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科學(教科版) 上下冊複習教學知識點及期末試題

2020-11-22 搜狐網

原標題:小學三年級科學(教科版) 上下冊複習教學知識點及期末試題

第一單元:植

一、我看到了什麼

1、在一棵真正的大樹前,我看到過什麼?liú、果實、小動物、鳥cháo、小草、téngmàn

2、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帶著這樣的目的去看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3、樹是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裡,是有生命的物體。

4觀察可以讓我們獲得很多信息觀察會使我們發現大樹原來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

二、校園的樹木

1、樹的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幹、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樹生長在一定的環境裡,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觀察一棵樹的順序是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方法有畫簡圖、測量樹幹

粗細、聞葉的氣味、看果實、tuò印樹皮、撿拾果實和樹葉等。

3、不同的樹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樹的相同之處:它們都長在泥土裡,都需要陽光、水,都有木質的樹幹,一般是多年生的。

樹的不同之處:樹冠有大小,樹幹有粗細,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結的果實不一樣,葉片不一樣。

4tuò印樹皮圖案的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幹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覆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塗擦,使起的部分染上顏色。

三、大樹和小草

1、我國常見的四種小草:狗尾草、黃花漿草(別名三葉草)、蒲公英、車前草。

2、狗尾草是一年生雜草,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3、像樟樹莖一樣的莖叫木質莖,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莖

4、我知道樹是木本植物:柳樹、楊樹、松樹、榆樹、桃樹、蘋果樹

5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葉草、蒲公英、車前草、玉米、小麥、向日葵。

6、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大樹和小草都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

7大樹的特點:長在土壤裡,需要陽光、水分,植株高大,莖粗、很硬,有根、莖、葉,有的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多年生壽命長,是木本植物。

8小草的特點:長在土壤裡,需要陽光、水分,植株矮小,莖細、較軟,有根、莖、葉,有的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壽命短,是草本植物。

9大樹小草相同點:長在土壤裡,需要陽光、水分,有根、莖、葉,有的會開花結果、有種子。

四、水生植物

1、陸地上生長著許多植物,水中也生長著許多植物水葫蘆金魚藻是兩種常見的水生植物。常見的水生植物:水葫蘆、金魚藻、水花生和浮萍。我知道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蓮、língchāngjiāo白等。

2、水葫蘆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它葉柄處péng大的海綿體充滿空氣

3、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4水葫蘆和金魚藻的相同點有:生長在水中,有適應水生環境的結構;有根、莖、葉;會繁殖後代,會死亡;生長條件需要水、陽光、空氣等。

5水葫蘆的特點:生長在水中;有根、莖、葉,葉柄處有氣囊;會繁殖後代,會死亡;生長條件需要水、陽光、空氣等。

6狗尾草的特點:長在土壤裡,需要陽光、水分,植株矮小,莖細,較軟;有根、莖、葉,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壽命短,是草本植物。

7水葫蘆和狗尾草的相同點:生長條件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後代;壽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

五、植物的葉

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徵。

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葉也是有生命的,它從葉芽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的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的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他們的葉同樣也有生、衰老死亡的完整過程。

3、植物的葉,一般是由葉柄葉片兩個部分組成,葉片上長有葉脈,葉脈是傳遞水分和營養的通道,

4、新鮮的葉和落葉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生命活力的不同,即新鮮的葉是的,落葉已經完成生命歷程,是的。

5、葉的形狀多種多樣,有針形()、扇形(銀杏)、卵形(馬齒覽)tuǒyuán(杜鵑)zhēn()、心形(jīng)、線形(小麥)、管形()guà(鵝掌qiū)等等。

六、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1、植物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植物的變化表現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在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春暖花開的季節,許多植物很快地進入生長期,發芽、長大、開花結果。

2、從一棵樹的樹葉大小不同、軟硬不同中,我們知道葉在不斷地生長變化著;從一片樹葉的顏色變化過程中,我們知道葉會衰老直至死亡

3、用量葉片的長度寬度的方法來比較葉片的大小。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1、植物按生存的環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水生植物。陸生植物有:柳樹、楊樹、松樹、榆樹、桃樹、狗尾草、蒲公英、車前草、玉米等。水生植物有:水葫蘆、金魚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2、陸生植物的生存需要是:水分、陽光、空氣、土壤和營養;水生植物的生存需要是: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生長在不同環境裡的植物有著共同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

3、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

5植物的共同特徵是:生長在一定的環境裡,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6、課本向日葵一生的照片,分別是種子、長根、新芽出土、子葉張開、真葉長出成幼苗、出現花蕾、開花、結果、果實成熟。向日葵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發芽、幼苗、開花、結果等典型階段。

7、從植物的一生中,我們明白了: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在它們的一生中,生、老、病、死,既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一種自然規律。

資料庫

1、世界上有些令人驚奇的植物,它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如:會捕蟲的豬籠草,結「麵包」的「麵包」樹,神奇的王蓮,巨大的葉子可以託起小孩子,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

2、古語說「萬物生長靠太陽」,植物與陽光的關係非常密切。不同種的植物對光照強度的要求不一樣。強光下生長得好:松、衫、柳等,強光下生長不好:人參、三七、蕨類植物等。水裡生長的植物同樣離不開陽光,一些淺水裡生長著許多水生植物,在深海裡,陽光嚴重不足,綠色植物不能在哪裡生存。

3、植物的壽命:野草——不到一年。冬小麥——9個月。春小麥——半年。黃草——一個月。短命菊——幾個星期。

4、植物的繁殖方法:種子——桃樹、小麥、狗尾草。bāo子——藻類植物、jué類植物。莖——柳樹。地下莖——馬鈴薯、大suàn。根——蒲公英、甘薯。葉——秋海棠、茶花

第二單元:動

一、尋訪小動物

1、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於環境,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2、在學校附近能觀察到哪些小動物?蝗蟲、蝴蝶、鳥、蚯蚓、shuài、螞蟻等

