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花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這句話是我在電視上聽到的,它的故事也是虐心的一段故事。相信我們大家都知道。 彼岸花花葉同根,卻永不相見. 花妖和葉妖守護了幾千年的彼岸花,可是從來沒見過面,因為花開的時候沒有葉子,而葉子只在花榭時才出現。 彼岸花花開彼岸,通向幽冥之獄.... ,曼珠和沙華在這一世還是沒能在一起....曼珠沙華,出自法華經:本名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又叫做彼岸花、天涯花、舍子花,美麗而又憂傷的名字。它盛開在陰曆七月,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傳說此花是接引之花,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曼珠沙華開在秋彼岸期間,非常的準時,所以,又叫彼岸花。她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紅的似火,因而被喻為「火照之路」,曼珠沙華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靈魂便籍由著這花的指引,走向天界……
彼岸花在花落後葉才生,花和葉是不能見到的,於是有人煽情的用它來比喻沒有結果的愛情。可是佛家卻說「即使愛情沒有結果,彼岸仍會開出盛放的花朵岸花在中國被叫做金燈、赤箭或者無義草。最早見於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九:「金燈,一曰九型,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合離,根如芋魁,有遊子十二環之,相須而生,而實不連,以氣相屬,一名獨搖,一名離母,言若士人所食者,合呼為赤箭。」彼岸花也是《法華經》所說六瑞中雨華瑞,由天雨四種之華。《法華經·序品》曰:「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陀羅華與曼陀羅不同)、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譯者如其次第,譯為白華、大白華、赤華、大赤華。光宅法華義疏二曰:「摩訶曼珠沙華者,譯為大赤團華」目前廣泛分布於東亞各地,在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也有分布。日本現在的品種推測為兩千多年前,自中國運到北九州島。
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花卉。花如龍爪。具鱗莖,形如洋彼岸花蔥頭;葉叢生,細長尖端,狀似蒜葉,肉質、帶形、青綠色具白粉;花萼單生,頂生傘形花序。夏秋之交,花莖破土而出,傘形花序頂生,有花5至7朵,紅豔奇特(除紅色外還有白色品種),花瓣反卷如龍爪。先開花後長葉,冬天葉子不落,夏天葉落休眠。由於花和葉子不能見面的特性,石蒜又被稱為「無情無義」的花。彼岸花沒有黃色的,黃色的是黃花石蒜,學名Lycoris aurea。花期也不一樣:其原本繁茂的叢叢碧葉,每逢初夏時節,會毫無聲息地凋零,消失得無影無蹤;仲夏,其花莖又在忽然之間拔地而起,綻放出風韻獨具、金色燦爛忽地笑的花朵來,給人以愉悅和驚喜,其名也因此而得。它的寓意也好一些,是幸福之意。和彼岸花只是長得非常像,畢竟他們是同科植物。
根據中醫典籍記載,紅花石蒜鱗莖性溫,味辛、苦,有毒,入藥有催吐、祛痰、消腫、止痛、解毒之效。但如誤食,可能會導致中毒,輕者嘔吐、腹瀉,重者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痺,有生命危險。根據藥理學研究,紅花石蒜鱗莖的主要藥用成分是各種石蒜鹼和加蘭他敏。石蒜鹼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抗癌活性,並能抗炎、解熱、鎮靜及催吐,對阿米巴痢疾亦有療效。加蘭他敏為可逆性膽鹼酯酶抑制劑,用於脊髓灰質炎等中樞性麻痺疾病引起的癱瘓、重症肌無力等。目前這些成分均已可以以商業規模提取。關於彼岸花我是沒有見過真正它,有時候真的想去看下真正的彼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