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外面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2021-01-18 大千神異錄


宇宙外面是什麼?宇宙到底有多大?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試圖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事實上物理學家們研究宇宙已經很久了。宇宙之外是什麼樣子還是未知數。相信看完下面的內容,或許對於您找到答案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宇宙,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宇宙是物質世界,不依賴於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並處於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在時間上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在空間上沒有邊界沒有盡頭。宇宙是多樣又統一的;多樣在物質表現狀態的多樣性;統一在於其物質性。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

   宇宙起源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 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麼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許多科學家認為,宇宙是由大約137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瞬間產生巨大壓力,之後發生了大爆炸,這次大爆炸的反應原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量子物理。大爆炸使物質四散出去,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

  哈勃體積之外

  我們可以在某些方面肯定的說宇宙之外是更多的宇宙。天文學家認為太空是無限的,宇宙之外的空間也和可觀測到的宇宙一樣充滿了能量、星系等等存在。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宇宙之外的存在些什麼變成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

  在哈勃體積之外,你不僅僅會發現更多不重樣的行星——看見任何東西都有可能(小編:看到42)。沒錯,任何東西。如果你看的夠遠你會看見另一個宇宙的你,他今天早飯沒有吃雞蛋而是吃的燕麥粥,你會看見另一個不吃早飯的你,你會看見一個天沒亮就爬起來搶銀行的你。實際上,宇宙論者認為如果你觀測地足夠遠,你會進入另一個哈勃體積——一個完美復刻版的我們生活的宇宙。在10188米之外的另一個宇宙裡有一個和你完全相同的人做著和你完全相同的事情。聽上去不太可能,但是無限這個概念比無限本身還要更加無限。

  暗流星系團

  2008年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成團的物質好像正在以極高的速度朝著同一個方向運動,這個現象用可見宇宙中的任何引力模式都無法進行解釋。速度達到每小時2百萬英裡(321.8萬公裡)。2010年的新進觀測結果確認了這種現象——暗流。這種物質的運動過程挑戰了所有對大爆炸後宇宙整體物質分布的預測。可能的原因之一:哈勃體積之外的巨大質量結構產生的引力對本宇宙的影響結果。這意味著在我們觀測範圍之外的無限宇宙中存在著不可確定的構造。這些構造可能以任何形態出現,有可能是一大塊物質和能量的結合體,其體量之大超乎人類想像,也有可能是其他宇宙來的奇怪彎曲漏鬥狀引力。

  宇宙是無限多的泡泡

  說到底哈勃體積之外的宇宙還是宇宙,只是我們看不到。這些地方和我們觀測到的宇宙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和各種常量。宇宙大爆炸後,宇宙就在不斷膨脹,膨脹中會導致太空中產生泡泡。每個泡泡裡面都是停止膨脹的宇宙,每個泡泡裡面都有各自的物理法則。這種理論認為宇宙無限,泡沫本身也是無限(你可以在某個無窮集合中挑一個無窮數,還是包含於這個無窮集合)。即便你能逃出泡泡的邊界,泡泡外的宇宙空間依然在膨脹,無論你以多塊的速度追趕你都無法探索到其它的泡泡。
 

  黑洞產卵宇宙論

  物理學家Lee Smolin提出過一種新的理論,他認為我們宇宙中的每個黑洞都會創造一個新的宇宙。而每一個新的宇宙的物理定律又和之前的宇宙有些許不同。Smolin提出了一種自然選擇的宇宙論,如果某些物理法則可更頻繁地生成黑洞,就能創造更多宇宙。同時沒有黑洞形成的宇宙只能等死。

  有許多平行宇宙

  關於平行宇宙的理論就太多了,目前接受程度最高的幾種理論中,有一種是弦理論的進化版本:認為有幾層膜在其它維度震動。簡單的說這些漣漪一樣的在11維度震動的膜就是我們的宇宙之外的其它宇宙。漣漪運動效應可以幫助解釋已觀測宇宙的物質分布。這種理論認為重力之所以特殊的原因是重力是從其它維度中的其它宇宙洩露到我們這個維度的這個宇宙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麼重力相較其它基本力如此微弱)。

宇宙有多大? 
 