3在觀察活動中,我們能做到:愛護小動物,不傷害它們;保持動物的生存環境,保護它們的生存環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險的地方活動。

二、蝸牛

1、蝸牛是的。

2、蝸牛的身體分為頭、腹、尾三部分。頭部有眼睛、觸角和嘴巴。蝸牛有兩對觸角,前面一對比較短,後面一對較長,長的觸角頂端有眼睛

3、用小棒或鉛筆輕輕觸碰蝸牛的身體,蝸牛會如觸角伸縮、身體縮進殼內來躲避危險等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

4、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並在爬行中留下nián痕跡。蝸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蝸牛的腹部就是蝸牛的足,這種足叫腹足。

3、蝸牛休眠了,放入溫水中讓蝸牛醒來。

4、蝸牛在牆壁、樹葉等處爬過以後,總是留下一條清晰的痕跡,就是足腺分泌的黏液形成的。xiàn分泌黏液,能使腹足經常保持溼潤,避免爬行時受到損傷

5、當受到敵害侵擾時,它的身體便縮回殼內,並分泌出nián將殼口封住;當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肉體和外殼。

6、用兩個手指輕輕捏住蝸牛殼,當蝸牛的身體扭動時,就能看到殼的上部出現一個小孔,這就是蝸牛的呼吸孔。蝸牛用肛門排洩廢物。

7、(蝸牛喜歡吃菜葉等食物。)蝸牛覓食範圍非常廣泛,主食各種蔬菜、雜草和瓜果皮;農作物的葉、莖、芽、花、多汁的果實

8、蝸牛的口在頭部的腹面,口裡有è片和齒舌。顎片有jué食物的作用。齒舌上生長著很多排列得很整齊的小齒,齒舌前端可以從口裡伸出來,guā取食物。

9蝸牛的特點是:生活在地面潮溼之處,有殼,身體柔軟,有觸角和眼睛,吃菜葉等食物,會排洩,對外界刺激有反應。

四、蚯蚓

1、蚯蚓生活在花壇,草地、菜園、牆角的土壤中

2、蚯蚓身體由許多(環節)構成,身體上有()、(環帶)、(肛門)。蚯蚓的運動整體上是爬行,身體是伸縮前進

3、用筆輕輕觸碰蚯蚓的身體,它的反應身體收縮

4、把蚯蚓放入水中,蚯蚓會拼命向盤子的邊沿爬行,蚯蚓不適應水中的環境,不能把蚯蚓長時間放在水裡。如:夏天暴雨過後,蚯蚓往往爬出地面

5、蚯蚓用進食、用肛門排洩。環帶部分是蚯蚓的繁殖器官,

6蚯蚓的特點:生活在地下,身體有環節,柔軟,吃落葉等食物,會排洩,對外界刺激有反應。

7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適應潮溼的環境,身體柔軟、都會爬行,吃食物,會排洩,會繁殖後代。

五、螞蟻

1、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長有觸角,胸部長有6只腳。觀察結束後,請把螞蟻送回它們的家。

2、螞蟻適應在(陸地)上生活。螞蟻喜歡吃白糖、麵包屑等甜食。

3螞蟻會到處亂爬,用什麼東西把到處亂爬的螞蟻圍起來觀察呢?在一個淺盆子裡裝一點兒水,水中央放一個小瓶蓋,讓螞蟻在瓶蓋上爬。

4、螞蟻是群體生活的昆蟲。螞蟻常在地下或朽木內營巢,巢中有許多隧道,每個巢中常有三種螞蟻:雌蟻雄蟻工蟻

5螞蟻是如何過冬的呢?原來聰明的螞蟻在入冬之前早有準備。它們首先搬運雜草種子,準備明年播種用;同時搬運蚜蟲、介殼蟲、角蟬和灰蝶幼蟲等到自己巢內過冬。

6、螞蟻在行進的過程中,會分泌一種信息素,這種信息素會引導後面的螞蟻走相同的路線。如果我們用手划過螞蟻的行進隊伍,幹擾了螞蟻的信息素,螞蟻就會失去方向感,到處亂跑。所以,我們不要隨便幹擾它們。

7、生物學家一直用畫圖的方式幫助他們觀察動物植物。一般先畫出動物或植物的主要形狀,然後畫出各個部分,記下看到的每一個細節,最後作上標記

8、螞蟻是我們常見的小動物,校園裡、花壇邊、牆角處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六、金魚

1、金魚用遊泳,用sāi呼吸。

2、魚類有適應水生環境的(結構),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徵。

3、(金魚的進食方式是吞食。)給金魚餵食應該注意什麼?輕輕放入幾顆魚食或麵包屑。魚食不能餵得太多,給金魚餵了過量的食物,會導致金魚吃食太多而漲死。

4金魚不停地喝水,金魚的肚子為什麼不漲破呢?不會。因為金魚將水吸入口中,又通過鰓部排出。

實驗:把滴管悄悄地伸到金魚的嘴巴前面,擠出紅水,發現紅水從金魚的嘴部進入,腮部流出之後,就能明白原來金魚的「喝水」不是真正的喝水,而是呼吸

結論:金魚呼吸時,水流過金魚的部,魚鰓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氣進行呼吸。

5、金魚是一種常見的觀賞魚。金魚是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是常見的家養動物

6金魚的特點: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鱗片,用魚鰭遊泳,用鰓呼吸,吃魚食和麵包屑等,會繁殖後代。

7螞蟻和金魚的相同點:都是活的,會運動,需要吃食維持生長,會排洩廢物,會繁殖後代。

8、水中生活著很多小動物,是最常見的一類。

七、動物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1、動物的個體形態不同,生活環境也不相同。

2動物的共同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裡,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洩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育,會繁殖後代。

