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介紹電影《怒火攻心》
《怒火攻心》,一部非常標準的美式大片,從電影的另外譯名:《生死就在轉身間》《快克殺手》我們就能知道這是一部節奏快強度高的速度電影。
影片一開端,主角切弗就已經被注射了致命毒藥,生命剩下一個小時的倒數計時,這種以時間來開展故事情節的文藝作品其實並不少,如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也是以時間為線索,用12個小時的時間來劃定主角的行動路徑。
還有曾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電影獎等多項大獎的《羅拉快跑》也是如此,但是《怒火攻心》自有其獨特魅力,首先是演員陣容,在這部2006年上映的影片中,你能夠看到倍加思念的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寧頓的客串出演,這是他觸電的首部電影,同樣《怒火攻心二》也有他的出演。
主演傑森斯坦森親自上陣不用任何替身,而是自己完成了所有動作特技,影片的時長和主角的時間一樣短只有88分鐘,如此短暫的時間條件,劇情必須要緊湊而有力,戲劇張力在短時間內得到成分鋪展,這其實對導演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而這麼短的時間裡《怒火攻心》涵蓋了黑幫元素,槍戰元素,殺手元素,也不忘最扣人心弦的愛情元素,暴力,犯罪,觀眾的心跳,一般來說對於電影觀眾喜歡找出中心思想或者得出一些啟發,而這部電影即使沒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腎上腺素與心跳的狂歡我足夠願意充當自來水軍為他打call。
更何況這部片子,並非如許多評論說的那樣,在思想上毫無建樹,《怒火攻心》沒有遵循傳統的大團圓路線,切切弗最終失去了生命,一方面觀眾為此遺憾,而從完整的觀影角度看,他的死讓電影的主題和精神得到了升華,觀眾獲得了更為震撼的審美體驗,殺手切弗,雙手沾滿鮮血,卻因為奇妙的愛情決定金盆洗手。
他做了大家渴望卻不敢的所有,他們在唐人街當中做愛,摒棄一切世俗眼光,而當飛機將要墜落,生命即將停止的最後一刻,切弗仍然是從容不迫的,他給女朋友打電話然後直赴死亡,摔死了還要眨眼睛的人你見過嗎。
常說現代人辛苦忙碌,終其一生為了吃飽穿暖而奔波,果我們都無法娛樂自己,那更無法娛樂別人了,而《怒火攻心》是一部讓你看到人生其實是可以擁有更多可能性的影片,世俗的眼光左右我們的生活,我們不敢說不敢做,而切弗告訴你兄弟幹嘛不快活一點,放棄原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哪怕我們最後都粉身碎骨,也不枉費走這一遭。