  想要了解宇宙究竟有多大,請你試著將一枚硬幣放在你的面前。假設這枚小小的硬幣就是我們的太陽,那麼另一顆代表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的硬幣就應當放在大約563公裡之外。對於生活在中國的讀者而言,比如上海的讀者,這第二枚硬幣幾乎要擺放到山東或安徽省境內,而對於一些小國的居民而言,這顆硬幣可能都已經放到外國去了。

  而這僅僅是太陽和距離它最近的一顆恆星而已。當你試圖模擬更大範圍內的宇宙空間時,就會麻煩的多了。比方說,相對於你的那顆硬幣太陽,銀河系的直徑將是大約1200萬公裡,這相當於地月距離的30倍。正如你所看到的,宇宙的尺度是驚人的,幾乎沒有辦法用我們生活中所熟知的距離尺度加以衡量。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丈量宇宙的夢想是遙不可及的。天文學家在長期的工作研究中已經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測量宇宙的尺度。以下我們將向你呈現有關的內容:
 

  1 宇宙的尺度

宇宙的尺度我們並非居於宇宙的中心,但是我們確實居於可觀測宇宙的中心,這是一個直徑約為930億光年的球體

  這個星球上沒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它或許是無限的,也或許它確實擁有某種邊界,也就是說如果你旅行的時間足夠長,你最終將回到你出發的地方,就像在地球上那樣,類似在一個球體的表面旅行。

  科學家們對於宇宙具體的形狀和大小數據存在分歧,但是至少對於一點他們可以進行非常精確的計算,那就是我們可以看得多遠。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定值,那麼由於宇宙自誕生以來大約為137億年,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們最遠只能看到137億光年遠的地方呢?

  答案是錯誤的。有關這個宇宙的最奇特性質之一便是:它是不斷膨脹的。並且這種膨脹幾乎可以以任何速度進行——甚至超過光速。這就意味著我們所能觀測到的最遠的天體事實上遠比它們實際來的近。隨著時間流逝,由於宇宙的整體膨脹,所有的星系將離我們越來越遠,直到最終留給我們一個一片空寂的空間。

  奇異的是,這樣的結果是我們的觀測能力事實上被「強化」了,事實上我們所能觀察到最遙遠的星系距離我們的距離達到了460億光年。我們並非居於宇宙的中心,但是我們確實居於可觀測宇宙的中心,這是一個直徑約為930億光年的球體。

  2 充斥著星系

    這張照片是美國宇航局哈勃空間望遠鏡獲得的最深邃的影像之一這是美國宇航局哈勃空間望遠鏡獲得的最深邃的影像之一

  這張照片是美國宇航局哈勃空間望遠鏡獲得的最深邃的影像之一。科學家們讓哈勃望遠鏡對準天空中的一小塊區域進行長時間的曝光——長達數月,儘可能地捕獲每一個暗弱的光點。文中上圖是局部的放大,完整的圖像是下面這幅圖,其中包含有1萬個星系,從局部放大圖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星系的細節。

完整的圖像完整的圖像

  當你看著這些遙遠的星系,你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遙望遙遠的過去,你所看到的這些星系都是它們在130億年前的樣子,那幾乎是時間的盡頭。如果你更喜歡空間的描述,那麼這些星系離開我們的距離是300億光年。

 宇宙處於不斷的膨脹之中,但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對於宇宙尺度的測量精度也在不斷提高。他們很快找到了一種絕佳的描述宇宙中遙遠天體距離的方法。由於宇宙在膨脹,在宇宙中傳播的光線的波長將被拉伸,就像橡皮筋被拉長一樣。光是一種電磁波,對於它而言,波長變長意味著向波譜中的紅光波段靠近。於是天文學家們使用「紅移」一詞來描述天體的距離,簡單的說,就是描述光束從天體發出之後在空間中經歷了多大程度的膨脹拉伸。一個天體的距離越遠,當然它在傳播的過程中光波波長被拉伸的幅度越大,光線也就越紅。

  如果使用這種描述方法,那麼你可以說這些遙遠的星系的距離大約是紅移值Z=7.9,天文學家們立刻就會明白你所說的距離尺度。
 

  3 最遙遠的天體

最遙遠的天體最遙遠的天體

  這張圖像中間部位那個不太顯眼的紅色模糊光點事實上是一個星系,這是人類迄今所觀測到的最遙遠天體。美國宇航局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了這張照片,這一星系存在的時期距離宇宙大爆炸僅有4.8億年。