運動用腹足爬行身體伸縮爬行用腳爬行用鰭遊泳

反應縮進殼內身體收縮逃跑逃跑

食物菜葉等綠色植物枯葉等小蟲甜食等小蟲等

繁殖產卵產卵產卵產卵

3、動物和植物都屬於生物,它們都是有生命的物體。

4人與其他動物、植物的共同特點: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裡,會生長繁殖,最後都會死亡。這就是生物的特點,也是生命體的基本特徵

資料庫

1、動物的壽命:「朝生暮死」蜉蝣——成蟲一天、幼蟲一兩三年。草履蟲——一晝夜。彈塗魚——不到一年。鯉魚——25年。鰻魚——50年。鯽魚——10年以上。金魚——30年。雄鷹、烏鴉、天鵝——百歲左右。熊、虎——4050年。松鼠、野兔——10年。貓、狗——十幾年。烏龜——300歲。

2、昆蟲是動物界最大的一個類群,有100多萬種。昆蟲的身體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在胸部長著三對足,通常還有兩對翅膀。昆蟲用氣管呼吸。

3、雄海馬生小海馬。最大的動物是藍鯨,最小的動物是蜂鳥,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象,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是長頸鹿,麗魚對後代關懷備至。

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材料

一、我們周圍的材料

1、看看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的物品,它們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陶瓷、橡膠)等。

3、用適當的詞語描述木頭:(黃白色,表面有紋路,不太重,能削得動,鋸了以後有鋸末,能浮在水上……)

二、哪種材料硬

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

24種材料硬度的排序一般是金屬>塑料>木頭>紙。如果選用的木頭比較堅硬,也可能是金屬>木頭>塑料>紙

3、硬度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較小材料的留下(劃痕)。

4、判斷一種材料是否比另一種更堅硬,可以用(刻畫)的方法。

5、金屬是一種很重要的(材料),有許多重要的(用途)。

6金屬的特性:(堅硬)、(易傳熱)、(能導電)、(有金屬光澤)、(有延展性)、(吸水性差)等。

7、用過的空鋁罐可以回收利用。送回工廠的空鋁罐。經過加熱熔煉後,能夠再製成鋁材薄片,生產出新的鋁罐。這要比開採鋁土礦節省許多資源能源

三、比較韌性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róurènxìng是指物體在受力變形後,不易折斷的性質。

3、許多物品需要具有rènxìng,能變形,但不斷裂。木條、卡紙條、鐵片和塑料條四種材料中:塑料條的韌性最好,彎曲程度最大

觀察到的現象:木條斷了,塑料條沒有斷;塑料彎了,沒有斷,木條先是彎了,最後斷了。

4、物體受力變形後,不易折斷的性質,叫韌性。

5塑料的特性:具有(防水性)、(絕緣性)、(柔韌性)、(耐腐蝕性)、(不易傳熱)、(重複利用性)等。

6、塑料是一種從原油中提取出來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條件下不易被分解,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但是許多塑料可以重複利用。生活中常用的塑膠袋、泡沫塑料、飲料瓶等可以回收利用,因為它們可以反覆熔化成型。在工廠裡把它們粉碎、加熱、熔化後注入模子冷卻後成為新產品。現在好多塑料用品都是用可回收的塑料製品再加工生產出來的,而且上面有循環利用的標誌:

四、它們吸水嗎

1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結構有關。

2、木頭、紙、金屬和塑料四種材料中:紙的吸水能力最強、木頭次之、塑料和金屬最弱。

3、實驗:從側面看,滴在金屬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圓、更高,滴到紙上的水滴則很快就看不到了。這說明水無法滲透到金屬和塑料中去,能部分滲透到木頭中去,紙的滲透性是很強的。實驗用的木片應是紋理比較疏鬆,沒有上過油漆的

4、我知道的紙:報紙、書紙、餐巾紙、衛生紙、蠟光紙等

5、古代造紙過程:割草伐木--pēngzhǔjìnōu製漿――chōngdǎo打漿――紙模抄紙――曬乾成紙

6、寫出自己造紙的過程:(1)把一小塊廢報紙撕碎,放在杯子裡,用水浸泡直到能夠搗碎。(2)攪拌紙屑和水,調成稀漿狀。(3)將紙漿倒在平鋪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擠壓吸水。

7、我們自己造的紙與平時所用的紙的不同:薄厚不同、疏密程度不同、光滑程度不同。

五、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的材料有關。

2金屬類材料製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頭類材料製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浮的。塑料製品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紙的情況比較特殊,開始時可能是浮的,全部浸潤後沉入水底。

3、木頭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人們直接把樹木加工成木材,廣泛用於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4、木頭的特性:柔韌性、比較堅硬、承重力強、容易加工、能浮在水面上。

5、木頭的特性及相應製品:木頭可以做筷子,說明它是比較堅硬的;能夠做梁柱、床、木梯說明承重力是很強的;用木頭造船,說明它能浮在水面上;用樹的枝條編筐,說明它有一定的柔韌性。木頭可以做家具、木雕等,說明它容易加工。

6、一棵成材的樹木在自然界至少要生長十幾年。由於環境汙染人工採伐,世界上的森林正在急劇減少。人們現在已經開始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甚至把木屑和木材邊角料製成人工板材,廣泛使用,或者用木材的替代品:如人工板材、層板、高密板、寶麗板、膠木等。

六、磚瓦和陶器、瓷器

1、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人工材料在製作過程中會經歷

變化,改變材料的性能

2、磚瓦主要用於各種建築,是主要使用的建築材料之一。磚是用(nián)燒制而成的。用黏土製成的磚坯很容易碎裂,磚坯經過加熱,黏土的性質發生了變化,變成堅固的

3、我們日常生活中吃飯用的碗,各種各樣的花瓶、茶壺、儲物罐等都是用陶瓷製作的。陶器瓷器是用(特殊的黏土)製造的,也必須經過燒制

4中國最早發明了瓷器,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瓷器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5、磚瓦和陶器、瓷器的生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其他燃料,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6、我們還知道哪些材料?鋁合金、玻璃鋼、混凝土、納米材料等。

