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超級文明亞特蘭蒂斯是否真的存在?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也有很多科學家、史學家一直在研究這個「史前文明」這個課題。但其實從目前嚴謹的科學角度來看,只有柏拉圖的《對話錄》裡提到過「亞特蘭蒂斯」這個史前文明的存在,也就是傳說中的「大西洲」,其他領域並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表明,亞特蘭蒂斯這個海神波塞冬的兒子阿特拉斯創辦的國家真的曾經出現過。
不過近來在網上有一種說法很是熱門——說如今的撒哈拉之眼其實就是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並且堅持這種理論的人還從地理、文學等角度「佐證」了自己的觀點,引得很多人的圍觀和信任。先不管這種說法對不對,我們且來看看這些「證據」都有哪些。
撒哈拉之眼,是位於撒哈拉沙漠西邊的一處獨特地貌,由於其巨大的環形結構從空中俯瞰很像一隻眼睛,故此得名「撒哈拉之眼」。
這個地方之所以能夠被世界關注,是因為全球所有地區都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地貌。曾經很多科學家單看照片覺得這裡是一個隕石坑,因為其環形結構太像大型隕石撞擊地球後形成的地貌,但是在實際實地科考後,科學家卻發現這裡完全沒有任何隕石撞擊地球後的應有的地質結構特徵。因此關於撒哈拉之眼的成因,地質學家只能用四個字來解釋——自然形成。但是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這種特殊地貌,地質學家至今也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
在此前主流的說法中,亞特蘭蒂斯這個史前超級文明或者真的存在,但是在一次毀天滅地級別的地質災害中永久地沉入了海底。這個說法之所以始終沒有得到科學界的認可,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在柏拉圖《對話錄》中記載的關於「大西洲」可能位置的海底,並未發現任何文明存在的跡象——甚至連個沉船都沒有!
一部分學者認為柏拉圖的《對話錄》和中國的《山海經》類似,只是神話傳說的記載,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並不認為《對話錄》說的就是神話,因為《荷馬史詩》中的詩歌也曾一度被認為是不存在的神話故事,直到1748年龐貝古城被挖掘出來以後,才讓世人發現《荷馬史詩》並不完全是一個虛構的詩歌。所以這一部分流派的說法就是,在亞特蘭蒂斯真正被發現之前就否認它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那麼有沒有什麼更加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能夠表明亞特蘭斯蒂斯確實存在過呢?還真有。首先,撒哈拉之眼的直徑為23.5km,而柏拉圖《對話錄》中記載的亞特蘭蒂斯城的直徑不偏不倚,剛好是23.49km!你說巧不巧?
除此之外,按照《對話錄》亞特蘭斯蒂城的北方是一座山,南方是一片海,而主城邦結構是一個巨大的圓環形。這和撒哈拉之眼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可大了!因為如果我們把撒哈拉之眼的地圖再放大,你就會在撒哈拉之眼的北方看到一座突起的山,而南方雖然現在是一片沙漠,不過沙漠在空中鳥瞰確實有水波的感覺。而且更重要的是,地質學家證實了撒哈拉之眼有水蝕的痕跡,而且從板塊構造和地質結構遷移來看,撒哈拉地區在1萬多年以前真的有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
同時,《對話錄》裡記載的亞特蘭蒂斯除了是一個神的後代創辦的國家以外,還是一個高科技的國家,盛產「山銅「,這個」山銅「很適合用來打造兵器。而現在撒哈拉之眼地區,就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雖然窮,但是卻是非洲第二大礦產國家。假設柏拉圖說的」山銅「就是鐵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的國民很可能就是亞特蘭蒂斯的」遺民「,因為在國家裡很多尚處於原始部落的居民都耳熟能詳一個傳說——傳說中他們最古老的國王不是別人,正是阿特拉斯!
當然,說撒哈拉之眼就是亞特蘭蒂斯的人還有更多大量的「證據「都能證實他們的猜想,這裡就不一一展開贅述了。至於這些證據是否真的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我們不置可否,因為從目前說法來看,更像是一種」結論反推法「在佐證——即先默認了撒哈拉之眼就是亞特蘭蒂斯,然後再去用能夠佐證這一」事實「的」證據「來」證明「猜想的正確性。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是只要你願意,你怎樣都能找到證據,怎樣都說得通,但其實很多證據看起來似乎充滿了道理,但是細想並無根據。
打個比方,就拿前文說的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北有山南有海,而科學家已經證實了撒哈拉大沙漠在遠古時期是汪洋大海這件事,乍一聽很有道理啊,但是仔細一想,在遠古時代哪個地方是沒有水的?甚至連我們現在七大洲在盤古大陸年代都還是一塊完整的大陸。
而生命的存在、城邦的建設自古都是依水而建,撒哈拉之眼的南邊沙漠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這種事,放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是通用的,難道你們都忘了我國歷史上曾經著名的「雲夢澤」了嗎?如今的武漢市、甚至湖北省一大部分地方,在古代都是一片「大澤」,那是不是我們也可以說,現在的湖北襄陽一代也有可能是亞特蘭蒂斯的位置呢?
因為北面確實有山,南面確實有水嗎。所以這種先預設一個結論,然後再反向去尋找證據的做法,再嚴謹的考古界是完全行不通的。因為嚴謹的科學考察除了這些能夠被我們廣大網友發現的「證據」以外,還需要更多的文物、遺址和所有能夠證明那個洪荒年代的實物,就像同樣是史前文明的「瑪雅文化」,能證明其確實存在的最有力證據就是瑪雅文明遺址,而非網上現在沸沸揚揚的猜測!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