進行採購。周振說,負責採購的研究人員正是這款在線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原理髮明人的學生,「可以想像他們的要求非常高。」周振說,「全球總共能做這臺儀器的只有兩三家,能夠批量生產的只有我們一家。」

「最終他們通過國際學術論文上的線索找過來的。」周振說,「他們沒想到中國還有這樣一家企業」,經過仔細的技術考驗,周振最後拿下了這個訂單,成了第一臺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製造」高端質譜儀。

「雖然只賣了一臺,也不是批量生產,但科技部認為這是一個『零的突破』,20多萬美元的儀器出口的不多。」這件事令中國的質譜儀行業頗為振奮,不過周振心裡明白,「我們生產的這款質譜儀,質量上比國外好,但售價卻低了不少,走『低價』路線也並不是未來要走的路。」

「我頭腦從來沒有發熱膨脹的時候。」周振平日裡不苟言笑,似乎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時刻提醒。周振說,現在只是打破了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要發展自己的民族品牌,推動國內質譜儀器行業良性發展,還要靠幾代人的努力。

對自己企業的發展,他說:「現在的產值是一億元,五年之後希望能達到五億元。一個不爭的現實是,國家每年百億元的採購量,依然有98%來自進口。希望十年之後,我們能佔到20%的份額。」

記者手記

人一定要有理想

周振帶領的團隊已經從4人組合,50平方米辦公場地發展到現在的240名員工,100多名技術人員,佔地6000平方米的現代化辦公區。他有意把自己辦公室設在離兩個儀器生產車間最近的地方。巧妙地構成了一個「實現理想」的空間格局:

從周振的辦公室推門出去,不到五米就是第一個生產車間,裡面裝著正在構思的「醞釀品」、還未完成的「半成品」、即將完成的「調試品」。而與之相鄰的生產車間則是已經推出市場的「成熟品」。這些散落成堆的零部件和材料,在周振的眼裡,就是一個理想出發的地方。

就像2004年來到廣州時,開啟了實現夢想的旅程。周振的公司搬過兩次家,「開發區發展到哪裡,我就搬到哪裡。」每次換地方,他都是最早「落戶」的幾家。故事說回到他的大學時代,這裡是他最早播種理想的地方,「人不能光靠理想活著,但一定要有理想」。

「覺得聽起來好像很虛,但當事情走到盡頭的時候,其實就是這樣。」周振說:「當一件事情需要理想的時候,一定是長期的追求,很重要的追求。」(記者 杜安娜)