七、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物體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質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質來區分一組物體材料

2、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和皮革。有的是經過人類加工的,像金屬、塑料、陶瓷和橡膠。有的可以回收後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卻不能

3、我們應該(合理)使用材料,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木材紙金屬磚陶瓷塑料

容易被劃出痕跡嗎××

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容易折彎嗎?√√××

容易吸水嗎?√√×××

資料庫

1、材料的發展歷史:300萬年到10000多年前——貝殼;10000多年前——陶器; 5000多年前——青銅器;3000多年前鐵器; 100多年前塑料。

2、紙,作為記載文字的材料,它的發明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發明紙之前,人們曾用龜甲、獸骨、青銅器míng刻文字記事。紙的發明,跟絲綢的製造有關。東漢人càilún完成了木纖維造紙的技術突破,在公元105年,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張植物纖維紙。從此,取代了簡、帛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

3蔡倫在造紙術革新中的貢獻:一是反覆選材,最終將十分常見的樹皮、廢麻、破布和舊漁網作為造紙的材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二是用石灰對這些材料進行pēngzhǔ,大大加速了纖維的理解速度,也就大大提高了產紙的效率和質量。正是因為有了這兩點,紙才被迅速地推廣使用,而且逐漸傳到世界各各國。

4、有顏色的塑膠袋一般不能用來包裝食品。我們使用的筆桿不應該長時間放在嘴裡。

5、製造飛機的主要材料:玻璃鋼、有機玻璃、xiàngjiāo、鋁、tài等。

第四單元:水和空氣

一、水

1、有人說,地球是一個「水球」,因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的面積都被水gài著。有人說,地球是一個「氣球」,因為地球表面百分之百的面積都被空氣包圍著。水和空氣是地球上兩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因為有了它們,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動物人類,地球被人們稱為生命的搖籃

2、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人們通常將水、醋、牛奶分為一類,稱它們為液體;將石頭、木頭和樹葉分為一類,稱為固體。空氣是單獨的一類,稱為氣體

3水是什麼樣的?沒有顏色、氣味、味道等物理特性。水在自然界中有(淡水、海水)、冰、水蒸氣幾種不同的存在方式。水能用來洗衣、洗澡、飲用[ 網狀圖]

4、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會(流動)的液體。

5、水是重要的物質,它存在於(植物)、(動物)、(人體)、(土壤)中。

6、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動物)和(人類)都離不開水。[ 網狀圖]

7、水有三種狀態:固態的()、液態的()、氣態的(水蒸氣)。

8、水的用途很多。(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和(人類)的生活都要用水。

二、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1、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2、兩種液體在玻璃片和蠟紙上形成的液滴不同。液滴的形成跟液體的表面張力有關,同時,地球的吸引力和其他的力(如:玻璃、蠟紙的吸附作用)會影響水滴和油滴的形狀,所以水滴有點biě,油滴就更biě了。

3比較水和食用油的方法:用眼比較水和食用油的顏色、透明度;用鼻比較它們的氣味;傾斜杯子比較它們的流動情況、在杯壁的殘留度;用木條攪拌比較它們的流動速度;比較木條上兩種液體下滴的狀況。

4水和油相同點: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都是液體、透明、都有重量、都會形成滴狀等。

5水和油不同點:水重,食用油輕;水完全透明,食用油有點透明;水不粘手,食用油粘手;水沒氣味,食用油有氣味;水無顏色,食用油是淡黃色的;水在杯壁上很快流下,食用油會粘在杯壁上慢慢流下;水攪拌後流動快,食用油流動慢;水滴更圓,食用油不夠圓等。

三、誰流得更快一些

1、液體都會流動,流動的快慢受到nián的影響。

2固體與液體不同點有:不會流動,有固定形狀,有些透明有些不透明,不會形成滴狀,不一定有黏度。

液體與固體相同點有:有重量,有形狀(可見)。

四、比較水的多少

1、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

3在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呢?①量筒必須放平穩。

②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āo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然後讀出液體的體積數。

4、一瓶醬油500毫升、一瓶礦泉水300毫升、一瓶飲料2000毫升、一桶食用油5000毫升。

五、我們周圍的空氣

1、空氣是存在於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

2、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會(流動)的氣體。

3、風是空氣流動形成的。

4、看不見、摸不著、很輕、沒有顏色(這些都是描述空氣的基本物理特徵),人們要呼吸空氣、地球上的生物離不開空氣(這些說明空氣與生命的關係),空氣中有氧氣、二氧化碳等(空氣的組成),離開空氣木柴不能燃燒(空氣的化學特徵)等。

5怎樣證明的是袋子裡確實裝有氣體?擠出袋子中的氣體吹動小紙條;袋子中的氣體在水中形成可以觀察到的氣泡。用手擠袋中的氣體,袋子會隨著氣體的流動而有鼓有癟;用書放在袋子上,袋子可以承重等其他方法。

6怎樣證明空氣會流動?吹肥皂泡、觀察樹枝搖動、用扇子扇風三種方法。

方法還有:觀察煙的流動,觀察旗子的飄動等。

7空氣與水的相同點: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都是一種東西(物質的前概念),生物都離不開等。

不同點:水看得見,空氣直接看不見;水重,空氣輕;水可以摸到,空氣摸不到等。

六、空氣佔據空間嗎

1、所有的物質都佔據空間,空氣是一種物質

2、空氣佔據空間;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3、在喝盒裝飲料的過程中,將空氣通過吸管吹入盒中,就會將盒中的液體擠出來。這是因為空氣佔據空間

4、杯子入水,杯底紙巾不溼實驗因為空氣佔據空間

5、注射器的活塞向下壓或向上拉,會導致注射器中的空間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觀察到水的體積不會發生變化。空氣佔據的空間可以被壓小或拉大