  這一星系的紅移值約為10,這相當於距離地球315億光年。看起來這一星系似乎非常孤單,在它的周圍沒有發現與它同時期的星系存在。這和大爆炸之後大約6.5億年時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在那一時期,天文學家們已經找到大約60個星系。這說明儘管這短短2億年對於宇宙而言僅僅是一眨眼的功夫,但是正是在這一短暫的時期內,小型星系大量聚合形成了大型的星系。

  但是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天文學家們目前尚未能完全確認這一天體的距離數值,這也就意味著其實際距離可能要比現在所認為的更近。在美國宇航局的下一代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發射升空以替代哈勃望遠鏡之前,科學家們都將不得不在數據不足的情況下進行估算。

  4 最遙遠的距離

最遙遠的距離最遙遠的距離

  天文學家能夠觀測到的最遙遠的光線名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這是抵達地球的最古老的光子,它們幾乎誕生於宇宙大爆炸發生的時刻。在大爆炸發生後的短時間內,宇宙非常小,因此相當擁擠,物質太過稠密,以至於光線無法長距離傳播。

  但在宇宙誕生之後大約38萬年之後,宇宙已經變得足夠大,光線第一次可以自由地傳播。這時發出的光是我們今天所能觀測到的最古老的光線,是宇宙的第一縷曙光;它存在於宇宙的每一個方向,無論你把望遠鏡指向哪個方向,都可以觀測到它的存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像一堵牆,我們最遠也只能看到牆這一側的風景,但是卻絕無辦法穿牆而過。

那麼這些最初的宇宙之光怎麼變成微波了呢?這還是因為宇宙的膨脹。隨著宇宙的膨脹,當時發出的光波波長被逐漸拉長,經歷如此久遠的時間(137億年),它們的波長已經被拉伸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隨著宇宙膨脹冷卻,現在這一輻射的剩餘溫度大約僅有-270攝氏度,也就是著名的3K背景輻射。這種輻射的分布顯示出驚人地各向同性,各處的差異小於10萬分之一。

  而如果有朝一日人類終於能夠製造出高靈敏度的中微子探測器,那麼我們將終於可以突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設置的那堵牆,而看到其背後中微子出現時的情景,即所謂的「宇宙中微子背景」。和光子不同,對中微子而言,一般意義上的物質幾乎是透明的,它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穿過地球,穿過太陽,甚至穿過整個宇宙。正是因為這一特徵,一旦我們能夠解碼中微子中攜帶的信息,我們將能回溯到宇宙大爆炸之後僅數秒時的情景。
 

  5 星系蝴蝶圖


星系蝴蝶圖星系蝴蝶圖

  天文學家們向宇宙張望,他們注意到宇宙中的星系分布並非呈現隨機狀態,由於引力的作用,星系傾向於相互接近,從而形成規模巨大的聚合體,如星系團,超星系團,大尺度片狀結構乃至所謂的巨壁。

  天文學家們開始著手紀錄這些星系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他們很快成功地製作出較近距離範圍內星系的三維分布圖,這是一項令人驚嘆的成就。大部分此類巡天觀察都將注意力集中在距離地球70億光年之內的範圍,但他們在此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類星體,這是宇宙中亮度驚人的奇特天體,來自早期宇宙,其距離可能是70億光年範圍的4倍以上。

  在全部這些努力中,斯隆數字巡天(SDSS)可能算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參與這一項目的天文學家們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對1/3天空的巡天觀察,並在此過程中記錄下超過5億個天體的精確位置信息。而本文此處的配圖則來自另一項巡天計劃:6dF星系巡天,這是目前規模位居第三的巡天項目。這張圖像中之所以會缺失很多地方,是因為銀河系的阻擋,很多天區我們都無法進行觀測。
 

  6 鄰近的超星系團

鄰近的超星系團鄰近的超星系團

  在距離地球比較近的空間內,天文學家們的了解相對而言就會多一些。我們現在知道在距離地球約10億光年的距離內存在一個超星系團的海洋。這些是被引力作用聚集在一起的大量成員星系。

  我們的銀河系本身是室女座超星系團的成員,這個超星系團正位於這張圖像中中央位置。在這個巨大的超星系團結構中,我們的銀河系毫無特別之處,它只是位於一隅之地的普通成員星系而已。在這一宏偉結構中佔據統治地位的是室女座星系團,這是一個由超過1300個成員星系組成的龐大集團,其直徑超過5400萬光年。

