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在他手下幹活壓力特別大。」談起鄒碧華,陸誠的眼眶有點泛紅,「但我很慶幸曾和他一起工作過。」
陸誠是上海高院信息管理處應用管理科科長,鄒碧華生前任上海高院副院長時,她是他推進法院信息化改革的戰友。
陸誠說,工作時,鄒碧華熱情、認真而又自信,言語裡充滿對法院未來的思考。有次趕著做一個應用系統的開發,系統完成時出現了點小問題,但重啟一下也就好了,「大家都很累,想說要不然暫時就別調整了。」
「重啟能真正解決問題嗎?」鄒碧華說,「一定要盯著問題牢牢不放,發現問題背後的問題。」這句話陸誠至今記得。
最近,受疫情影響,上海法院線上立案和審判的數量激增,給陸誠的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她一直淡定從容。去年,她獲得上海高院「鄒碧華式的好幹部」稱號。「『鄒碧華式的好幹部』,就得學會『發現問題背後的問題』,而最基礎的一點,就是勇於面對、不怕壓力。」陸誠說,「就像他經常囑咐的,『改革就是一點一點向前拱』。」
長寧區法院未成年人與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庭副庭長顧薛磊,也一直記著鄒碧華的一句話:做一個有良知的法官。顧薛磊說,「這是鄒院長母親給他的寄語,他後來分享給了我。」
顧薛磊最近審理了一起離婚案,案件中的父親離婚後沒多久就過世了,過世前特意囑咐辦案法官去看看他的女兒。女孩患有自閉症,顧薛磊聯繫長期合作的心理諮詢機構,定期為女孩做心理輔導,幾個月過去,女孩已經可以簡單料理自己的生活。「當孩子微笑時,我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就是鄒院長說的,永遠不忘司法為民。」顧薛磊說。
2014年12月10日,鄒碧華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年僅47歲。
在國家法官學院上海分院的教學樓旁,佇立著鄒碧華的銅像,來培訓的法官,每每經過,都能看見。時有人駐足,靜靜地瞻仰。這駐足讓人相信,縱然斯人已逝,他的精神卻將永存。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2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