6水和空氣雖然都能佔據空間,但是,空氣佔據空間的大小可以發生變化,因為空氣既可以被壓縮,也可以被擴張;而水佔據的空間大小不會變化。

7、被壓縮的空氣有彈性生活中打氣筒噴水瓶、氣槍、籃球都是利用了空氣可以被壓縮的性質製作的。。

七、空氣有重量嗎

1、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2、「水是怎樣一種液體」:水滴是圓的,水不粘手,水比油重,不能保持固定形狀;水與其他液體比較,流動速度比較快;這跟它的黏稠度小有關。

綜合複習

1、觀察螞蟻的過程中,那一總是亂跑,怎樣解決觀察難的問題?說出你的方法。

1)把螞蟻放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裡。(2)在一個前盆子裡裝入一點水,水中央放一個瓶蓋,讓螞蟻在瓶蓋上爬。(3)把螞蟻放在昆蟲盒裡觀察。

2、如何知道金魚是用鰓呼吸的?設計一個試驗。

材料:金魚、紅食用色素水、吸管、水。

過程和方法:觀察水中的金魚時,用吸管吸一些紅色食用色素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魚的嘴前擠出紅水,發現紅水從金魚的嘴部進入,從腮部流了出來。原來金魚沒有喝水而是在呼吸。

結論:金魚用鰓呼吸。

3、飼養蝸牛的過程中,為蝸牛創造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環境?

答:在飼養箱或廣口瓶內,先鋪上一層粗沙,然後鋪上一層潮溼的土壤,再放入幾條樹枝和幾片落葉,就可以飼養蝸牛了。

4、塑料的特性及相應製品:1)防水性:雨衣、雨傘;2)絕緣性:電線外包皮;

3)柔韌性:吸管、洗衣機的排水管;4)耐腐蝕性:盛放鹽酸、硫酸用的塑料桶;

5)不易傳熱:塑料勺、塑料叉、塑料杯、勺把兒等。

5、金屬的特性及相應製品:1)堅硬:斧頭、鐵錘;2)易傳熱:鍋、暖氣;

2)能導電:電線、電源插座;3)有金屬光澤:項鍊、耳環、戒指、手鐲zhuo

4)有延展性:易拉罐、鐵絲、銅絲、電扇等。

4、實驗:比較柔韌性

材料:三根相同寬度、厚度的木尺、

金屬尺和塑料尺,白紙一張、重物1

塊。

方法過程:

1)在三種尺子上分別標出1釐米,並在標註處掛上一個相同重的重物。

2)把木尺、金屬尺、塑料尺的一端分別用手壓住,另一端分別伸出桌面5釐米,10釐米,15釐米。

不同材料的彎曲程度

伸出桌面的長度

木條(尺)

金屬尺

塑料尺

1釐米

0釐米

0釐米

0釐米

5釐米

0.1釐米

0.2釐米

0.3釐米

10釐米

0.4釐米

0.5釐米

0.8釐米

15釐米

1釐米

1.3釐米

2釐米

結論:塑料尺的彎曲程度最大,木尺的彎曲程度最小。彎曲程度大說明材料的柔韌性好。(如果效果不明顯,自己設計一種方法,使實驗效果更明顯:可以在桌子的一側粘一張紙,分別標上尺子沒有伸出桌面時重物的位置和彎曲後達到的位置,然後用尺子量他們的長度。)

7、判斷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的標準:主要是看物體放入水中後,最終是否會接觸到容器的底部。只有物體接觸到容器的底,我們才說它是沉的,否則,就是浮的。

8、我們在使用塑料製品是應注意什麼?答:塑料製品可以循環使用,用完後的塑料製品要再回收,我們要節約資源。

9、在做吸水性實驗時,滴在金屬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圓)(更高),滴在紙上的水滴很快就看不到了。由強到弱排列:紙、木頭、金屬、塑料。

10、磚是用(粘土)燒製成的,磚和陶瓷的生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粘土)、(煤)和(其他燃料),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紙是(蔡倫)發明的。

11、設計一個水、洗滌靈、食用油的流動比賽。

我猜想,液體的流動的快慢與(黏度)有關。材料:水、食用油、洗滌靈各少許。

方法過程:將三種液體分別滴在玻璃板的同一高度上,然後傾斜玻璃板。觀察三種液體流動的速度。

現象:水滴流得最快,其次是油滴,洗滌靈流的最慢。

結論:液體的流動的快慢與黏稠度有關。

實驗中那些條件必須相同:三種液體要從同樣高的地方同時流下來、液體滴的多少相同。

你還有別的方法進行三種液體流動比賽嗎?寫下來。

答:可以在可樂瓶的底部鑽一個孔,比較三種同樣多的液體流完的時間。誰最先流完,誰留得就最快。

液體流動速度的快慢與它的黏度大小有關。

12、三個大小不同的瓶子中裝有不同多的水,你有什麼辦法比較一下哪個瓶子中水多?哪個中水少?

方法1:倒在量筒裡,測量出它的體積,進行比較。

方法2:將水倒在同一個杯子中稱出他們的重量進行比較。

方法3:用一個小一點的杯子來量,誰量得的杯數多,誰就多。

方法4:分別在三個瓶子中放入同樣多的墨水,比較瓶子中水的顏色深淺,顏色淺的水多。

方法5:把水倒入有小孔的杯子中,比比誰先流完。

13、設計一個空氣佔據空間的實驗。

我認為:空氣佔據空間。

材料:玻璃杯一個、紙巾一團、膠布、水。

過程方法:把一團紙巾用膠布粘在杯子的底部,然後將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

現象:紙巾沒有被水浸溼。

結論:空氣佔據空間。

14、觀察空氣流動的方法:1、吹肥皂泡。2、用扇子扇風。3、觀察紅旗的飄動。4、觀察樹枝的擺動。

15、空氣有質量嗎?設計一個試驗。

我認為空氣有質量。材料:氣泡一個、毛線、筆帽一個、木條一根、圖釘3個、橡皮泥。

方法過程:用木條、圖釘、細線做一個小天平。在木條的一側拴上一個沒有充氣的氣球,另一側栓上筆帽,提起系在木條中心點的細繩,用橡皮泥使其平衡。再把天平上的氣球充上氣,拴在天平上,天平就不再平衡。