另一個超星系團很值得關注,那就是后髮座超星系團,因為它的位置恰好位於北方巨壁(Northern Great Wall)的中心位置。北方巨壁是一個大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巨型結構,其直徑約有5億光年,寬度約3億光年。我們星系「附近」最大的超星系團是時鐘座超星系團,其直徑超過5億光年。

 

  7 暗物質和暗能量

暗物質和暗能量暗物質和暗能量

  這個宇宙另外一件令人吃驚的事實是:佔據宇宙大部分的成分我們卻完全看不到。暗物質是一種神秘的存在,科學家們認為它們遍布宇宙各處,但是我們卻看不到也摸不著。它們和光以及任何種類的電磁波都不發生作用,而這正是人類賴以探測宇宙的基礎工具。不過它會產生引力,通過它對周遭空間施加的引力效應,科學家們能夠感受到它們的存在。

  是的,我們能夠感覺到暗物質確實存在。比如我們所在的室女座超星系團大約擁有10的15次方倍太陽質量,但是整個超星系團的光度卻僅有太陽的3萬億倍。這就意味著室女座超星系團的光度相比其質量所應當擁有的光度小了約300倍。這樣的事實是難以解釋的,但是如果考慮到這其中遍布大量擁有質量但卻不發光的暗物質,一切也就不奇怪了。

  事實上,根據計算結果,宇宙中的暗物質含量是我們平常所見的普通物質的5倍。但是暗物質儘管強大,卻仍然不足以統治宇宙。真正支配著我們這個宇宙的力量來自另一種神秘物質:暗能量。普通物質和暗物質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擁有質量,並向周圍空間施加引力影響,換句話說,它們的作用是讓物質聚攏,讓宇宙減速膨脹甚至最終收縮。然而,當科學家們觀測宇宙,試圖分辨出宇宙究竟是在減速膨脹還是在收縮時,他們驚駭地發現事實完全出乎他們的預料——宇宙根本沒有收縮或減速,它正在加速膨脹!毫無疑問,存在一種未知的強大到異乎尋常的力量,它不但獨力抵抗了整個宇宙中所有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產生的引力作用,甚至還推動整個宇宙加速膨脹。對於暗能量的發現最近剛剛被授予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儘管有了這樣的巨大進展,科學家們對於究竟什麼是暗能量卻依舊毫無頭緒,一無所知。現在有關這一課題的理論幾乎就相當於「虛位以待」,等待著未來出現一個更加完美的理論能摘取成功解釋暗能量本質的桂冠。


  8 宇宙之網

宇宙之網宇宙之網

  星系巡天的結果顯示我們的宇宙似乎顯示一種「泡沫網狀」結構。幾乎所有的星系都分布在狹窄的「纖維帶」上,而在它們的中間則是巨大的空洞,天文學上稱為「巨洞」。這些巨洞的體積巨大,有些直徑可達3億光年,其中幾乎空無一物。但是這樣說並不正確,因為儘管我們看上去那裡確實是什麼也沒有,但實際上這裡充斥著暗物質。

這裡這張圖是一份計算機模擬結果,它顯示我們的宇宙呈現一種纖維網狀結構,其中分布著節點,纖維帶和層。這種複雜結構的起源來自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微小的漣漪,這是其中密度微小變化的體現。隨著宇宙膨脹,這些微小的高密度區去逐漸吸引更多的物質向其聚集,這種效應持續上百億年,其結果是驚人的——它造就了我們今天所見的宇宙。
 

  9 檢驗宇宙模型

檢驗宇宙模型檢驗宇宙模型

  2005年,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試圖檢驗現有的宇宙學理論是否正確。他們進行了一項名為「千年運行」的模擬計劃,在計算機中他們模擬100億個粒子在一個邊長為20億光年的立方體空間中,按照我們現有的理論去作用於它們,是否能得到某種我們所預期的結果。

  這項模擬實驗中考慮了普通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因素,成功地再現出宇宙從混沌逐漸顯現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觀察到的宇宙大尺度結構。在模擬運行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們目睹了宇宙中大質量黑洞的出現,強大的類星體發出劇烈的輻射,模擬的結果中還出現了大約2000萬個星系。正如文中此處展示的那樣,研究人員們發現模擬的結果產生出一個和我們所觀察到的現實宇宙非常相似的狀態。



