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村小毛
導讀:麥田裡的3種野草,被全世界公認是「毒草」,現已入侵我國多地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眨眼間,已來到五月,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五月都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農村的五月金銀花散發著芳香,到處湧動著動人的韻味,放眼望去,綠色蔥蔥,滿山遍野的鮮花,野草,這生機勃勃的景象無不讓人留戀感慨。不過五月也是農民們忙碌的季節,地頭田間,三五成群的農民伯伯,在田間泥濘的溝渠和田埂中忙碌著。辛苦了大半年,盼望豐收的時候也馬上到了,大家甭提多高興了!
因此,現在是莊稼成長的關鍵階段,而莊稼收成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農民生活質量的改善,不過在現實中,種地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影響到莊稼收成的因素有太多,比如說氣候原因,土壤原因,種子原因,耕種時間原因,管理原因等。不過對於農民來說,種地最讓農民頭疼的卻是地裡的長的野草。
因為有些無論怎麼打農藥,翻地,到了來年它還會頑強地鑽出地面,展示自己的倔強。有些地前兩年打農藥還能治住,但是幾年後效果明顯弱了不少,比如豬殃殃、鑽葉紫菀、薺菜、一年蓬、抱莖苦蕒菜、葎草等。據悉,生長於主要作物田的雜草約200多種,其中危害最嚴重的野草有20-30種。而在這眾多野草中,都有法治,但麥田裡的這3種野草,危害莊稼生長,農民看見就煩,但卻拿它沒辦法
首先來說說第一種野草野燕麥,它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鬚根較堅韌,高可達120釐米,花果期一般都是在四月到九月,而這種野草之所以被人們稱為「毒草」是因為,它所消耗的水分足足多出小麥的一倍,把農田裡的水分都吸收走了,不僅如此,由於比小麥高,還經常與小麥爭光照,生長空間,同時傳播農作物病、蟲、草害。嚴重威脅莊稼的正常生長發育,使莊稼的產量大減。
第二種;雀麥,別名,杜姥草、牡姓草,瞌睡草等,它分布在於華東、華中、陝西、青海、新疆、四川等地。生活中農民也常把雀麥和野燕麥搞錯,其實兩者很好分辨,雀麥全省長毛,葉片順時針旋轉,而野燕麥沒毛,麥根是莖白色,這種野草的危害是密度大,群體高,繁殖能力強,難以根除,和小麥爭水肥。對小麥的產量,對有效穗數有嚴重的影響。
第三種節節麥,節節麥其實也很好分辨,它莖稈向地扭曲,上面沒毛,下面有毛,以前這種惡草不多,但是隨著大量的引種、調種,混有節節麥草籽的麥種,節節麥也傳播到了全國各地。它的最大危害是,難以根除,有的農民即使有火燒,地皮燒焦,草籽毛毛依然還在,清理不乾淨。而長上來的節節麥,一眼看去比小麥還多,還高。而唯一的辦法就是,人工拔除,實在讓農民頭疼!
不過,農民朋友也不用太過於擔心,農業方面的專家,其實早就在研究根治這種惡草的方法,相信很快就會想到根除這些「毒草」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