現象:充氣後的的氣球掛在木條上,天平就不平衡了。

結論:空氣是有重量的。

三年級下冊科學複習提綱

第一章 植物的生長變化

1、植物在它們的生命過程中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

2、有些動物可以用(根、莖、葉)繁殖後代,但我們熟悉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各不相同。

4、播種植物時要注意:要挑選那些(飽滿的、沒有受過傷)的種子;要將一塊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處;種子放在深度(約1釐米)的小坑後再用土蓋上;之後澆上適量水放溫暖處;已經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幹時再澆花,要澆就要要澆透。

5、種子萌發(先長根),再長(莖和葉);植物的根(向下)生長,根的生長速度(較快,每天約5毫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這個實驗時,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為了使試管中的水不會被蒸發到空氣中。

7、植物的根能夠(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礦物質),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還能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鳳仙花的葉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是為了(吸收更多的陽光。)

9、植物的葉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莖大部分是(綠)色的。

10、綠葉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廠」,葉子能為植物提供「食物」——養料。植物的養料能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這些養料是由植物綠色的葉依靠陽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製成的。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裡斯特利)發現了綠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氣,後來實驗證明這是植物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結果。

11、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植物通過葉子裡所含的葉綠體,依靠陽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製成氧氣和養料。

光合作用文字公式是:二氧化碳+水---陽光-+養料

12、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及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植物的(莖能從下向上)將根吸收的水分和礦物質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從上到下將綠葉製造的養料)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

13、一株鳳仙花大概能結出二十來個果實,每個果實可以有十七八粒種子。

14、我知道開花植物一般由 根 、 莖 、 葉、 花、 果實等六部分組成。我知道會開花的植物有: 向日葵、蠶豆、 菊花、 油菜、 鳳仙花等。

15、鳳仙花的花由 花萼、 花瓣、 雌蕊雄蕊等部分組成。花中的 子房以後能長成果實。

16、鳳仙花的主要生長過程: 種子→ 發芽→ 生長→開花→ 結果這幾個階段。

17、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等。

18、任何植物的莖上都有「節」,節在有些植物上很明顯,有些不明顯。葉子是長在節上的。

19、鳳仙花等植物的莖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長,叫(直立莖);牽牛花的莖纏繞在其它物體上向上生長,這樣的莖叫(纏繞莖);葡萄的莖攀緣在其他物體上向上生長,這樣的莖叫(攀緣莖);紅薯的莖平臥在地面蔓延生長,這樣的莖叫(匍匐莖)。

第二章 動物的生命周期

1、自然界中的動物有很多種,它們的身體的外形、結構以及生活習性千差萬別,但所有的動物都要經歷(出生、生長到死亡的)全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它們的(生命周期)。

2、蠶的生命是從蠶卵開始的,一個蠶卵就是一個生命。

3、小蠶愛吃桑葉,桑葉要新鮮並保持(乾燥),要保持小蠶「房間」的(清潔),把小蠶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

4、蠶的幼蟲期要蛻(4次皮)。

5、蠶(幼蟲期)分(頭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頭很小,有口器,有兩片「牙齒」的大顎,適於咀嚼桑葉;胸有三對足幫助口器把持桑葉;腹部有五對足,後端的背側有一個突起、

6、蠶寶寶吐絲前(不再吃桑葉了),軀體(發黃髮亮),吐絲時(身體運動,頭來回晃動,吐絲後身體變小,潛伏在內。)

7、蛹身體呈(紡錘形,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部有兩個黑色、小圓形、隆起的眼睛,胸部沒有環節,(腹部有環節),眼睛下面有(一對觸角的原始體,)胸部的背面有(盾片),從(盾片生出兩對翅,體色呈褐色)。

8、蠶蛾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兩對翅,三對足,長有眼睛和口器)。

9、蠶的一生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種形態。

10、(食物、氣溫、有害氣體、疾病)等都會影響蠶的生存。

11、蠶的一生經歷了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蠶的生命周期大約為56天12、養蠶、 抽取蠶絲,是我國的偉大發明之一。

13、有些動物一生中要經歷很大的變化,它們幼年期與成年期的樣子很不同,從一種形態變成了另外一種形態,這種變化叫(變態 )。

從卵孵化而來:蚊子、蒼蠅、蝗蟲、魚、青蛙、雞

由母親直接生下來:貓、狗、人

變態:蚊子、蒼蠅、青蛙

不變態:蝗蟲、魚、雞、狗、貓

一般情況下,一個蠶繭的蠶絲可達1500米左右。

動物分類方法2種,一種按變態和不變態分類;另一種按卵生(從卵孵化而來)和胎生(由母親直接生下來)分類。

我們人按年齡段可以分為兒童、青年、中年、老年。15歲以下稱為兒童,16歲至35歲稱青年,36歲至60歲稱中年,60歲以上稱老年。

人和動物的生命周期: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

第三章 溫度與水的變化

1、要準確地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要用(溫度計)。我仔細觀察溫度計,發現溫度計上有(刻度 、標記 、數字)。

2、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

3、測量水溫,要注意:手拿溫度計的(上端);將溫度計的下完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視線與溫各度計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讀溫度計時(不能離開被測的水)。

4、水燒開時的溫度大致是100℃;水結冰時的溫度是 0 ℃。

5、對於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熱量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熱量增加)。

6、水和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相同點:無色、無味道、無氣味、透明、有一定體積。

