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的嫦娥五號終於實現了「繞、落、回」,成為地球上第三個掌握這項先進技術的國家。中國航天人幾十年的堅守、努力終於有了今天的碩果,致敬!祝賀!作為一名老航天愛好者,1986年就製作發射模型火箭逃課去圖書館學習液體火箭發動機製造的那種,對於這個成果感到特別歡欣鼓舞。但是近年來看到一些登月造假論者的抬槓甚至是攻擊,實在覺得不可理喻。科學就是科學,摻雜了反智陰謀論、逢美必反政治偏見的東西不但不利於科學進步,還是會危害科學精神、誤導下一代。可以肯定的是,科學家不會帶著這種思維去閉門造車,只會借鑑然後創新。在此一次性對造假論者普及所有謠言的真相與答案,以維護科學之嚴謹:
一、美國為什麼登月以及以後不登了。二戰後美蘇爭霸,北約、華約兩大陣營明裡暗裡鬥得不可開交。雙方在地球各大洲大洋的陸海空爭奪優勢,最後直接為了互相毀滅開始太空競賽。蘇聯以白熊精神敢想敢幹,率先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實現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位女太空人、第一個星際探測器。美國全面落後,在政治、戰略上處於被動,惱羞成怒之下遂舉全國之力咬牙拼命,開始了系列太空計劃,並宣布了載人登月計劃。這種決心和投入只有在準戰爭狀態才有,被古巴彈道危機嚇怕的美國人民和國會立刻就同意了,整個計劃動用了全國的力量,足足花了全國GDP的6-8%,這是後來沒有威脅時不可想像的。蘇聯和華約已解體,目前沒人和美國太空競爭,所以不要再說什麼美國為什麼現在不再登了,因為再沒那個必要,國會和選民也不會同意花這個金錢與精力了。
二、如何實現。第一是土星五的成功建造。這是納粹科學家馮布勞恩降美後的得意之作(抓他的美國別動隊邀請了錢學森參與審訊),使用了即便今天都屬於先進的液氫—液氧、液氧—煤油發動機,其軌道投送能力達到了150噸,足夠將複雜的登月系統推送入軌。第二,充分利用引力彈弓效應。登月系統入軌後,無論是飛向月球還是返回,只需要少量燃料在引力頂點加速和減速就行了。第三,不要說沒有技術儲備突然登月成功,此前通過水星計劃、登月探測器、繞月飛行、阿波羅1到10的驗證,最後一次試驗時載人登月艙都脫離了但是沒有降落月球就回去了,全部積累和驗證了登月所需的技術。
三、登月細節。第一,月球上插的旗子是L結構,有個橫杆,所以貌似能飄起來。第二,尼爾阿姆斯特朗沒有其它講話稿,什麼自作主張放棄宣布對月球主權之類的純屬地攤文。當時他的登月臺詞就一個,而美國總統卻有兩個講話稿,第二個是準備任務失敗他們回不來時的悼詞。第三,登月第二人是巴茨奧爾德林,這老爺子今天還健在,去日本訪問時有個記者問登月真假,老爺子一耳光就扇過去了。
四、登月照片錄像為什麼沒有星空。熟悉攝影攝像的都知道,微弱光源只有長時間曝光才能看到。例如手機用白天模式在夜裡拍照是不可能拍到星星的。登月照片錄像都是在白天用小光圈高快門速度拍的,不會留下微弱光源的痕跡,不可能拍到星星。
五、膠片相機怎麼在大溫差下工作。早在五十年代,美蘇間諜衛星就攜帶膠片相機拍攝並回收了,對於傳統的銀介質化學膠片只要有隔絕光線和輻射的包裝盒,溫差不是問題,只是影響曝光速度,只有在地面衝洗時才對溫度有嚴格要求。
六、登月車的輪胎。登月車輪胎是金屬網編的,不是橡膠的,這個有高清細節照片資料。
七、登月第三人視角錄像。太空人登月後放置了自動相機,並且由奧爾德林補拍了阿姆斯特朗的登月視頻照片。登月艙返回時自動相機拍下了起飛情景。
八、登月直播。這個是反智陰謀論者最可笑的質疑論調之一。首先那時早就有了全球直播電視信號網,各國都有無線電轉播塔。其次,登月過程確實無法直播,但是美國人為了做廣告賺經費,懂了很多小腦筋。先是在全球28個地點建立了信號接收站,又改裝了幾架kc135在盲區巡邏中轉,又說服太空人使用手持錄像機。登月艙用20瓦2200兆赫發射天線一幀一幀向地球發回圖像,地面接收後積攢夠一定數量就調製成24幀/秒在戲一臺電視機上播放,用電視臺的轉播攝像機向全球播放。可以說,這種模式和定格動畫是一樣的,懂圖像技術的知道gif與視頻的區別,其實美國登月所謂的直播播放的是像gif動畫一樣的東西。
九、登月艙的返回。登月艙分為上升段和下降段,降落時下降段的發動機工作用來減速和定位。返回時上升段發動機工作推動載人入軌。月球重力是地球六分之一,不需要什麼發射塔架。況且上升段只需要上升到一定高度,和等在軌道上的指令艙對接就行了。隨後指令艙發動強勁的主發動機越過引力彈弓頂點,帶著登月艙上升段返回地球。到了地球軌道,太空人進入指令艙前面的返回艙,其他全部扔掉,返回艙再入大氣層返回。
十、載人還是無人機器登月。這個也是造假陰謀論者一個可笑的質疑點。1969年,計算機算力還不如今天一隻老人手機,自動機械能做的事極其有限,大部分精密複雜操作要靠人工。那時的無人探測器和衛星等的自動控制能力等於今天plc和繼電器控制水平,僅能進行簡單的開關控制,矢量控制很難。所以僅僅儀器登月是可以的,但要是放置月震儀、雷射反射鏡等,需要精確調試,以那時的技術全自動放置是不可能的。今天,全世界的天文臺都在照射那個反射鏡,並且測出了地月數據,其角度之精確是不可能自動放置的。即便今天,神舟飛船的交會對接全部是人工,這是即便幾天的技術也無法自動操作的。所以那時只有太空人手工操作能完成複雜的登月過程。
十一,月巖真假。這個質疑就更可笑了。當年人工採集回來的月巖分成很多份贈送全世界的科研機構,我們也得到了,一半研究一半封存到北京天文館。如果是假的,科學家們不會噤聲。至於什麼木化石,純屬地攤文。
十二、土星五圖紙丟失。這個更是地攤文學口吻了。首先土星五是過時技術,圖紙在不在也不會再製造了。這種火箭和米格25一個技術套路,用大功率發動機和高造價換性能,屬於只要捨得花錢能把板磚送上軌道的思路。如今航天技術講性價比,不會再造這種傻大黑粗的火箭了,有更好的方案,例如重型獵鷹的發動機。其二,圖紙肯定還在,不用專門展示給地攤文作者吧。其三,土星五最後一枚實物還在甘迺迪航天中心陳列,全世界的人只要買的起機票都可以去看。
最後,希望人們冷靜客觀,本著科學精神、負責精神和謙虛謹慎的態度去了解有關的知識,以敢於質疑但勇於承認他人長處的謙虛精神推動我們科技的發展。畢竟超過別人最好的方法是比他強大,而不是把他從臺階上拉下來。祝願我們的科技在前人的基礎上早日成為世界第一,讓我們一起務實和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