相關焦點

  • 宇宙外面有什麼?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也不是宇宙的全部,在其外面還有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所謂的可觀測宇宙是指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部分,在它的外面還有目前無法觀測到的宇宙部分,直徑估計只有23萬億光年。可觀測宇宙加上不可觀測宇宙,組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全宇宙。那麼,全宇宙外面又是什麼呢?
  • 宇宙外面有什麼?可觀測宇宙有多大?看完你就想通了
    宇宙外面有什麼呢?既然要討論這個話題,那麼我們就得先知道,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有多大?哪一個才是外面?現在我們把它一層層剝開,從小到大排序。首先是地球,地球的直徑是12742千米,接著是太陽系,太陽系的直徑是80AU。AU是一種天文單位,表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一個AU是1495億千米左右。
  • 宇宙有邊界嗎,宇宙的外面是什麼?
    但假如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雙不在宇宙範圍內的絕對客觀的眼睛,就會看到我們的宇宙的大小是有限的,但我們自己卻永遠也達不到宇宙的邊緣,因為連光線都不能從這個宇宙逃逸出去。在宇宙的邊緣,光在盡一切努力逃走,但終究會被引力吸引而留在這個空間內。即使我們有光速的飛船,但當我們駕駛它到達宇宙的邊緣時(假設能夠到達宇宙的邊緣),飛船就會開始變慢,我們只能在宇宙的邊緣徘徊,但我們根本感覺不到。
  • 宇宙外面有什麼?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也不是宇宙的全部,在其外面還有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所謂的可觀測宇宙是指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部分,在它的外面還有目前無法觀測到的宇宙部分,直徑估計只有23萬億光年。可觀測宇宙加上不可觀測宇宙,組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全宇宙。
  • 宇宙第一問:宇宙有多大
    隨著不斷成長的學習,知道了什麼是月亮,什麼是太陽,什麼是地球。雖然我們都在地球上感覺穩如泰山,卻不知道腳下的地球卻是漂浮在宇宙中。換個角度,假設你在月球上,來看人類居住在地球上,你會發現人類時時刻刻都在隨著地球運轉,你還會發現宇宙太過神奇。通過老師的講授,再而知道什麼是金星、水星、木星、土星等九大星體,從而知道了太陽系。知道除了太陽系,還有銀河系。
  • 宇宙外面是什麼?
    從很小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宇宙外面是什麼?今天讀了《三體》最後兩章,感慨於作者的巧妙而嚴謹的構思,同時我對宇宙外面是什麼有了新的想法。有兩種可能:1、宇宙外面什麼也沒有,沒有空間,沒有時間,這種說法很玄學,我無法證實它也無法推翻它。2、宇宙外面有空間,有時間。
  • 宇宙外面是什麼?外星人和多元宇宙真的存在嗎?
    ,每一個宇宙都像是巨大多重宇宙空間內的一個肥皂泡,從各自的大爆炸事件中誕生並不斷膨脹,那麼宇宙外面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只是宇宙中至少1000億個星系中普通的一個,而多重宇宙理論則認為,我們生活的宇宙實際上也只是N多宇宙中的一個,雖然現在我們也不能確定宇宙外面是什麼,但是根據目前世界科學家的計算研究,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閱讀了解到多元宇宙和外星人的存在。
  • 宇宙的外面是什麼?
    (人類在銀河系這裡)一個外面是房子,房子外面是小區,小區外面是城市,城市外面是國家,國家外面是世界(地球),地球外面是太陽系,太陽系外面是銀河系,銀河系外面是宇宙。那麼宇宙外面是什麼呢?如果每個人算一個宇宙,他在自己的宇宙中獨舞)第一種回答,宇宙是無限的沒有宇宙外面,這是目前人類最直觀的感受。
  • 太陽系外面是銀河系,銀河系外面是宇宙,那宇宙外面是什麼?
    宇宙探索。 太陽系外面銀河系,銀河系外面是宇宙,那宇宙外面是什麼?人類是一種充滿著好奇心的動物,因為好奇心我們不斷的探索著未解之謎,宇宙的探索也是如此,因為好奇心我們人類在很久之前開始了宇宙的探索,我們通過探測器,通過天文望遠鏡來觀測到了宇宙,發現人類乃至於地球和太陽系都是太過渺小的存在了,因此我們的探索永遠沒有停止。
  • 地球的外面是太陽系,太陽系的外面是銀河系,宇宙的外面是什麼?
    但人類無法不去想像宇宙的外面有什麼?第二種回答,宇宙包含一切,沒有宇宙外面。其實回答宇宙的外面有什麼?還可以有以下四種回答:a,宇宙沒有外面。b,宇宙有外面。c,宇宙外面有什麼,我們不知道。d,宇宙外面有什麼,我們可以猜。
  • 宇宙之大,它究竟有沒有盡頭?宇宙的外面有什麼?
    人們都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麼宇宙是有盡頭的嗎?如果有的話,宇宙之外那會是什麼呢?會不會像玄幻小說裡寫的一樣,宇宙之外是虛空,那麼虛空又是什麼呢?/偷笑,這樣以來我可以輕輕鬆鬆水一篇文章,好了繼續回到正題。