不同點:冰有固定形狀,不會流動,堅硬,是固體。而水無固定形狀,會流動,柔軟,是液體。

7、加快冰的融化的方法:(1)把冰放到溫度更高的地方。(2)把冰放到陽光下曬。(3)用手把冰焐化。

8、在碎冰裡(加入較多的食鹽)可以製造更低的溫度。

9、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杯會形成小水滴,這叫(凝結)。

10、云:水蒸氣受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飄浮在高空

露:水蒸氣遇到冷凝結在所接觸的物體上

霧:水蒸氣受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飄浮在低空

霜:低空的水蒸氣在0℃以下受冷變化成的冰晶

雪:高空的水蒸氣在0℃以下受冷變化成的冰晶

11、水受熱時體積會膨脹 ,水受冷時體積會縮小 ,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熱脹冷縮) 。

水在自然界有不同形態,有時是液態,有時是固態,有時是氣態。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的流入海洋。海洋裡的水也不會溢出來,江河裡的水也流不完。這是什麼原因?

答:因為水的形態是可以轉化的,水能三態循環。也就是江河、海洋中的水經過蒸發後形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形成雨,雨水又會流回江河中,如此進行循環。

夏天,剛從冰箱裡取出的飲料上不一會就回有小水珠,為什麼?

答:由於剛從冰箱裡取出的飲料很涼,會使它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卻下來,因而在杯壁上形成小水滴。這種現象也就是凝結。

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溫度的高低;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等。

雨過天晴後,地面上的積水到哪裡去了?

答:地面上的積水都蒸發,變成了水蒸氣。

裝滿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許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從哪裡來?

答:空氣中有大量的水蒸氣,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圍的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卻下來,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17、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鹽,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答:玻璃杯壁上就會出現一層冰霜,是因為冰中放鹽後使冰的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0攝氏度以下玻璃杯外壁的小冰晶就直接變成了小冰晶。

18、測量人體溫度的溫度計叫(體溫計),它的測量範圍一般在 35- 42℃之間,因為人體正常體溫是37℃。

19、溫度計(越往下數字越大),說明是零攝氏度以下,讀數時要(從上往下)數,寫溫度時前面加「—」,表示零下。溫度計(越往下數字越小),說明是零攝氏度以上,讀數時(從下往上數)。

第四章 磁 鐵

1、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2、磁鐵(不一定是鐵)做的;磁鐵有(各種形狀),因為它們有不同的用途。

3、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

4、兩個相同的磁極叫同極,不相同的磁極叫異極。當兩塊磁鐵相互靠近時,(同極相互相斥,異極相互相吸)。

5、辨認鐵製品,(使用磁鐵檢測)比用眼看更可靠。

6、一般情況下,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

7、把兩塊磁鐵吸合在一起,磁力會(增強),把相互排斥的兩塊磁鐵結合在一起,磁力會(減弱)。

8、指南針是利用(磁鐵)指示方向的儀器。

9、2000多年前,人們把(天然磁石)製成勺形,放在一個光滑的銅盤上,銅盤上刻著方向,輕輕轉動勺子,當它停止轉動後,(勺柄總是指向南方),人們稱它為(司南),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了。

10、用指南針定方向的方法是:

1)把指南針盒放平,讓磁針自由轉動。(2)待磁針停止擺動後,轉動指南針盒,使方位盤上標明的南(S)、北(N)方向與磁針指的南、北方向一致。(3)對照方位盤確定出各個方向

11、做指南針可以用磁懸浮列車就是利用(相同磁極相互排斥的磁力)懸浮起來的。

12、磁鐵具有什麼性質?

答:1)磁鐵能吸引鐵;(2)當磁鐵的兩極相互接近時,同極相斥異極相吸;(3)磁鐵還能指示南北

喜歡就「點讚

愛就「轉發」啦!

本期責編:昍朤

臨海教育

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明天再見!