相關焦點

  • 中國質譜行業領頭人周振: 做中國人自己的質譜儀
    周振說自己帶回國的核心技術就是垂直引入式飛行時間質譜分析器,「飛行時間質譜儀的原理是由離子源產生的離子經加速後進入無場漂移管,以恆定的速度飛向離子接收器;通過測量各種離子到達飛行管的飛行時間,就可以得到離子的質荷比(m/z值)。飛行時間質譜儀具有可檢測分子量範圍大、掃描速度快、儀器結構簡單等優點。」
  •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周振:30年志不移,做中國人的質譜儀
    大洋網訊 1990年,廈門大學科儀系大三學生周振通過實驗室參觀,第一次接觸到質譜儀器,知道了它高科技、高售價。從那時起,他的心裡便埋下了「做中國人的質譜儀器」的夢想種子。2004年,周振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創業。
  • 30年志不移 做中國人的質譜儀
    從那時起,他的心裡便埋下了「做中國人的質譜儀器」夢想的種子……  2004年,周振放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創業。在廣州,他帶領團隊艱苦創業,開發了全球首個「PM2.5在線源解析質譜系統」,助力國家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核工業和國防單位定製開發專用儀器;開發「大氣汙染防控綜合服務管控體系」,服務於全國200多個城市。
  • 「做中國的飛行時間質譜儀」——訪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飛行時間質譜儀具有可檢測分子量範圍大、掃描速度快、儀器結構簡單等優點。』   第一次見到周振博士是2008年9月26日在嘉興召開的第六屆分析儀器發展與創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科學儀器南湖論壇上,他在「國產質譜研發與產業化」的會議上做了題為「飛行時間質譜的研製」的報告,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一次破釜沉舟的創業:禾信儀器的「國產」質譜儀之路
    之後幾年,周振往返德、美和中國,在德國重離子加速中心、美國阿崗國家實驗室作博士後研究工作,同時在國內開展質譜儀產業化試點工作。2004年,35歲的他歸國創業,立志「做中國人的質譜儀」,十幾年後,團隊多項質譜技術及產品填補了國內甚至國際質譜領域與高端環保儀器行業的空白。
  • 做質譜儀的中國人:要把質譜做成手機那麼大
    北京理工大學坐落在北三環西路,與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彼此相鄰。在一個深秋的下午,蝌蚪君來到了北京理工大學。  徐偉老師的實驗室就在這個狹長的校園裡,這是一個位於延園餐廳附近的小平房,蝌蚪君進入實驗室,發現裡面寬敞明亮,有研究生正在電腦前做質譜儀中的離子飛行軌跡的模擬計算。
  • 禾信儀器發布MALDI-TOF質譜新品 正式進軍微生物鑑定領域
    中國鋼鐵研究總院王海舟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軍事科學醫學院楊瑞馥教授、禾信儀器周振董事長一起為新品揭幕。此外,中科院化學所王光輝研究員、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蘇煥華教授等多位重量級嘉賓也蒞臨現場,對禾信儀器的新產品表示認可和祝賀!
  • 飛行時間質譜儀的國產化之路
    近期,廣東省傳來喜訊,又一家國產飛行時間質譜檢測系統通過註冊申請,獲得醫療器械證。這臺由達瑞生物申報的儀器產品,成為了國內首臺獲批的可直接檢測核酸的飛行時間質譜系統,為國產質譜儀器尤其是飛行時間質譜儀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 聚集質譜技術 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與試驗技術發展高峰論壇
    在質譜論壇,除了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做質譜最新技術進展報告外,還組織了討論會,各位專家針對國產質譜儀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科學儀器研製中心於科岐研究員主持。•阿不力孜教授,復旦大學丁傳凡教授,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周振教授,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鋼研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肖滋蘭博士,軍事醫學科院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魏開華研究員、錢小紅研究員,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張華,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文豔。
  • 深度探討中國質譜產業發展的表象與實質——第三屆質譜儀器研發...
    本屆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質譜儀器學術組主辦,會議為期2天,近150位質譜研發領域資深專家匯聚一堂,共有20位質譜儀器、部件研發以及相關應用專家帶來了精彩報告。同時,會議還組織了自由討論環節,行業內眾多專家各抒己見,共同就質譜儀器技術和產業發展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 什麼是「質譜」和「質譜儀」?