  • 宇宙到底有多大?在遙遠宇宙的邊緣,有一堵「牆」存在!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現,人類對宇宙又有了新的認為,我們發現地球不過是浩瀚宇宙中沙粒一般的存在,宇宙那麼大,仿佛永遠都看不到邊際。 宇宙有多大? 在我們普通人的眼裡,地球已經很大了,如果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想一個人走遍地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 宇宙外面是什麼,即宇宙存在於什麼裡?就像雞蛋裡面黃外面有殼!
    宇宙外面是什麼,即宇宙存在於什麼裡?就像雞蛋裡面黃外面有殼!「宇宙的外面是什麼?」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問題。中國古代神話裡面,原始宇宙是一隻蛋,蛋裡面什麼都沒有,空無一物,除了一個嬰兒——盤古。盤古是先天神靈,他被孕育在這宇宙之蛋裡面,做永恆不知歲月的長眠,此時,時間是靜止的。
  • 宇宙的不斷膨脹,告訴我們外面還有空間,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
    奇點大爆炸誕生後的宇宙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一邊在快速膨脹,一邊又在進行著各種演化,一步步演化成為了現在的宇宙空間。 浩瀚的宇宙有很多的謎團等著我們破解,而其中有兩個謎團可以稱得上是終極奧秘,一個是宇宙的起源,一個則是宇宙之外是否有空間的存在,如果有空間,那麼宇宙的外面到底是什麼?
  • 地球的外面是太陽系,太陽系的外面是銀河系,宇宙在外面是什麼?
    古時候科技的落後,人們認為地球就是宇宙,太陽也是地球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後來有了地心說,日心說等,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工業革命之後科技發展迅速,從人類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人類第一顆衛星上天后,對宇宙的認識有了重大進步。
  • 宇宙一直在膨脹,表示外面還有空間,那麼宇宙外面到底是什麼呢?
    隨便翻開一本現代天文書刊都會告訴我們,宇宙誕生於一個奇點在138.2億年前的爆炸,一直到現在宇宙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但它仍然在高速膨脹中,如果有人問宇宙外面是什麼呢?答案是外面不存在時間與空間,什麼都沒有!
  • 揭秘宇宙外面是什麼,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曝光
    人類雖然渺小,但也會時常幻想宇宙外面是什麼。對比宇宙的浩瀚來說,人類對其的了解可能還沒有九牛一毛,甚至連宇宙到底是什麼都還沒有搞清楚。有天文學家猜測過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宇宙之外可能還有許多其他的宇宙,又或者宇宙只是某種生物的一處試驗基地,又或者宇宙可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 宇宙是不是無邊無際,如果不是,那麼宇宙外面又是什麼?
    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既然宇宙是萬物的總稱,那麼即使宇宙有外面,外面肯定也是物質,既然是物質,那麼宇宙的外面也可以叫做宇宙。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現有的宇宙來歷,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有許多種說法,其中最令人信服,傳播範圍最廣的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它的主要觀點認為宇宙開始是一個點,這一個點由冷到熱,在這一個時期,宇宙不斷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的演化,就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
  • 宇宙之外到底有多大
    這個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之外,又是什麼一番景象。人類可能在未來的幾百上千年,甚至永遠都搞不清楚這些問題。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目前人類的一些渺小的發現來分析一下宇宙之外到底有什麼。我們提到宇宙在討論他有多大事,總會形容宇宙是無限大的宇宙這個詞來源於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宇是指上下四方,即空間;宙,是指古往今來,即時間,那麼宇宙就是空間和時間的結合,如果空間是無限的,不好理解,那麼時間是否是無限的時間在我們看來好像沒有盡頭。按照目前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時間就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是物質。
  • 揭秘宇宙外面是什麼, 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曝光!
    人類雖然渺小,但也會時常幻想宇宙外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