----------臨海教育,您身邊的教育專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五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梳理,都是老師整理的期末考點,務必列印!
    五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梳理,都是老師整理的期末考點,務必列印!科學探究是指通過科學的方式分析、了解科學知識,實現科學知識的內化,是人們在研究各類科學,特別是自然科學問題時所採取的一種常見方法。一般來說,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如下幾個環節:首先,要確定科學探究的內容和方向,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分析問題的可能性結論,並根據結論制訂探究的方式方法;其次,進行實驗操作,做好實驗記錄,查詢相應資料,將實驗結果與分析結論作對比,確認實驗結果的合理性;最後,通過與他人共同交流、探討,得出更為具體和深入的結論。
  • 一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試卷,試題答案分析,老師:抓緊複習!
    一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試卷,試題答案分析,老師:抓緊複習!本月初大部分學校一年級小朋友將進行期末考試了,期末複習現在變得非常重要了。一年級期末考試基本上都是考拼音、生字、詞語、句子等基礎知識,只要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考試就很容易拿高分。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思維導圖+精華知識點,期末必備複習資料
    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思維導圖+精華知識點,掌握,期末成績95+思維導圖是近年來非常火的一種教學方法,當然它不僅僅是浪得虛名,而是確實非常有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快速準確的幫助學生們掌握書中的重要知識點,而且它不僅可以運用在歷史
  •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期末模擬卷(一)
    寧波2011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複習已經打響了,寧波奧數網小編為大家把小學科學三到六年級的歷年期末試卷整理出來,每個年級都有五份,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幫助! 請點擊下載: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期末模擬卷(一)     (點擊下載
  • 三年級下冊語文數學英語期末試卷合集,趁早列印,難得的好資料!
    三年級下冊語文數學英語期末試卷合集,趁早列印,難得的好資料!眼看著期末考試也快到了,不知道各位三年級小朋友的期末複習工作,進行得怎麼樣了呢?是「書讀百遍」還是「按兵不動」?其實就三年級期末內容來說,複習是相當簡單的,只要同學們能將其教材上的知識點全都熟練掌握,那麼期末考試考出好成績,並不是一件難事。因此作為家長,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指導孩子認真完成教材上的習題練習,將教材上的知識點和經典習題全都熟練掌握,再輔以必要的練習,那麼期末複習就算是圓滿成功了。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試卷多套,老師:期末前考一考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試卷多套,老師:期末前考一考。但是二年級小朋友們不要以完成任務為主,一定要以非常認真的態度來完成試卷。不管是試卷裡的試題是懂得,還是不太懂的,都要做過了就把它記住,讓自己有印象做過這些試題,這樣考試的時候就能熟練地找到解題方法。二年級數學考試無非是口算、列豎式計算、單位換算、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等題型,其中大部分都需要通過計算得出結果。
  •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第1-2單元複習
    《第一單元複習》《第二單元複習》通過本冊教學讓學生通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製作、搜集信息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期末複習提綱!三天搞定全冊重點,留存好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期末複習提綱!三天搞定全冊重點,留存好初一下冊生物主要有七個章節的學習內容,而前三節人類的由來、人體的呼吸和人體的營養是考試當中的重點,所以同學們千萬不能馬虎大意。其實這些知識點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有接觸,但是沒有系統性的學習,因此不少同學對此不是很了解。但是當進入初中後,同學們就會感受到這門學科的學習難度了,不僅需要記憶的知識點繁多,同時還要歸納總結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因此不少基礎較差的孩子,只能死記硬背知識點,但是這樣一來又非常的浪費時間,而且學習效率還非常的慢,因此很多同學的生物成績都不是特別優異。
  • 退休老師熬夜整理:教科版六年級下《科學》知識大全,必備一份
    退休老師熬夜整理:教科版六年級下《科學》知識大全,必備一份在小學階段,很多家長只注重語數外這三門學科,並不重視其它副科,例如:道德與法治以及科學,不少學生和家長認為這些課程只是用來充數的,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嘛。
  •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期末模擬卷(四)
    寧波2011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複習已經打響了,寧波奧數網小編為大家把小學科學三到六年級的歷年期末試卷整理出來,每個年級都有五份,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幫助! 請點擊下載: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期末模擬卷(四)     (點擊下載
  • 【科學魚】1-6年級單元複習匯總
    2020年秋季學期  教科版《科學》複習資料  一、二年級  【知識點】教科版《科學》一年級第一單元《植物》  【知識點】教科版《科學》二年級第一單元《我們的地球家園》  【知識點】教科版《科學》一、二年級第二單元
  • 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全冊知識點匯總,老師:期末考試前務必掌握
    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全冊知識點匯總,老師,期末考試前務必掌握離本學期期末考試只有一周時間了,還沒有進行期末考試的同學,一定要抓緊最後一點時間複習。三年級英語是語數外中最容易拿高分的,考滿分的機率比語文數學都要大得多。
  • 七年級下冊:生物各章節「思維導圖」+精華知識,期末複習必備!
    七年級下冊:生物各章節「思維導圖」+精華知識,期末複習必備!初一的知識點都非常的基礎,但是相對於小學來講,難度卻上升不少。初一新增很多科,比如說:歷史政治、地理生物,因為這些科目都需要大量記憶和積累。所以很多同學學習起來非常累。
  • 三年級期末複習,數的認識與時間專項測試卷,老師:列印測試複習
    #考試#三年級期末複習,數的認識與時間專項測試卷,老師:列印測試複習。三年級期末考試臨近,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也行忘記了一部分,因此期末複習要從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開始。從複習的順序來看,我們要先複習數的認識與時間這兩個知識點。
  •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經典易錯知識點集合!收藏給孩子練習!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經典易錯知識點集合!收藏給孩子練習!很多的人認為,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只是簡單的計算和公式,沒有什麼需要太注重的知識點,就算現在不會,將來長大了也就會了。其實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思想,學生的數學成績才會差。
  • 寧波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知識點匯總
    距離期末考試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了,大家也開始著手期末考試的複習了,寧波奧數網小編為大家把小學各年級科學的知識點做了一個匯總,讓大家在複習的時候能有一個參照! 請點擊下載:     寧波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知識點匯總     (點擊下載
  • 五年級下冊科學期末知識考點匯總,非常難得的資料,務必列印一份
    五年級下冊科學期末知識考點匯總,非常難得的資料,務必列印一份儘管對於同學們來說,科學這門學科在升學考試中的地位不如語文數學英語那麼重要,可事實上,一旦同學們對科學學習之置之不理,那麼在期末考試計算總分的時候,那麼勢必就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基於此,同學們務必需要熟練掌握科學教材上的知識點
  • 二年級下冊語文隨堂試卷(全套),列印給孩子練習,滿分易如反掌
    二年級下冊語文隨堂試卷(全套),列印給孩子練習,滿分易如反掌儘管現在老師並未公布期末考試的時間,可是按照正常的教學情況來看,過不了多久同學們便要進入期末複習。作為一學期的結束,期末複習的重要性已無需多言,甚至可以毫不客氣說,哪怕孩子在平時學習中並不認真,可要是做好了期末複習工作,那麼最後也能考出一個好的成績。當然了,小編老師並不贊同也不鼓勵「臨時抱佛腳」式的學習,特別是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跟著老師的上課節奏走,夯實基礎非常關鍵。
  •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一分析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一考察了整本書的內容,同學們先自己試著做一做。下邊涉及到的具體問題再做具體分析。一、填一填。知識點: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知識點: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簡單的單位換算:第四小題。知識點:第七單元找規律。第五小題。其中每道題的具體分析都在試卷中已經標出。二、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括號中。知識點:第四單元中數的組成。第1小題。
  • 2019年教科版小學《科學》新教材培訓研討會舉行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彭詩韻)5月20日至22日,2019年教科版小學《科學》新教材培訓研討會在長沙舉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濤、教育科學出版社社長李東和總編輯鄭豪傑、教科版小學《科學》主編鬱波以及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科學教研員和優秀教師參加了本次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