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楠文圖
本報訊9月3日,嵩縣居民高玲(化名)撥打大河報熱線反映稱,今年2月底,她到洛陽協和醫療美容門診部(以下簡稱:洛陽協和)諮詢雙眼皮修復手術(註:專業術語為「重瞼修復術」),門診部工作人員向她推薦一位北京的教授。一周後,高玲來到洛陽協和,從早上8時一直等到下午5點多,才輪到她做手術。
「醫生沒有跟我進行任何溝通,看了一眼就給我做了手術。」高玲說,「如今術後已6個月了,右眼原來的雙眼皮需要修復的部分非但沒修復好,卻變成了『三眼皮』,而且雙眼也不一樣大,左眼比右眼小很多,一眼就能看出來。」
修復雙眼皮為啥會變成「三眼皮」,洛陽協和是否具有進行該項手術的資質?連日來,大河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報料|花錢想美容,結果被「毀容」
9月3日,記者見到高玲時,一見面便看到她的左眼眼皮明顯向下,且右眼三眼皮十分明顯。「除了這些外部特徵外,在洛陽協和做手術後,還出現了眼皮亂跳和流淚的情況。」高玲說。
據高玲介紹,她原來做過割雙眼皮手術,手術後能直觀看出是雙眼皮,但雙眼皮並沒有與眼角相連,感覺不理想,一直想能修復一下。後來有朋友向她推薦了洛陽協和。
今年2月份,高玲來到洛陽協和諮詢。據高玲講,當時一位楊姓醫生熱情地接待了她。楊姓醫生推薦稱,門診部有個專家做得不錯,不過外出學習了。一周後會有位北京的專家餘志亮教授來做重瞼修復手術(註:即雙眼皮修復手術),但費用較貴,需要1.3萬元。「當時想著只要能做好雙眼皮,價錢高一些也願意,就進行了預約。」高玲說。
一周後,高玲接到洛陽協和通知,稱餘教授3月4日來該門診部做手術。當天一大早,高玲從嵩縣來到洛陽協和,一直從早上8點等到下午5點多才輪到。
高玲說,手術前她從未與主刀醫生餘志亮接觸過。進入手術室後,「對方看了一眼,便讓我躺在手術臺上,開始做手術」。結束後門診部並沒給高玲開藥,而是讓她回家輸幾天消炎藥。回家後,高玲發現自己右眼由原來的雙眼皮變成了「三眼皮」。
3個月後到該門診部複查時,楊姓醫生告訴她,手術都有恢復期,一般需要6個月才能出來效果。就這樣,高玲一直等到今年8月底,身邊的親友見面,都說她的左眼比右眼小,且右眼的三眼皮也非常明顯。
「8月份,我再到洛陽協和找他們,對方讓我再等等,還沒有完全恢復。」高玲說,對門診部的說法她並不認同,因為她到幾家公立醫院診斷過,回復均是現在已定型了。不論怎麼恢復,三眼皮也不能變為雙眼皮的。
直到此時,高玲才開始對洛陽協和產生了懷疑:洛陽協和到底有沒有雙眼皮修復手術的資質?
回應|美容手術無相關標準,醫院可為其修復
據高玲介紹,手術已做過半年了,她到現在沒見過自己的病歷。交的1.3萬元手術費,洛陽協和也沒開具任何收費票據。
9月5日記者來到洛陽協和,見到當初接待高玲的楊姓醫生及客服部秦姓負責人。
楊姓醫生告訴記者,當初她確實推薦了餘志亮醫生為高玲做「重瞼修復術」,並且術前、術中、術後也對高玲眼部進行拍照,根據個人的體質,恢復時間也有所不同。
隨後,客服部秦姓負責人向記者提供了高玲的病歷,在診斷一欄寫有「角膜暴露偏低、雙上瞼凹陷、雙上瞼形態不對稱」等內容。
採訪期間,洛陽協和相關負責人稱,事發後,他們與高玲進行過協商,並向其承諾,如果不滿意,可以找醫生為其再次進行修復。
對此,高玲直言:「我早已不相信他們的技術了,也不會同意再到洛陽協和進行修復。」
說法|患者所做手術項目或不在洛陽協和執業審批範圍
洛陽協和到底有沒有進行雙眼皮修復手術的資質呢?記者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內查詢得知,洛陽協和在經營範圍一欄標註有「美容外科、美容皮膚科、美容中醫科、美容牙科」字樣,並沒有任何整形字樣。
對此,洛陽市車站區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提供了洛陽協和的執業範圍,在副本處詳細標註有洛陽協和允許做的手術類別。記者注意到洛陽協和允許開展「重瞼成形術」,並未找到「重瞼修復術」。那麼,「重瞼成形術」和「重瞼修復術」是否屬同一種手術範疇?對記者的提問,洛陽協和醫務科負責人稱:「這個不好說,應該是一樣的吧。」洛陽市車站區衛生局負責人坦言,如在審批範圍內沒有出現的手術類別,應該屬於超範圍經營。
採訪中高玲還反映,其支付的1.3萬元手術費,實際只交了2000元,剩餘的是洛陽協和幫助其以在校大學生女兒的名義向網絡貸款平臺申請的貸款。
「洛陽協和在幫我操作貸款時,也存在很多問題。高玲說,如今她對洛陽協和的疑惑還有很多。對此,本報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