    提到「質譜」,可能很多人都感到陌生。「質譜」其實是一種與光譜並列的譜學方法,質譜技術是一種鑑定技術。聽起來很高端?確實,國產質譜儀曾被用到南北極科考以及奧運等各種大型國際賽事和科學考察工作中。1912年,世界上第一臺質譜儀由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 約翰·湯姆遜研製成功。後來質譜儀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由於質譜儀種類非常多,工作原理和應用範圍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主要用於進行物質分析,尤其是生物質譜,已經成為現代科學前沿的熱點之一。
  • 周振:「PM2.5?是不是想得太簡單了」
    漫話PM2.5  ——上海大學 周振研究員  1. 何為PM2.5?  PM2.5的來勢兇猛:  (1)它把中國1/7面積都蓋了,有的城市每年超過一半的時間超標。  還要做大量的科學研究,氣溶膠在不同溫溼度和環境、基質下的反應等。  能不能到野外採些氣溶膠回來做實驗?怎麼把氣溶膠一個個拿回來?需要多快的速度進行檢測,以反應氣溶膠的變化?  ̷̷  大家是不是感覺到,以上所有的所有,都需要依賴一種工具:即能對單個顆粒的氣溶膠、進行化學成分、直徑、實時在線的、快速檢測的儀器?
  • 國產質譜儀的行業進展
    中國質譜曾經有過輝煌時期,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國就已經生產出第一臺質譜儀。但由於一些歷史原因,我國質譜儀的研發和生產工作無法延續,十分可惜。現階段,我國的質譜儀與國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國際質譜儀市場的佔有率極低,在國內質譜儀市場也只能參與低端產品的競爭。根據測算,2018年全球質譜儀市場規模為82.59億美元,較2017年的77.66億美元增長6.35%。
  • 質譜儀分類及質譜技術的應用
    質譜儀種類非常多,工作原理和應用範圍也有很大的不同。從應用角度,質譜儀可以分為下面幾類:  有機質譜儀:  由於應用特點不同又分為:  ①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在這類儀器中,由於質譜儀工作原理不同,又有氣相色譜-四極質譜儀,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儀,氣相色譜-離子阱質譜儀等。  ②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LC-MS)。同樣,有液相色譜-四極質譜儀,液相色譜-離子阱質譜儀,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儀,以及各種各樣的液相色譜-質譜-質譜聯用儀。
  • 禾信儀器BCEIA發布質譜新品CMI-1600 進軍微生物鑑定領域
    2017年10月10日,禾信儀器在BCEIA2017展位現場隆重發布微生物鑑定質譜儀新品CMI-1600,宣布進軍微生物鑑定領域!中國鋼鐵研究總院王海舟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軍事科學醫學院楊瑞馥教授、禾信儀器周振董事長一起為新品揭幕。
  • 質譜專題 | MALDI-TOF MS質譜儀 在臨床微生物鑑定中的應用
    從2006年第一臺國產商業化質譜——四級杆氣質聯用儀問世,到17年7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18年2月份開始實施的推薦性國標——質譜儀通用規範。短短十年時間,以安圖生物為代表的6家國產IVD生產企業陸續推出MALDI-TOF 質譜儀,逐步打破以進口品牌壟斷為主的中國質譜格局,努力彌補當前國產質譜儀佔有率相對較低,2016年抽樣調查中LC-MS及GC-MS國產化率均不到2%的差距,全力推進MALDI-TOF MS質譜在臨床微生物檢測領域的發展。
  • 質譜儀行業市場規模、下遊應用領域及前景分析
    普華有策 發布質譜儀行業市場規模、下遊應用領域及前景分析報告,以下摘取部分內容分享。  1、全球質譜儀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制訂發展計劃並加大扶持力度,力圖佔據質譜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 從中國質譜年會看質譜技術與市場
    儀器信息網訊 由中國質譜學會主辦,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承辦的「第32屆中國質譜學會學術年會」於2012年8月13日至18日在昆明召開。  一、全球質譜市場年增長率超過10%,中國市場增長更快  近十年來,質譜行業發展突飛猛進,各種質譜新品的推出也是令人眼花繚亂。據儀器信息網統計,2008~2012年期間各大質譜儀器廠商推出質譜新品已經超過了90臺,液質佔據了絕大多數;其中三重四極杆質譜最多,約佔24%,四極杆飛行時間約佔14%。
  • 四極質譜儀中的使用的質譜過濾器分析
    四極質譜過濾器是四極質譜儀的關鍵組件,只有特定荷質比的離子才能通過其中,以此實現對離子的過濾功能。然而四極質譜過濾器中的邊緣場會影響離子傳輸概率。藉助多物理場仿真,我們可以詳盡分析四極質譜過濾器,並探索邊緣場對設備產生的影響。 質譜分析法簡介 質譜分析法是建立在荷質比的基礎上對離子進行分析和分類的過程。典型質譜儀的工作原理是對單個分子或原子進行電離,然後利用外電場來移動和操控這些離子。
  • 質譜在中國的發展與機遇和國際技術創新與市場格局
    質譜在中國的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中國進口的各類質譜儀的數量達6000餘臺。然而如此龐大的市場上卻鮮有中國廠家的身影,技術上的差距是主要原因。從此以後,大量的國外質譜產品開始湧入中國。」  2006年,中國儀器界值得銘記的一年,這一年,東西分析推出國產首臺商用四極杆氣質聯用儀GC-MS3100,打破了中國在實驗室質譜儀市場上近三十年的沉寂,由此吹響了中國質譜再出發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